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初識劉貞岑是因為一首叫做《遠方》的歌曲。這是她與小時候的自己做的一次隔空對話。
輕柔繾綣的旋律里面,那副聲音如同初夏的日光,純白澄澈,溫潤明朗。
她說,長大之后有很多東西都變成了易碎品,夢想如此,承諾如此。那些埋藏心底的事物,成為難以抵達的遠方,卻始終是我們無法輕易放棄的美好。就如歌里唱的那樣“有些東西總是越追心越慌,但不害怕,愿望就會變成理想”。
遠方,恰似一顆環繞著荊棘的果實,牽帶著我們去勇敢地追尋奔跑,也在悄然無聲中不停生長。直至某天,我們終將歷經破繭成蝶,然后長成我們想成為的那般模樣。
聲音會成為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很多年前,劉貞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便幻想著“如果有天我做了歌手,那該有多好!”她從小就喜歡唱歌,初中時開始聽搖滾樂,國外的槍花、皇后樂隊,國內的何勇、高旗&超載樂隊,都是她的心頭摯愛。后來,純粹地聽歌已經不再過癮,她干脆抱起一把吉他像模像樣地彈起來,又去系統地學習了聲樂課程。在氛圍濃郁的環境里,她感受、吮盡周遭彌漫著的音樂養分,并一點點地朝著那個看似遙遠的夢想靠近。
劉貞岑說,我最初的目標是做歌手,后來慢慢成長為一名唱作人。音樂讓她成為了今天的自己,也讓她有了更多爛漫的念頭,“在很多年之后,當我離開這個世界,很希望我的聲音依然有機會被人聽到,成為我曾經存在過的重要痕跡。”她覺得,一首音樂作品最重要的是能給聽者帶來共鳴的情緒內核。她嘗試著將自己代入到作品所鋪陳的場景里面,去思考,去演唱,用聲音來表達和詮釋這種純粹的情感。
作為一名唱作人,她并沒有將自己嚴格地圈層在某種音樂風格里,而是讓她所渴望的、憧憬的、可能的所有狀態盡情綻放在旋律與詞句中,她認為一首音樂作品本應是個人情緒和立場的延伸。“創作其實是很私人的事情,它的獨立性和唯一性是最有魅力的。”她善于撕開偽裝的面具,抱著對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究,發掘那些不易被察覺的事物。“相當的開心和相當的失落,某些刺激的見聞或故事”都會讓她有想要記錄下來的沖動,之后便是更為細膩的思考,以及勇敢的嘗試和行動。她也會在創作間隙偶爾做些反思,否定曾經的某些理念,再想方設法地重建一個更好的自己。
WAKE UP,像每一個清晨那樣充滿可能與希望
前幾日,劉貞岑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消息:“我的第一張實體專輯《WAKE UP》,很快就要跟大家見面了。”在數字化縱橫的年代,實體專輯似乎有些“賠本賺吆喝”之感,連她自己都感慨著“我知道實體專輯對于現在的音樂環境來說,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現在很多汽車都沒辦法播放CD了,但我還是一意孤行,決定自費發售這一張實體專輯。”究其原因,她給出這樣的答案:“因為我成長在磁帶和CD的時代,實體專輯是我自己的一個心愿。”作為從唱片時代過來的人,這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儀式感,是滯留在心頭的懷念與祭奠吧。
專輯取名“WAKE UP”,即“醒來”之意,劉貞岑想用這樣的字眼來預示一個全新的開始。“這是我的第一張專輯,所以對我來說就像是早晨剛剛醒來的一天,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充滿希望。”專輯收錄了9首原創音樂作品,記錄著劉貞岑這幾年來的成長歷程,她聽著唱片機里流淌出的熟悉樂句,也像是跳脫時間的禁錮,將過往的自己重新梳理了一遍。
專輯封面及內頁設計出自弟弟馬銘圻之手。她稱弟弟是一個特別有趣的人,他始終熱愛動漫,熱愛畫畫,對生活也充滿無盡的想象。年歲不大的他卻能深諳每一首歌的意味并引申成畫,這樣的設計為整張專輯平添一抹童真和趣味,如專輯名“WAKE UP”那般裹挾著蓬勃清爽的少年感。
劉貞岑坦言,一首音樂作品從Demo、編曲、錄制到發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她很想感謝幫助和指導過她的老師、朋友。對她而言,音樂制作人黃耀德和監制陳思伊是非常重要的兩個人。她和黃耀德相識于2016年的一場節目錄制,對方的音樂才華及細膩認真的做事態度令她欣賞與折服,他們很快開始了音樂上的合作。黃耀德平日里喜歡收藏一些古董樂器,并能巧妙地運用到歌曲的編配上面,帶來有質感的聽覺體驗。在這張專輯中,他們共合作7首歌曲,劉貞岑不禁感嘆,“黃老師總是能知道我想要什么,并最終實現我理想中的成品效果。”黃耀德的愛人陳思伊也在音樂錄制及聲音控制方面提供了很多新鮮思路與客觀指導,劉貞岑的音樂作品因此多了些獨特的氣質,更重要的是,這些幫助讓她一步步在做音樂這件事上生出了一份底氣與自信。
音樂是用生活和情感譜寫的詩歌
新專輯收錄了劉貞岑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關乎自我,關乎陪伴,關乎愛……每一首歌都是她與生活自洽相處之下的感悟和注解,是她捧在手心里的那份偏愛。所以,當我問出“你最喜歡的歌是什么?”她面露難色地驚呼著“這也太難選了!”反復思忖后她回答說:我特別喜歡《用力活著》的歌詞部分,“就用盡全力的活著,不計后果的愛著”,我覺得那便是我自己。
這首歌是她在西安參加活動的時候寫下的。她記得那天的天氣明媚而張揚,日光不容反駁地穿透狹窄的窗簾縫隙灑向地面。她走到窗邊,拉開窗簾,外面的一切于她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她直視著這座城市的忙碌與熱鬧,冗雜的思潮卻似掙脫束縛般地由心底翻涌而上。
她說,那時我對生命的本質充滿好奇,也一直在思考究竟該用怎樣的姿態活著,并不斷與內心的自我做著博弈。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我們沒有人是天生勇敢的,她想著,既然別無他選,不如干脆徹底地將懦弱膽怯統統收進口袋,成為一個勇敢的用力活著的人。她將這些思緒記錄在音樂里面,每一聲歇斯底里的嘶吼都是她在豁然開朗過后,充滿堅定地對自己的一次承諾:記住渴望,然后用力活著!
劉貞岑從小是在外公外婆身邊長大的。12歲的時候,外婆去世了,才上五年級的她還不懂什么叫做失去,只感覺心底有一絲莫名的懼怕。2009年,外公也離開人世,那時候她已經長大,真正懂得了何為生離死別。這份陪伴的突然丟失,讓她經受巨大的打擊,像是往日遮風避日的保護傘不見了蹤影,所有的崩潰在安靜中傾瀉而出,內心坍塌的稀碎聲在耳邊嗡嗡作響。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這樣寫道:“歲月這東西總是要按時帶走它要帶走的部分。”世間萬物似乎終究逃不脫時間的追捕,劉貞岑曾在生命與時光的摩擦中回避和閃躲過,多年之后她才明白,時間推進所有事物的成就或崩塌,無一例外。她終于學會了與時間握手言和,并寫下了這首《時間和你》,這也是目前為止她寫過的唯一一首關于親情的歌。她說,在自己心里,親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珍寶。
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劉貞岑有著敏感細膩的心思,喜歡做天馬行空的幻想,她將理想中的完美愛情寫成《幻夢》,也將現實中的情感缺憾寫進《末日煙火》。合成器鋪陳出似真似幻的縹緲感,她的嗓音清澈跳躍,空靈自由,并在虛實間不停變換,裹帶著一股輕柔的仙氣。
她在《幻夢》中唱著“我們就這樣深深愛著,愛著對方的平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瑣碎里的溫潤,吵鬧下的靜謐,暗自的竊喜,大膽的表白,愛情里該有的美好樣貌都盡收眼底。有歌迷如此感嘆“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感覺,好夢幻”,劉貞岑回應道:“這樣的愛情或許完美到世界上都不存在,但我還是想要把它寫下來,或許有一天真的有人可以遇見這種如夢似幻的愛情。”
《末日煙火》在內容上帶給聽者更多的真實感,它是情感中的缺憾,是轉身后的落寞,是想念間的折磨,是緊緊抓住卻終究流于指縫的遺失,正如劉貞岑所唱的那樣“你給的愛是末日煙火,渴望擁有卻觸摸不得;我的世界是隔岸的火,落幕后失去所有顏色”。作家張愛玲曾說過:“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制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沒結果的愛,或許如末日煙火那般,只剩絢爛之后的一抹凄涼與唯美。
這世間的愛大抵如此,沒有轟轟烈烈,也并非那么完美,更多的是浸潤在生活的每一處角落,甚至會讓人傷心落淚。即便如此,她還是會去相信真摯純凈的愛情,就如《圣經》中所言“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現場音樂是承載著生命力的感動
在唱作人之外,劉貞岑還有另一個身份,即九果樂隊的創作及主唱。這支樂隊成立于2015年,其他成員有吉他手杜奇聰,貝斯手武中琦,鍵盤手王恩利,鼓手陳喆。他們以生活為寫照,在夢想與現實的交鋒下,用Pop Rock音樂去感受每一段喜悅和悲傷。有人這樣說過,以旋律結下的友誼,跟最好的朋友一起拿起樂器,沉醉在音樂的烏托邦里,這便是樂隊。劉貞岑極為認同:“我們私下里是多年的老友,因為共同的音樂理想,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九果樂隊去年剛剛完成“奇妙之旅”全國巡演,他們五人為此做足了功課,平日的排練狀態嚴肅中挾帶著歡樂。她記得在揚州站的時候,他們在酒店里進行了一次合練,因為沒辦法把鼓搬到房間,鼓手就把自己的身體當作鼓去打,當時的場面既搞笑也有些心酸。他們不僅需要克服各種臨場狀況,也會偶爾卷進團隊的一些討論和摩擦中。劉貞岑稱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特質,也會有自己的棱角和堅持,重要的是他們總能相互包容、認可、理解。
“我太喜歡站在舞臺上的感覺了,它讓我渾身上下充滿力量!”她一直以為,對音樂人來說,面對面地和觀眾進行碰撞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感受到所謂的人類之間的情感共鳴。她是極度熱愛現場的,喜歡人潮擁擠、喧囂鼎沸的音樂節和Livehouse,在她的眼里,萬馬千軍般的壯闊場面,是承載著生命力的感動。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付出,終化作“值得”二字。
面對火爆吸睛的網絡直播,鐘情現場音樂的劉貞岑倒并非排斥,她覺得或許有一天自己也會去做嘗試。平日里,她會去關注一些音樂類比賽或綜藝節目,看看大家都在做些什么,都在怎樣去做。如果機會合適,她也愿意參與其中,但“若要做出違背原則的妥協和退讓,是一定會拒絕的”,畢竟音樂是她一直堅守下的那份純粹。
寫在最后
劉貞岑這樣審視自己:“我的性格相對外向,熱愛自由,我行我素;但是我又不太喜歡社交應酬,偏愛獨處,安靜深入地思考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這段日子以來,一切事物不得不放緩步履。她因此有了更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按部就班地做著音樂上的規劃,并滲透進生活的瑣碎,愈發地珍愛和敬畏生命本身。
她說,接下來的音樂計劃依然和之前一樣,就是堅持下去。繼續寫歌,繼續記錄身邊那些有趣的事,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聽到屬于劉貞岑的聲音。
未來依舊不確定,但面對音樂這份夢想,她永遠保持清醒、狂熱,并且全力以赴,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