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璞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也不僅僅停留在能遮風避雨上,以往的學校中的老舊建筑已經無法與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要求契合,學校是進行教育活動的首要地點,好的建筑設計能夠提升學校的學習氛圍,進而提升教育的效率,建筑師們對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的融合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讓學校的建筑更有具有人情味。文章就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和人情化融合的意義展開分析,探究融合的要求,最終為將兩者完美融合給出建議,期望對我國學校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融合有所幫助。
關鍵詞:建筑美學;人情化;融合
1.將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和人情化融合的意義
學校的主要目的是開展教育,一個舒適和諧的環境無論是對于教師上課還是對于學生的學習都有著積極促進的作用,所以學校的建筑設計就要盡量滿足這一需求,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工作環境。以人為本是建筑設計的主旨,因為其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人們在其中能夠更舒適的工作。在建筑能夠讓人們在其中工作學習的同時增加更多人情化的設計,讓建筑的基本功能和人們的感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讓人們的情感訴求得到解決。學生的思想感情還在萌芽發育,良好的人情化設計能夠對他們的情感起到引導作用,讓他們逐漸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成長,所以將人情化設計融入建筑設計之中是至關重要的。
2.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融合要求
學校建筑在滿足為學生學習生活和教師的工作提供場所的基本要求的同時,還要注重建筑美感帶給人情感上的滿足,實現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的完美融合,更好的改善教育環境。
2.1設計人性化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的活動范圍是受限的,所以在他們的活動范圍內讓其能夠感受到自由舒適是設計者需要考慮的一個重點,通過人性化的設計,讓學生們能夠在教室這種公共環境中感到放松,發揮自己的個性,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促進作用。例如避免使用狹窄的走廊,否則學生在行走時就會感到擁擠壓抑,也無法進行其他的活動。食堂的設計也不要僅僅滿足學生的用餐需求,還要滿足學生在其中開展更多活動的需求,讓設計更加人性化。
2.2設計靈活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已經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在考試中拿到更高的分數這么簡單了,現在的社會要求學生能夠全面發展,需要更多的高質量人才。我國的人才要求發生改變,隨之而變的不僅僅是教育模式,對于學校建筑物的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只是水泥堆砌而成的長方體了,更加具有靈活性的建筑能夠更好的滿足建筑對學生學習成長的促進,讓建筑設計在教育事業中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2.3設計要有親切感
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導致了學生學習競爭壓力增大,學生們在學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所以學校的設計更要有親切感,讓學生在學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學校是學生們共同的“家”,它要滿足學生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需求,如果能讓學生在學校的環境中感到舒適和諧,就能更好的還原家的感覺,避免學生對學校的學習生活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學校的設計要具有親切感,讓學生放松下來,有利于學生的各方面全面發展。
3.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融合對策
3.1制定合理的設計標準
要想讓建筑美學和人情化進行融合,就要摒棄老舊的建筑設計理念,尋求突破,將建筑、周圍環境、人文氣息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資源,讓建筑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與周圍環境契合,形成美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舒適的場所。所以,制定合理的設計標準十分重要。
3.2讓建筑充滿人文美
建筑物的美感的手要體現就是其外貌,而充滿人情化的設計會讓建筑物更具美感,將人文美融入到建筑物當中,滿足人情化的設計理念。設計師需要注意,一定要杜絕千篇一律的建筑形狀,要讓建筑物充滿多樣性,讓整個校園的建筑物有機結合成一幅畫,充分體現學校整體的美感。其次,尊師重道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所以作為進行教育的場所,學校建筑物的設計也要體現出一些莊重的美感,可充分將我國古代建筑元素與現代建筑進行融合,體現現代的美感的同時增加其歷史的厚重感。具有人文氣息的元素也要融入到建筑物當中,如建設一些偉人的雕塑、將偉人的優秀語錄雕刻在建筑物表面等等,這能讓學生在長期的生活中提升自身的人文情懷。
3.3合理運用建筑空間,充分發揮其功能
在滿足新時代對于學校建筑設計的要求的同時,建筑基本的功能也要得到完善,避免因迎合其他設計理念而忽略了建筑物的根本功能。所以設計師在設計建筑物內部結構時,就要注意建筑物內部的空間協調性,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不失美感,也不能為了美感而讓老師和學生的正常使用受到影響。如設計師就可以在不影響其基本功能的同時將建筑物于其周圍的花壇、亭子等建筑有機融合為一個整體,不僅僅體現了學校建筑設計中的美感,也能方便老師和學生的日常使用。
3.4體現學生的活力之美
自古以來,學習都不是靠強迫的,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學校建筑設計中要朝著能夠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前進,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也可提升其潛力,營造一種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和環境。而且在現實中,在學生入學之前,家長和學生不僅僅會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等基本實力考慮對比,學校內部的環境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指標之一,而環境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筑物的外形。學校在設計校園環境時可考慮加設小花園和草坪等綠化,再利用多元化建筑,使整個校園的美感大幅提升,讓學生對校園環境有積極的看法。然后再讓學校的環境和建筑物融為一體,讓其相互作用,讓整個校園凸顯一種主題,將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的融合的所有要求完美完成,讓學生的擁有一個放松的心情,其個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展現。
小結
綜上所述,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擁有更好的環境,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的融合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的校園建筑設計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的融合仍需進步,有許多現實性問題阻礙其發展。因此,我們就要更加努力改變這種現狀,運用現代化的設計技術,讓建筑美學和人情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增添動力。
參考文獻
[1]歐燕.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融合探討[J].建筑設計與裝飾,2021(3):27-29
[2]劉江喬.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融合探討[J].規劃與設計,2020(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