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強 張海珍 常學平 陶春達 石健
摘要:結合國家新工科的建設要求,針對新進教師的成長困難,結合西南石油大學力學教學團隊建設的實際成效,總結并制定了相關的培養要求,為新教師個人在教學方面的又好又快的成長及力學教學團隊長期持續的高水平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工程力學;新工科;教學團隊
引言
力學課程作為大多數理工科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尤其對土木、機械、石工等專業的學生的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工程邏輯思維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工科”的能力要求之下,如何打造“金課”、杜絕“水課”成為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必須要解決的任務。而如何培養青年教師、不斷壯大、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又成為高水平教學團隊迫切要解決的任務。
1工程力學教學團隊的主要做法
西南石油大學力學教學團隊自1958年建校以來就已成立,長期以來對新教師的培養和教學團隊的建設有一些較為成熟的做法:
(1)嚴把進人關卡。在篩選新老師簡歷的時候,不僅看科研業績,還要看其是否有寬厚堅實的力學基礎,力學系列課程的完整性;在試講時候更要關注新教師的語言表達、教態等因素。
(2)新教師的多導師培養機制。得益于良好的傳承積淀,力學教研室擁有一大批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多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校級教學獎勵,整體教學功底深厚、理論扎實、對新信息技術掌握嫻熟。每位新教師每學期安排兩位指導教師,兩年下來接觸的教學指導老師可達到3-4人,老教師到中青年骨干教師的風格迥異,有利于新教師結合自身特點形成獨特的風格。
(3)培養要素全面。新教師全程聽課過程中必須的要素有:完整的課程筆記(含板書和多媒體要點)、全部的作業試做、全批全改的作業、及時的課程答疑、課程的試講、試卷批改及結果評價等。這些要素由指導教師負責檢查和指導。
(4)多輪次試講。新教師入職后,每學期跟課過程中,最低兩周一次利用晚上時間為每個教學班的學生進行作業講評,每位指導老師都會安排2-3次課堂試講,每位新教師在每學期結束前在教學團隊前進行試講、把關、修改、提高。
(5)老教師、骨干教師示范課。力學教研室長期堅持老教師、骨干教師示范課工作,內容可以由老教師自己有教學感悟內容,也可以是新教師建議(難點),其目的是破解課程教學難點,促進課程教學的整體提高。
(6)比賽團隊把關。在有校級以上教學比賽時,一般形成整體把關制度,統一梳理知識點,統一制作PPT,統一進行課程試講、提高。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使得新教師迅速成長,教學方式方法有依托,實現傳幫帶效果;新教師全程投入教學工作,實現早練膽子,站穩講臺;教學團隊集體把關,實現合力,新教師又好又快成長。依靠這些方法,力學教學團隊形成了團隊發展的內在驅動和文化自覺。堅守嚴謹認真的教學作風,勤于鉆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大量典型的工程實例融入到力學基礎知識的講解中,引導學生展開多層次討論。將板書與PPT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開展雨課堂、翻轉課堂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教學模式。在各類教學比賽中,力學教學團隊通過全員參與、群策群力、名師把關等環節,發揮團隊優勢,屢獲佳績。在全國高校教師教學頂級賽事——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力學教學團隊選派的教師一路過關斬將,連續三屆代表學校參加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兩屆獲得四川省工科組第一名,一屆獲得四川省工科組第二名;兩次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比賽,分獲全國二等獎和三等獎一項。
2工程力學教學團隊的價值與影響
(1)形成了“力學精神”和“兩個制度”。
力學教研室教學團隊三代人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力學精神”:甘于奉獻、堅持嚴謹認真的教風,勤于鉆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制度”:一是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培養過程形成了規范的制度,形成了多導師制度下的全程培養模式。另一個是定期的教學研討制度。“力學精神”和“兩個制度”促進了青年教師在教學上的快速成長,提升了力學教研室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其形成的優良的師德和教風對學校的教學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2)豐碩的成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本科教學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
力學教研室教學團隊近年的教學成果豐碩。其中,獲得教學成果獎6項;獲得各級各類教學榮譽稱號16項;團隊老師在各類教學競賽中共獲獎80余項(含國家級7項,省級7項);出版教材7本(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本);在學校每年開展的“教師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考核評價”中,力學教研室教學團隊獲獎人數占機電工程學院總獲獎人數每年都在42%以上。指導我校學生參加力學競賽獲獎項數穩居全省高校前三名。取得的教學成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本科教學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
(3)對學校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起基礎支撐作用。
力學教研室教學團隊嚴謹認真的教風潛移默化使學生自覺地成為了西南石油大學嚴謹治學理念的傳承者與踐行者。另外,力學課程不僅是大部分工科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其扎實、嚴謹的力學教學也為我校絕大多數學科發展建設起到了基礎支撐作用。
3結語
教書育人是一個良心活,只有真正熱愛課堂教學,喜歡和學生進行探討、分享,全情投入,才能方得始終,近年來力學教學團隊逐步壯大,引進了包括四川省“千人計劃”獲得者在內的多名優秀人才,團隊人數已達二十多人,形成了一支具有優良師德、教風的高學術水平、厚教學功底的教學團隊,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4持續改進
圍繞教學團隊建設,既落實在每個教師身上,又落實在團隊的整體表現上,近年來,新進教師科研壓力持續增加,新教師過關過程中,如何解決教學關和科研關的相互促進問題,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孫文遠.“金課”建設與教學團隊建設的協同[J].教育與考試,2020(03):93-96.
[2]張昆.論高校新聞專業的教學團隊建設[J].新聞與寫作,2019(08):68-74.
[3]周云龍.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團隊建設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72-73+96.
[4]李運慶.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方法和途徑[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7):66-68.
(1.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四川成都 610500;2.西南石油大學基礎教學部 四川南充 63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