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露艷
摘要:一般而言,普外科手術之后,都需要將引流管置入病患體內,用以排除體內積液,降低術后感染問題的發生概率,提高病患的康復速度。本文從引流管護理工作的價值分析入手,就幾種常見的引流管護理要點及一般性護理工作要點做出總結,以便為今后引流管護理工作改進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普外科護理工作;引流管護理;價值;護理要點
1、普外科護理中引流管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普外科臨床治療涉及的疾病種類較多,且在手術治療之后,通常都需要使用引流管,主要目的是在有效導出病患體內體腔或者間隙積液的前提下,顯著降低手術之后感染問題的發生幾率。引流管護理工作的落實能夠全面發揮出引流管的作用,加快病患的康復速度。引流管護理工作具備如下價值:第一,確保引流管的通暢性,確保引流管能夠持續導出病患體內對應位置的積液,直接降低術后感染問題的發生概率,顯著提高病患的康復速度。第二,引流管的應用會因病患的病情進行改變,引流管護理工作的落實能夠幫助護理人員及時掌握病患的病情變化,并及時向醫師反映,第一時間進行處理,確保病患的生命健康。第三,病患因為對引流管的具體應用知之甚少,往往會因為體內置入引流管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甚至于出現不按規定操作的問題,這都會極大影響病患的康復。通過引流管護理工作的落實,護理人員可以借助健康宣傳教育,向病患宣傳引流管治療的優勢,并通過和病患交流,使用心理學知識幫助病患緩解不良情緒,提高病患治療配合度。第四,引流管護理工作的落實,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在總結自身工作經驗、問題的前提下,進行針對性的完善,逐步提高護理工作水平。
2、常見的普外科引流管護理工作要點
2.1胃腸減壓管護理要點
護理人員在針對胃腸減壓管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始終保持引流管的通暢性,出現堵塞問題的時候,可以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同時,由于胃腸減壓管管的置入會給病患帶來較為嚴重的生理不適感,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向病患做出合理的解釋,并爭取病患的治療配合[1]。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要針對病患的鼻孔處分泌物進行每日清洗,并妥善固定胃腸減壓管。護理人員也需要針對胃腸靜壓管引流體液的數量以及性狀每日做出詳細的記錄。
2.2胸腔封閉引流管護理要點
在針對胸腔封閉引流管進行護理的時候,在置入這一引流管的時候,病患需要保持半坐臥的體位,并且其中的水封瓶需要放置在患者胸部以下60~100厘米的位置,換言之,將之放置在病床旁的地面,確保引流管始終處于一個低位引流的狀態。在連接胸腔到水封瓶的過程中,管道必須維持密閉的狀態并牢固固定。護理人員在針對水封瓶進行更換的過程中,需要將靠近其一側的管道進行夾閉處理,阻止外界空氣進入到病患胸腔中。護理人員需針對胸腔封閉式引流管的通暢性進行定期的檢查,觀察水封瓶的玻璃管中水柱是否出現體液或氣體波動排出的狀況。當水封瓶內沒有氣體液體繼續排出或者是引流的液體數量24小時內小于50毫升,病患己身癥狀已經完全消失,且過胸透顯示肺部完全膨脹,不存在胸腔積液的情況下,便可進行胸腔閉式引流管的拔除[2]。在引流管拔出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先學會病患傳統的呼吸方式,并準備好內側面涂有凡士林的紗布棉墊在患者憋氣的過程中,將以引流管迅速拔出,并將紗布棉墊敷在其上,進行加壓包扎,最后讓病患將氣體呼出。
2.3腹腔臟器引流管護理要點
一般而言,普外科護理中所使用的腹腔臟器引流管包括了T管,膀胱造痿管等類型。其中的T管主要是應用于膽總管探查手術之后,負責引流膽汁并對膽管進行支撐,合理降低膽道內部的壓力。在置入引流管的過程中,需要垂直引出合腹壁并將之固定,防止出現滑落的現象。在引流管護理工作落實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給病患膽汁排出的數量以及顏色、形狀等進行仔細的觀察記錄,在植入之后的1~2天之內,因為創傷的原因,患者的膽汁分泌數量將會有所減少,引流數量也會對應的有所減少。在第3天分泌功能逐漸恢復之后,引流數量可逐漸增多,能夠維持在400~1000毫升之間,在持續2~3天之后,數量也會逐步減少。在出現引流數量長期不減少的情況下,則需要考慮患者的膽總管下邊出現了梗阻[3]。對于膀胱造痿管的引流管護理工作而言,需要保證引流管自身的牢固性,并在拔管之前進行試夾管,確保患者能夠從尿道排出排尿之后,將管道拔出,管道拔出之后,需要使用凡士林紗布進行填塞加壓包扎,促進痿道的愈合。
3、其他的引流管護理工作要點
一般而言,在進行引流管護理工作之前,需要妥善固定引流管,并在無菌操作環境下將引流管進行合理的連接。同時在護理工作過程中,需要保持引流管的通暢程度,切記讓其受到擠壓或者扭曲。一旦發現引流管內部出現堵塞情況,可以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護理人員需要針對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數量進行詳細的記錄。在發現異常情況的時候,及時通知醫師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患者進行翻身、下床、排便這些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維持合適的力度,防止引流管脫落或者是滑入腹腔內部,一旦出現脫落或者是滑入腹腔內部的情況,則需要及時進行加固處理或者更換。一般情況下,引流管在置入24~72小時之后,便可進行拔管處理,不可置入病患體內過久,以免出現傷口愈合延遲或者是引發繼發感染問題。使用腹腔內引流管的病患,在2~3天之后,如果無法將之拔出,需要對引流管進行定時轉動,以此來避免長期固定壓迫所帶來的臟器繼發性損傷。
4、總結
引流管對于普外科手術治療后病患的體內積液排出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為了確保引流管能夠全面發揮作用,護理人員需要在遵循一般性質引流管護理工作要求的前提下,針對病患所采用的不同類型的引流管,做出針對性的護理,以此來保障病患的生理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蒲丹.引流管護理在普外科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長壽,2020(01):150-152.
[2]鄭婷婷.引流管護理在普外科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0):117.
[3]祁建偉.引流管護理在普外科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1):64+67.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