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進
摘 要:隨著國內改革開放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我國交通事業逐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交通系統建設中,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施工是整個路橋工程的重點、難點,公路橋梁連接處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行人和車輛的舒適感和安全性。本文以公路橋梁連接處的常見施工質量問題為切入點分析各環節施工技術要點,并就如何提升施工質量和技術規范性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公路;橋梁;連接處;施工技術
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事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公路橋梁建設工程規模持續擴大、建設數量越來越多,并且在一系列先進技術的助力下,建設質量也獲得了極大提升。但是,作為公路橋梁建設工程的重要環節,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工程的整體質量,給公路橋梁建成后的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如何做好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技術控制已經成為現階段公路橋梁建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1 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常見問題
目前,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最常見的施工質量問題是路面不平整和裂縫,這些問題都會引起“橋頭跳車”現象,即車輛行駛到公路與橋梁連接位置時向上“跳躍”,駕駛員和乘客感到路面顛簸的現象。橋頭跳車不僅影響車內人員的舒適感和車輛的使用壽命,嚴重者還可能引發交通意外事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從施工技術層面來看,導致橋頭跳車問題的原因有三點:(1)橋梁與公路路基回填不合理。在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建設過程中,一般都要對路基進行填土和加固處理,這種做法能夠提升路面平整度,很好的減輕公路橋梁使用初期的橋頭跳車現象,但隨著公路橋梁運行時間的延長,由于公路和橋梁構造的不同引起兩者路面受力不同,公路和橋梁路基沉降量的差異就會日益顯現,連接處的路面越來越不平整,橋頭跳車問題越來越顯著。(2)排水系統故障。公路和橋梁的路面還容易受到積水的影響平整度受到破壞,因此公路橋梁建設過程中需要安裝排水設施,但如果排水設施施工質量差或投用后不注意養護而反復發生故障,就可能導致路面長期積水,進而造成不同面積的地基和填土軟化,路面在車輛碾壓后變形移位,甚至出現裂縫、塌陷。(3)路面施工質量不達標。如果施工企業為了降低工程造價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為了追趕工程進度施工技術不規范、不完整,造成路基密實度不達標、搭板處理不合格等,工程建成通車后極易發生橋頭跳車現象。
2 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技術
2.1 地基處理技術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地質狀態差別較大,這就造成有些地方道路建設工程的天然地基比較松軟,這種情況下必須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以避免工程建成使用后路面出現沉降。目前,我國公路施工中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有填料置換法、振動碎石樁法、強夯法、排水固結法等,施工人員可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加固方法。
2.2 路基填料質量控制技術
要想確保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質量,提升路基強度和密實度是關鍵,這要求施工人員必須做好路基回填材料的質量控制。一方面,路基回填應選擇強度高、壓縮性好、透水性強的材料,還要注意回填料的摩擦角問題,摩擦角越大越有利于積水排出,能夠避免路基受到積水損害[1],具體可以根據工程當地的貨源情況選擇礫石、砂礫、巖渣、粉煤灰等常用填料,既能保證回填材料的質量又能節省采購和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嚴格檢查回填材料的實際質量,保證填料中不摻有垃圾、樹皮、樹根等雜物,符合施工標準。
2.3 填土面壓實技術
填土面壓實應選擇型號和規格符合路面建設情況的壓路機施工,一般情況下,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填土面壓實多采用小型壓路機,因為這類壓路機活動更為靈活,能夠避免大型機械作用力過大導致建筑結構變形或斷裂的問題。另外,臺背回填部位處于公路與橋梁連接處路基和橋臺的銜接位置,碾壓效果大多不理想,施工時應將回填材料最大粒徑和回填時每層所鋪厚度分別控制在5 cm以內和20 cm以內,并且壓實度不低于95%[2],可采用超聲監測設備對壓實度進行嚴格檢測,對于壓路機壓實不到位的地方進行及時的人工補充夯實。
2.4 排水系統施工技術
對于公路橋梁來說,積水的破壞性不容小覷,尤其是雨水屬于偏酸性液體,如果降雨后雨水不能及時排出便會引起公路橋梁建筑結構被腐蝕、路基下沉、填土流失等問題,影響整個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應安裝滿足實際需求的足夠數量的排水設施,安裝技術工藝要科學規范,必要情況下可以適當提升路基或橋墩的高度。
2.5 橋梁伸縮縫的處理
公路橋梁在建成后受到溫度影響或車輛碾壓后往往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形變移位,為了減輕因路面位移而產生的不良后果,通常在公路與橋梁連接位置的施工中需要在橋梁端建設一個伸縮縫[3]。伸縮縫是公路橋梁建設的重要結構,必須加強施工技術質量控制,對伸縮縫的縫寬大小、槽口尺寸和鋼筋預埋位置及間距型號等進行合理選擇,規范操作伸縮縫的安裝技術,防止制作的不穩固出現路面積水沿著伸縮縫縫隙滲入路面底部損壞路基結構的問題。
2.6 針對橋梁的加固技術
除地基、路基以及排水系統外,橋梁本身的堅固性也對公路橋梁連接處的質量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橋梁本身是否因養護不到位強度下降,如果有就需要采取加固措施。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橋梁加固技術是體外預應力加固法,采用由粗鋼筋、鋼絞線或高強鋼絲等鋼材制作成的曲線型體外索對橋梁上部加以固定。
3 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技術的控制和優化
3.1 確保施工方案的科學合理性
施工方案對施工技術具有指導作用,施工方案設計是否合理直接有影響了公路橋梁工程的質量優劣。技術人員在設計施工方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施工地區地質特征、路堤長度、填方厚度、填方材料來源等相關影響因素,對橋梁的具體位置與跨徑、橋臺背部的防護工程、公路橋梁連接處的建筑材料與核心技術、排水系統的安裝技術等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和嚴謹求證,為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3.2 建立完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體系
為了確保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技術實施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應加強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質量管理體系。首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將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進行責任制劃分,明確各層管理者的責任和權力,規定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來規范作業,不得隨意更改施工技術和施工工序;其次,做好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對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建筑材料進行質量把關,拒絕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設中,機械設備做好日常養護與調試,防止設備故障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第三,加強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使他們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并采取恰當的考核和獎懲制度促進施工人員主動提升技術的規范性和專業性。
4 結語
近年來,我國駕駛員和車輛數量不斷攀升,人們的出行頻率顯著增加,道路橋梁的安全性逐漸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施工是路橋工程的重要環節,若其施工質量不合格發生路面沉降,輕則通行車輛出現顛簸、“橋頭跳車”,重則發生交通意外事故。因此,施工者必須重視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技術管理,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在地基處理、路基回填、路面壓實、橋梁伸縮縫、橋梁加固、排水系統等各施工環節中規范作業,確保公路橋梁連接處的施工質量,從而保障通行人員、車輛以及貨物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付強軍.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技術探微[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5):692.
[2]郭寧.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施工技術關鍵探討與分析[J].磚瓦世界,2019(18):226.
[3]趙學兵.公路橋梁伸縮縫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9(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