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雙
作為一名教師,我確實一生都在為上好一節課而準備著。《幾種有機物的檢驗》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與生活聯系緊密,通過檢驗不同類的有機物,初步學習鑒別或檢驗幾種有機物質、官能團的思路和方法,體驗綜合利用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及探究未知物質的過程和樂趣。教學設計上有知識梳理、有實驗探究、有思路方法歸納、有學以致用,能充分展示出化學課堂的魅力。
下面,我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引入對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如果一上課就能吸引住學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明確要求,集中精力引發思維,以積極的心理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從而達到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化學新課的引入要根據具體的新課內容選擇不同的引入方法,我認為設計的原則要有趣味、形式新穎、有啟發性、針對性等。
本節課我結合最近發生的科技大事C919大飛機首飛成功,和學生觀看視頻,帶著大飛機所用的燃料——航空煤油中是否含有不飽和烴這一問題,來學習有機物的檢驗。讓學生興趣盎然,自然進入狀態。巧妙的引課設計引起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自主探究。主動探求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近年來對環保、能源等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學知識,盡可能多地接觸、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覺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
本節課通過C919大飛機首飛成功,檢測廢水中的苯酚,東方航空公司現役空客A-320飛機加注了生物航空燃油,區別地溝油與航空礦物油等密切聯系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加強了化學與人們關心的課題,如材料、能源、環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與滲透,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入手,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化學教學中必須加強實驗教學,要充分開發化學實驗的各種教學功能。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還原實驗中本身具有的探究性這一特質,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究性的實驗。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新的化學實驗教學強調實驗操作的探索性,廣泛的采用探究法教學,拓展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通過互動教學,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過去被動接受的地位,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型,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潛能,最終使課堂的教學成果得到鞏固。
本節課我設置了四個有機物檢驗的實際問題,提供試劑,引導學生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得出有機物檢驗的一般方法。設計實驗方案對于學生知識的應用其實是一個跨越,所以引導他們小組之間討論,相互提示以完成實驗方案。在小組匯報交流時發現,學生思維非常活躍,設計了多種鑒別方案,從而引導學生評價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幾種方案進行比較哪種更簡便,這也是對知識的一種考驗,而且需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多。考慮到學生設計實驗可能會浪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我設計了學生分組實驗,每個小組完成指定的實驗問題,分別展示匯報,通過組內活動和組間交流加深印象,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學生的思維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
四、對化學知識的歸納、整理和應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歸納與整理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使學生重點難點清晰,使學生在內化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一些基本技能,做到查缺補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的能力。
基礎知識始終是基礎,是完成教學內容的必備前提,本節課我設置了課前知識梳理,主要復習回顧典型有機物的物理性質、官能團、化學性質和檢驗方法。課堂上實驗探究之后引領學生歸納總結有機物檢驗的方法和常用試劑,使學生學會對有機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 有機化學的零碎知識較多,如果只是無條理地堆積,那么堆積的知識越多,頭緒就越亂,也越不利于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對零碎的知識進行歸納,使之條理化、綱領化,不僅能幫助學生記憶,也有利于學生建立牢固的知識結構。所謂讀書要“從厚到薄”,就是強調歸納總結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課堂活動是實際的、千變萬化的;課堂是質樸的、創新的、激昂的;課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是情不自禁地從靈魂深處流露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的發源地。”讓我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優化課堂教學。
大連市第十一中學 11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