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對市政設施的需求也不斷加大,市政基礎設施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染不容小覷。本文以市政道路及地下管廊為例,論述施工期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污染防治措施,旨在降低該類項目施工期對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關鍵詞:市政道路及綜合管廊;環保施工;對策
作為典型的市政基礎設施之一,城市道路服務于城市內不同區域之間的運輸和居民的生活生產,促進城市的建設循著城市規劃的方向前行,確保了城市經濟水平的發展,因而市政道路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地下綜合管廊通常作為市政道路的配套設施,一般設置于道路綠化帶、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的下方。由于各類管線位于管廊內,避免了對管線的腐蝕;管廊內的巡視、檢修空間確保了管線的穩定安全;地下管廊減少了各種管線的檢查井、室等,消除了架空線與綠化的矛盾,改善了城市的環境,因此地下管廊的建設得到大力發展。
地下管廊和市政道路經常作為一個整體,先施工地下管廊,再施工地面道路。由于該類市政工程大多沿線存在居民區、醫院、學校等敏感建筑,施工期的環境污染可能會對沿線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
1 市政道路及綜合管廊施工的主要環境問題
1.1 環境污染問題
大氣污染:市政道路及地下管廊施工中由于地表開挖,物料堆放等過程中可能產生一定的揚塵,尤其在大風干燥的天氣,揚塵的產生量更大;同時,道路修筑過程中可能用到瀝青,在敷設瀝青階段產生的瀝青煙氣可能距離較近的居民產生一定的影響;最后,施工運輸過程中機動車尾氣排放也會對大氣環境產生一定的污染。
水污染:道路和地下管廊施工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水,一部分為施工混凝土、泥漿攪拌、場地清洗廢水,橋梁樁基施工鉆孔樁的廢泥漿水;另一部分為施工人員不可避免將產生生活污水。施工期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周邊水體,或者由于部分承包公司相關管理疏忽,未嚴格按照施工規范等行為導致現場的廢/污水外泄,泥漿水下水道或進入周邊水體,會對水體造成影響。
噪聲污染:該污染源主要來自于道路和地下管廊運輸材料中和施工中產生的噪聲以及具體施工過程中,各種大型機械設備的噪聲,特別是道路施工時間較長的壓路機、推土機及來往車輛以及橋梁修筑過程中打樁機等,產生的噪聲很大。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建筑施工都是多種設備同時運作,噪聲強度更大,通常在靠近居民區的位置甚至噪聲超標,將會給沿線居民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的干擾。
固體廢物污染:拆除廢棄建筑時產生的雜物、廢棄物及建筑施工用材的廢棄包裝、多余電纜及施工人員的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等,進行隨意丟棄,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
1.2 管理問題
市政工程大多施工期緊迫且耗資較大,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部分工程施工期間由于管理不善,可能存在浪費原料、物料的現象;另外由于施工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安全意識較低,隨意使用機械,未認真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環保意識較低,可能隨意亂扔垃圾等,都可能加重對環境的破壞。
2 市政道路及綜合管廊環保管理的具體措施
2.1 合理規劃施工時序
項目施工前按照環評的要求,制定施工期的具體方案,合理規劃道路工程和地下管廊的施工時序和施工時間。橋梁建設或者跨水體的管廊進行建設時,盡量避開雨季施工。
2.2 綠色施工要求
為確保施工符合環保施工標準,施工過程中需始終將環保理念貫穿于施工各個環節,首先選擇環保型的設備和施工材料,其次選擇對環境影響小的施工工藝:例如市政涉水橋梁的施工可采取鋼圍堰的方式,降低對水體的擾動,減少污染物的產生;管廊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可減少對地面植被的破壞,施工過程中運用“BIM+GIS”技術,可有效提高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和管理水平。[1]而且,施工單位需要根據前期踏勘施工現場的情況下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方法,進一步加強施工材料管理[2]。同時施工單位需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和環保意識。
2.3 落實各項環保措施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工程中應嚴格按照當地對施工期揚塵控制的要求,施工現場采取灑水、圍蔽、在工地進出口等設置車輛清洗池等措施降低揚塵污染。在露天施工時,要注意對粒狀、粉狀物料裝卸過程中進行密封處理,在運輸過程中采用特殊工業用布進行覆蓋和噴灑工具進行降塵處理。
水污染防治措施:市政道路和地下管廊在跨越水體時,應盡量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方案。在滿足設計規范和要求,不改變水體功能的情況下,盡量選擇一跨過河式橋梁,不設置水中墩,從而減少對水體的擾動。地下管廊穿越可采用頂管法、盾構法等暗挖法。施工期作業廢水設置廢水處理設施,如隔油沉淀池等,對廢水進行凈化處理且達到回用標準的水進行回收,回收后的水再進行灑水降塵等施工作業,最大限度節約能源。施工人員盡量租用周邊房屋,生活污水納入當時污水處理系統;或者使用一體化設備,處理之后再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合理排放;施工人數不多時,也可利用移動廁所,定期委托環衛部門清運。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針對施工期的噪聲問題,可以采取因地制宜、各個擊破的措施。對于專門運輸的機動車輛產生的噪聲,施工承包方可以使用節能環保車輛,合理規劃運輸路線及運量,盡量選遠離居民區、學校和商業區的線路來運輸材料,安排相應人員進行排查。其次嚴格控制施工時間,噪聲施工作業盡量選在白天時進行,避免夜晚及午休時段施工影響居民休息。另外,對于施工作業過程中機器設備產生的噪聲,可以通過設置圍蔽并為噪聲大的機械安裝消音設備以盡量降低噪聲。
固體廢棄物防治措施:固廢的處理遵循“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原則。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對建筑廢棄垃圾進行分類收集,集中處理;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進行處理處置;施工期可能產生的廢油抹布等危險廢物,委托有能力的單位進行處理。
另外,在施工現場的外圍安裝高層防護欄,采用特殊照明用燈需做好規劃,非必要情況不設置強光燈,以減少光污染對周邊居民正常生活帶來的有害影響。
2.4 降低環境污染的管理對策
鑒于市政工程施工期引發的嚴重環境問題大多由于管理不善導致,建設單位要要選擇素質高的施工隊伍,并加強對施工隊伍的考核,隨時準備突擊檢查,增強施工單位的責任意識。而且,施工期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能力的單位進行施工期環境監理,并將環保要求的相關條款寫入合同,環境監理單位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督促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嚴格落實環評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并且通過加強對周邊敏感點的監測和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期對周邊居民和環境的影響。
3 總結
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城市建設能力的主要體現,基礎設施建設中以道路為代表的地面工程和以管廊為代表的地下工程建設顯得十分重要。在道路工程和地下管廊建設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注重施工期管理,選用綠色環保的機械設備,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并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同時在施工技術上不斷改進與創新[3],才能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滿足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加快城市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馬超,陳曉.市政工程環保施工管理舉措研究[J].環境與發展,2020(12):217-218.
[2]肖偉,文鳳.淺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設計及施工[J].建材與裝飾,2017(7):70-71.
[3]高攀科.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綠色施工技術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