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磚基礎是多層房屋施工中常見的基礎類型之一,也是我們土木工程類專業,特別是“工民建專業”《建筑施工》、《建筑構造》、《建筑識圖》、《建筑構造與識圖》與《建筑工程計價》等課程教學以及建筑施工圖紙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但是,我們能夠感到大放腳的建筑繪制圖紙中(斷面圖)無論是教學中和施工圖紙中都有些尺寸混亂不統一的情況,今天以等高式標準磚大放腳為例,從教學和施工實踐中,談談這樣尺寸的不統一圖紙繪制有什么壞處和建議今后從教學和圖紙繪制中能夠給予統一。
關鍵詞:工民建;磚基礎;大放腳
01大放腳繪圖的不統一性
在教學和工程實踐的圖紙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大放腳的圖紙表示不一樣,下面通過列舉的案例來了解。
01.1在《建筑構造》、《建筑識圖》與《建筑識圖與構造》[1]類教科書中常見的繪圖樣例是:如下圖,圖01等高式大放腳
即大放腳的每層挑出寬度是60mm,大放腳每層的高度是120mm。
而另外一些圖紙上卻不是這樣的標注,是按照圖02等高式大放腳方法標注的。面對這兩種圖紙,我們該相信誰呢?
很顯然,對于理論基礎較扎實和有著一定施工經驗的建設人來說,都知道圖02表示的大放腳的尺寸是科學的、合理的。
我們先來計算和比較以下按照2種不同的斷面計算得出的斷面積的差別:
(一)按照圖02等高式大放腳來算:
(1)與墻連接的磚基礎伸出基礎墻之外的大放腳的面積按照圖02等高式大放腳和等差數列求和,我們很容易得到其公式為:N*(N+1)*0.0625*0.126(計算出的面積單位是M2)。
例如,上圖基礎圖01中, h=1.5米,大放腳面積=3*(3+1)*0.126*0.0625=0.0945 M2
(2)磚基礎墻面積公式:墻厚*基礎埋深
例如,上圖基礎中,因為磚基礎埋深h1=1.2米,墻厚假定是t=0.365米(±0.000標高以下是磚基礎),基礎墻的面積計算公式為=0.365*1.2=0.438 M2
(3)磚條形基礎斷面面積計算公式總結:
h1*t+ N*(N+1)*0.0625*0.126
故上圖條基的斷面面積為:3*(3+1)*0.126*0.0625+0.365*1.2=0.5325 M2
算墻厚度是0.365的基礎的體積,只要算出總長度再乘以上述斷面積值就可以了。
(二)按照01圖等高式大放腳表示尺寸計算:
(1)大放腳的面積
3*4*0.06*0.12=0.0864 M2
(2)磚基礎墻面積(同上):0.438 M2
(3)磚條形基礎斷面面積
0.0864+0.438=0.5244 M2
假定某工程磚基礎長度是1000米,則二者相差:1000*(0.5325-0.5244)=8.1 M3
磚基礎工程量,而縱向和橫向綜合不小于1000m的磚基礎是很多的,所以,從工程造價上講,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02大放腳繪圖標準的不統一所帶來的問題
(一)教學方面:學生學習中,感覺老師教的各自為政,同一個大放腳,識圖老師教的是01圖等高式大放腳,而到了計價老師那里就變成了02圖等高式大放腳,“到底哪個尺寸標注是對的,我要怎么計算大放腳?”這是教學中留心的剛入學的同學會感到很困惑的問題之一;尤其是高考擴招后的一部分高職高專或類似學校的學生,本身他們學習能力就不高,又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導致他們認為老師隨便教的,書本也是亂寫的,還是到工地才能學到真東西,這樣的話,他們便會更加抵制書本上基本理論的學習,常聽到一些學生實習了一段時間后,講在學校學的幾年還沒有到工地幾個月學的多,好像是學校學習浪費了他的時間一樣。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這實際上有2層意思:(1)和“笨人吃餅”的故事所講的類似,一個人很餓,連吃了6個餅沒吃飽,當吃第7個餅時飽了,他很后悔道,要知道這第7個餅能夠吃飽,為什么不先買這個餅,前面吃的那6個餅都浪費了,其不知道正是前面那6個餅打的基礎這第7個餅才能吃后感到飽啊。他們能夠那么快的學會、學多,不正是在學校內接受了2年多的理論學習熏陶而導致的呀。
(2)他在學校根本就沒好好用心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過關,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混過了考試,實際沒有學到多少東西,到了工地實習不敢不好好學習了,因為失誤是會導致公司的錢財損失,老板是不允許的,會給予嚴厲處罰的,這是他們受不了的,自然用心學習和工作,感覺到收獲也比學校多了,這部分同學不是慶幸自己到了公司而是應該反思自己浪費了幾年的學習機會,而奮力敢上,同時學校也應該對于不學習的學生處罰嚴一點,使他們不敢在學校混日子過。
(二)時間成本方面
現在的時代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編書的人和審稿的人大多都是專家高手,既有實踐經驗也有理論知識,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在編制《建筑識圖》類課程時統一口徑而采用圖2等高式大放腳尺寸的方式呢?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方法,會減少很多學生在學習中與今后工作中的不必要矛盾。
比方說,有些新人,包括一些半路出家的預算人員,都有一個理念“嚴格按照圖紙”計算工程量和施工的,你設計師畫什么樣的圖,他就按照什么樣的尺寸去計算。這樣的話,假如設計人員是新手的話,他在學習中就存在我們所遇到的這個問題,他很可能將條形磚基礎畫成圖01等高式大放腳的尺寸,那樣甲乙雙方中的一方工程量按圖計算就會少算了,這對這一方是不公平的。
(三)在今天的識圖老師或計價老師面對學生出現這樣的問題時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老師應該向學生講清楚這2個等高式的磚大放腳含義不同。
圖01等高式大放腳是在向大家傳達一個信息,就是剛性基礎,如:灰土基礎、三合土基礎、磚基礎和毛石基礎以及混凝土基礎,這類基礎設計和施工中一定要滿足剛性角的規定,而圖01等高式大放腳,就是說我們傳統采用的這種圖等高式大放腳磚基的砌筑方法,它的實際的挑出和高度值形成的角度β是由滿足tanβ=1:2所確定的,而磚砌體剛性角ɑ是由tanɑ=1:1.5=2:3根據tanx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數知道和1/2<2/3:即β≤ɑ即按照圖01等高式大放腳的施工是滿足磚基礎剛性角的要求的,這種表示方法方便大家記憶,而并不是說明施工時的尺寸就是這樣一模一樣的,這個形成的原因是由標準磚尺寸的標注尺寸和構造尺寸不同所導致的,大家知道我們標準磚的構造尺寸是240*115*53,而我們稱呼240長度的構造尺寸是一磚,115寬度的構造尺寸是半磚,53厚度的構造尺寸是1/4磚,而不是數學上所說的一磚是240,半磚當然是120,1/4磚當然應該就是60了,而實際施工時和工程造價計算時就不能拿數學意義的尺寸代替構造尺寸了,這樣對工程施工、工程質量的檢驗和工程計價的公平性有很大的影響。
通過上述解讀,老師向學生講清楚了辯證看圖的原理,不同的圖在不同的地方表達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就像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與淮北則為枳”一樣,在不同的學科目錄中同一個問題或者圖紙表示,向人們傳達的涵義是不一樣的,要抓住主要問題和最根本的意義所在,也就是我們平常總是說的,處理任何事情都要“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其次,我們也借此機會,告訴同學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圖紙上畫的內容要辯證地去看,有明顯錯誤的、違反規范與規章的要同設計院、專家或其他有權限的人洽商,及時給與修改或更正,而不能盲從,要掌握識圖與構造的原理和國家相關規范,并且能夠很好地用在監理、施工、計價、審計與招投標等一系列建筑工程工作中。
參考文獻:
[1]閆培明.建筑識圖與建筑構造[M].遼寧:大連理工出版社,2011.
[2]李明生.大放腳磚基礎體積公式計算法[J].建筑工人,1993.04期:8-10
[3]劉崇選.磚基礎大放腳工程量的簡便算法[J].陜西建筑,1999.02期:53-54
[4]陳林.淺析磚墻基礎中的大放腳[J].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月,第18卷第3期:26-28
[5]曹韓陽.磚柱大放腳體積的計算[J].建筑工人,1990.05期:24-25
作者簡介:蘇廷志(1963.03-),男,漢,安徽利辛,碩士,工程師、講師;工程造價、工程識圖、建筑施工教學和研究。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