劉青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邁入了這樣的一個時代:繁瑣的文字使人不耐煩,讓人厭倦,需要有趣、繽紛的圖片來刺激人的大腦和眼球,激發(fā)人的求知欲、獲得感。根據相關資料,“讀圖時代”指的是利用圖片來解決文字厭倦問題的時代。身處“讀圖時代”,教育者應當充分權衡讀圖模式的利弊,努力尋找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本文通過小學語文人教版新版教材研究,分析“讀圖時代”對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利與弊,辯證看待“讀圖時代”,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提出建議[1]。
關鍵詞:讀圖時代;課堂教學;教材研究
引言: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在教育體系中具有基礎性的學科,它對學生學好其它科目發(fā)揮著極其巨大的作用,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為了更好地實施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小學生需要滿足眼球和大腦刺激需求的特點,從中加入了生動形象的插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是一改往日枯燥無聊的文字教學,變得圖文并茂,生動有趣。
根據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版新版,總結出“讀圖時代”的特點主要是形象直觀、直白明了、概括性強等,所以它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出現(xiàn)許多弊端。
一、“讀圖時代”的不良影響
(一)使學生產生依賴性
圖片對學生的吸引力往往大于文字的,色彩斑斕、形象生動的圖片對文字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所以讀圖教學在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也容易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長期以往,學生容易對圖片產生依賴心理,學生一旦遇到稍微長一點兒又沒有帶圖片的文章就很快讀不下,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跟著降低。
(二)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
由于文字中帶有圖片,學生往往會在對文字理解還不透徹的前提下通過觀看圖片來琢磨內容,這就不利于學生在對文字的咀嚼過程中發(fā)展自身的想象力。同時,圖片雖然能幫助學生理解文字,但圖片也帶有固定性,帶給學生對文字固定的理解,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
(三)阻礙學生提高表達能力
毫無疑問,讀圖教學模式的使用將會減少學生的表達次數(shù),無論是口頭語言表達還是書面語言表達,學生都會在圖片的影響下減少對它們的使用,這也對學生的日常表達產生許多不利影響。
二、“讀圖時代”的有利之處
(一)吸引學生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注意力時間不長,通常在15-20分鐘左右,教師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片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牽引學生的專注力重新回到課堂上來,
(二)豐富教學內容
圖文并茂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也能促進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三)方便又快捷
“讀圖時代”的方便快捷體現(xiàn)在圖片的形象直觀能有效地幫助教師講解、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促使課堂教學高速有效。
三、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助力
(一)適當?shù)厥褂米x圖模式
凡事過猶不及,結合上文所述“讀圖時代”的幾個不良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頻繁、過度地使用讀圖模式,不利于學生在想象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通過教材研究,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下猴子下山》,該課文的篇幅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講不算短,課文當中也有許多生詞。該篇課文就是合理地運用了“讀圖時代”,利用適當?shù)膱D片幫助學生理解。回歸于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更好地使用讀圖模式,這就需要教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持有高度的洞察力和教育機智,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適當改變教學策略,合理運用“讀圖時代”[2]。
(二)注重文字和圖片的同時運用
現(xiàn)今有許多新手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了追求教學的新花樣來吸引學生而忽略了教學的根本,一節(jié)課下來各式各樣的圖片惹得學生開心不已,但一旦談起教學評量就原形畢露。所以教師要注重文字和圖片的同時運用。
(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多加留意學生的閱讀方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的細節(jié),讓學生正確地理解圖片在此課文中的深意。比如在學習《趙州橋》這一課文時,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附帶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趙州橋的外形、構造等方面,這樣就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發(fā)展。
結語:
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在課堂教學上的作用都是為了傳遞知識,促進學生理解并吸收知識。教師應該通過教材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字和圖片,把兩者結合起來,同時充分把握“讀圖時代”的特點,權衡當中的利弊,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助力。
參考文獻:
[1]李亞寧.“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02):91.
[2]齊敬新.“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63-64.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三河尖中學 江蘇 徐州 2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