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建林
摘要:新課標中一直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立德樹人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地理課程的獨有特色能夠讓我們很好的把這一目標在教學中實現,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從初中學習中開始萌芽,逐步使得學生發展成一個具備家國情懷的人。
關鍵詞:初中地理;家國情懷;地理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教育教學的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各種新的思想與文化,在各種“新”面前,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堅守自己民族的特色,弘揚中華文化,做一個走向世界的中國人。目前的初中教學活動中老師們在授課時都會把知識的傳遞看的太過于重要,忽略了情感的培養,所以我們作為初中地理老師要肩負起這個重任,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能夠心系家國,熱愛保護我們的祖國。
一、從家鄉著手,通過區域認知培養家國情懷
想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就要從最基本的愛家鄉入手,對于區域的認知是初步需要學生熟悉的內容,讓學生通過熱愛一個一個的區域演變成熱愛整個國家。例如在講到《自然災害》這一課的時候,我會給學生發布寫出你家鄉常見的災害表格,學生通過積極的調研提高了對于家鄉的認知能力。接下來我會通過視頻播放重大災害的現場,通過觀看家鄉的這些重大災害所帶來的影響和發生災害時的感動場面,讓學生對于自己的家鄉產生熱愛與保護的心理,時刻關注自己的家鄉。再比如學習《民族》這一章節的時候,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是一個具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各個民族之間有許多的文化差異,但是我們依然團結友愛,和平共處,都在保護著我們的祖國,讓學生通過了解少數民族的人文故事和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建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通過親身實踐,增強國家情懷
家國情懷不能只靠課堂知識讓學生感受,只有經過自身的親身實踐才能夠真正的產生共鳴。所以我會選擇一個周六日,帶領學生外出到具有自然特色的風景區和住宅,讓學生在出游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的民族特色以及人文景觀,通過與當地人的交流,了解到各種不同的習俗與語言表達的方式,觀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學生產生愛國的情感。之后我會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去收集我們城市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學生通過網絡報刊新聞等多個方式收集信息,在課堂中通過小組合作模式交流討論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促使學生關心我們的城市,并把一些簡單的解決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讓學生了解到我們都有責任去維護我們的家園。
綜上所述,新時代中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學生的思想情感要放在第一位,初中地理老師要肩負起重任,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感,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參考文獻:
[1]李春曉.淺談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2)
陜西省城固縣沙河營初中 7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