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華
摘要:本文針對工業用冷卻塔除霧系統、節水效率等技術要點,通過在項目的實際應用,分析影響除霧效果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冷卻塔除霧 ?蒸發損失率 ?空氣混合器
某項目配套冷卻塔總水量為22500t/h,冷卻塔共5臺,單塔的水量為4500t/h。同時,項目配套煙氣脫白項目,該項目配套冷卻塔總水量為6250t/h,冷卻塔共2臺,單塔的水量為3125t/h。該冷卻塔有節水和消除風筒出口羽霧的功能。
冷卻塔單塔軸線平面尺寸為18×18m,塔高18.6m,冷卻塔為四面進風型式。該項目配套一鍵式消霧控制系統,可滿足對該零霧型冷卻塔的自動控制,操作運行簡單,維護方便。
一、冷卻塔應用
傳統工業用機械通風冷卻塔的運行對周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包括:冷卻過程水耗非常大;冷卻塔排出的濕熱空氣在低溫或高濕的環境中,水蒸氣會發生冷凝而形成白霧,白霧降低能見度、含有溶解鹽或固體顆粒物、增加附近地區濕度、會造成霜或霧,從而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為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冷卻塔技術得到不斷升級,現使用的零霧型消霧節水冷卻水塔屬于第二代產品,由江蘇海鷗冷卻塔股份公司承建,采用玻璃鋼結構型式,該冷卻塔滿足在設計消霧點(大氣壓101.33KPa,干球溫度0℃,相對濕度87%)條件下,滿足風機出口空氣消霧效果達到CCTI TL001-2014《干濕消霧節水冷卻塔性能驗收試驗測試規程》中規定的“零霧型”標準。
二、消霧節水原理
如圖所示,圖中曲線為飽和空氣焓濕圖。常規冷卻塔(濕式塔),B-A線為出填料的飽和濕熱空氣B與環境干冷空氣A混合的變化線,在焓濕圖的上方,故而產生大量的羽霧。消霧節水冷卻塔在冷卻塔塔體部分的氣室層安裝高效空冷換熱裝置(核心部件翅片管束),利用風機的抽力,將環境的冷空氣A(冷源)引入塔內,并與上塔熱水(熱源)進行換熱,換熱后的熱空氣A’再與出填料的飽和濕熱空氣B混合,混合后為風筒出口空氣C(相對B點,露點和含濕量均下降,為不飽和空氣),此時空氣C再與環境冷空氣A混合的變化線(羽霧稀釋曲線)C-A在飽和空氣焓濕圖的下方,即無羽霧產生。
另外,由于加入高效空冷換熱裝置后,進水先經過高效空冷換熱裝置進行預冷(干冷),然后再進入填料段進行冷卻(濕冷),干冷部分減少了填料段的進水熱負荷,即減少了冷卻塔的蒸發損失量,起到了節水的作用,同時干冷部分的溫降越大,其節水效率越高。
三、節水效率
2.1、節水方案:
結合我公司在國內消霧節水冷卻塔項目的實際經驗,在保證冷卻塔熱工要求的前提下,要想提高節水率(減少蒸發損失),關鍵在于以下兩點:
(1)提高干冷部分的溫降,具體措施是增大高效空冷換熱裝置(干冷)中核心部件翅片管束的換熱面積;
(2)提高干冷部分的進風風量,具體措施有:
a、確保原有冷卻塔風機、電機能滿足設計風量要求;
b、根據環境溫度,利用電動風門來調節干冷部分的進風風量,提高干冷部分的溫降,最大效率節水。
2.2、蒸發損失水量計算
蒸發損失水量計算公式如下:
Qm=QPe
式中:
Qm—蒸發損失水量,t/h;
Q 一冷卻塔循環水量,t/h;
Pe —蒸發損失率,%;
其中:Pe= Kzf XΔt X 100%
Δt—濕冷進出水溫差,℃;
Kzf—系數(1/℃),按照下表中規定采用;當進塔氣溫(干球溫度)為中間值
時可采用內插法計算。
2.3、節水計算結果
以上為單塔節水分析,冷卻塔年運行時間按照8000h計算,濃縮倍數按照4計算。則消霧節水型(干濕式)冷卻塔,單塔全年節水(減少補充水量)為7.25萬噸/年,5臺塔全年節水(減少補充水量)為36.25萬噸/年。其中:
Qb=Qm+Qw= Qm+(Qm/(N-1))XQ
式中:
Qb—冷卻塔補水量,t/h;
Qw 一冷卻塔排污水量,t/h;
N —循環倍率,%;
對冷卻塔進行消霧節水技術原理及工程應用性能測試表明,該項技術可實現消除羽霧,同時可冷凝回收塔內蒸發的部分水分,提高了循環冷卻水的使用率,有效節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