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珍
摘要:本文主要對小學作文教學的舊方法舊模式進行改革,探索新路,引導學生留心生活,積累素材,開發源泉。通過寫日記,勤練筆,發揮想象力,熟練技能。教學中要教師為主導,學生要主動。指導學生自改互改,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開源導流;探索道路;自改互改;培養興趣
引言:
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語文教學最直接最全面的反饋,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起著總要作用。無疑,它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翼。長期以來,小學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癥。究其原因,主要是幾十年沿襲下來的“封閉式”作文教學所致,諸如作文脫離生活,學生關在屋子里閉門造車,作文成了無源之水,墨守教學模式,沿著走慣的老路,“學生寫,老師改”循環往復,因循守舊,在低效益中徘徊,致使作文枯燥乏味。怎樣能讓學生寫好作文,必須徹底改革,另尋新路。下面就來談談我對小學作文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開源
開源,即開發作文源泉。宋儒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家創作要以實現生活為源泉,學生作文也同樣如此。因此,我們平時要教育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知道他們周圍的事物,積累作文素材。有位作家曾經說過:“豐富的作文素材都是靠觀察和思考的來的。”當今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小學生思想活躍敏感,見聞感悟往往充滿童心天趣。如:寫一個熟悉的人,首先要確定觀察對象,然后觀察人物的肖像、衣著、舉止、言談、內心活動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識真面目。”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分析,把事物的外在和內涵看清看透,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通過日記積累。寫日記是積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好途徑。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及時提筆記錄下自己的生活內容、感受,久而久之便不會再把寫作當成一件苦差事。讓學生在自己的日記里要無拘無束的表現喜怒哀樂,他們就能寫出真實事情來。
要注意想象力的發揮。人們說科學是從想象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像鳥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哪來今日的飛機。寫作文也一樣,發揮想象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也能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總之,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社會,觀察萬相百態,留心點滴感悟,勤于記錄,積學儲寶,日久天長,堆沙成塔,集腋成裘。有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寫起文章來就能輕車熟路,絕不會搜腸刮肚,無話可說。現實生活是作文之源,觀察、體驗、感悟生活,就是開發素材之源。抓住這個關鍵,把作文視野,引向廣闊的生活海洋,這就是求本舍末的徹底改革。
二、導流
導流,指作文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師要啟發誘導,發揮主導作用。組織教學分為三步:
(一)寫作文
首先讓學生明確這次作文的思路和提綱,再思考寫什么內容,怎樣立意,怎樣選材,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在技巧上,用什么表達方式,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在文體上,如日記體等,使學生開拓思路。教師的指導方法要活,思路要寬,重在啟發,給學生留下開闊創新的余地,以防千篇一律的現象發生。在作文之前,先有了明確的寫作思路和提綱,然后進行獨立寫作。
(二)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再創造、再提高的過程,應該學生自己完成。傳統的作文教學是學生寫,教師改,這樣做的效果是勞而少功,收益甚微,應啟發引導學生自己修改,教師的作用是導。因此,要提倡讓學生自己改作文,改與作文密切相關,學生自改和互改作文有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對提高作文水平有很大幫助,最終達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境界。
我是這樣鼓勵學生互改作文的:要求學生沒人改兩本,各自寫好旁批、尾批,教師要對學生具體的改法進行指導;如在批語上,告訴學生要有針對性、準確性、知識性、趣味性;尾批要簡明富有啟發性。在互批時,對文字、句子、標點符號的批改是最基本的要求。對其他方面,如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得當,立意是否新穎,文字是否有藝術性等,不必在一次批改中面面俱到,每次批改可以只側重一兩個方面。這樣批改就有了很強的針對性。
與此同時,教師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批改時會遇到這樣的或那樣的問題,如批語不知如何寫。教師在作文中既發揮了主導作用,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導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評作文
總結評價作文,這一環節包括學生自評和教師講評兩個方面。學生在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文時,教師要求學生把作文中的妙言錦句、精彩開篇、閃亮結尾、巧妙立意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記下來,以便在以后的作文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當作文回到自己手上,學生仔細看批改后的作文,重點看別人對自己作文的評語,并對照記錄別人作文的優點,寫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收到的啟示,以及對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見等。在這個重新看待、重新認識作文的過程中,來一個回頭看,來一個比較客觀的自我掂量,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得到一次升華和提高。每次作文后,我都要求學生寫一片自評。我認為只有把想法形成文字,才能明確深刻,才對以后的寫作有實際的指導作用。
教師把學生的作文及自評都收上來,進行審閱,并及時記錄,為評講收集素材,對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作出必要的批示。這樣,教師對全班學生的作文情況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在寫出講評提要的基礎上,抓住普遍性問題重點批評。講評不要面面俱到,做到要有針對性、側重點。
不難看出,在這一作文教學流程中,教師只是起引導,督促作用,學生成了真正的主角。實踐證明,這種作文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數學生感到對作文有了興趣,作文不在作難,寫作文能力提高很快。許多學生在自評中指出作文存在的問題,并且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有位學生在自評中寫道:通過這次批改作文,發現自己的作文缺少靈氣,沒有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能力有限,對文章的主體分析不夠,不能清晰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是學生批改作文后的體悟。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特殊教育學校 2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