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軍
摘要:專業化教師團隊建設是職業教育中關鍵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推動專業內涵發展,全面提升辦學實力、實踐教學能力、管理水平、辦學效益和社會服務能力至關重要的環節;專業化教師團隊建設有利于區域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同時也能提高社會服務的能力。
關鍵詞:教師團隊建設;服務社會;民族文化傳承
專業化教師團隊建設是職業教育中關鍵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推動專業內涵發展,全面提升辦學實力、實踐教學能力、管理水平、辦學效益和社會服務能力至關重要的環節;專業化教師團隊建設有利于區域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同時也能提高社會服務的能力。那么如何提升專業化教師團隊建設呢?我將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團隊為例,從以下三個方進行淺析:
一、“校政企”形成聯合體,三方專家人才互融互通,共育人才和服務社會。
國務院文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中,提出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為響應國家號召,我院建工系是這樣實施的:2014年在學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建筑工程系與當地實力強勁的十多家公司企業在建筑裝飾設計、工程咨詢、工程監理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構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機制,初步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2018年,黔東南州住房與城鄉建設局授予學院建筑工程系的建筑技能實訓基地為黔東南州建筑從業人員培訓基地,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公布批準我院成為2019年第三批貴州省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考核點。到目前為止,在建工系現有的“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前提下,把建筑從業人員培訓基地、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考核點和相關合作公司及黔東南州住建局進行資源整合,充分利用各方資源,三方專家人才互融互通,組建理事會,成立一個具有公司性質的集團體,形成校政企命運共同體。集團體成立之后,以企業化方式進行管理,采取市場化運作,在建筑裝飾設計、工程咨詢、施工、監理等方面,對外進行培訓和提供服務。集團運作后,在本地區,還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利用,避免重復建設,可以節省資源。也可以促進“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的集團化辦學模式。通過集團化模式,最終形成校政企良性互動,實現學校、學生、社會、企業四方共贏。
“校政企”聯合體共同組織建筑技術工人培訓和崗位技術人員培訓,目前已培訓和鑒定建筑技術工人4000多名,崗位技術人員新取證培訓和“八大員”繼續教育2600余人,開展的縣市建筑技能精準扶貧培訓,受到地方政府及州人社局、州住建局好評。
二、加強區域民族文化傳承與建設,形成民族特色的教師團隊。
為了保護、研究和傳承黔東南州苗侗建筑文化,建筑工程系成立了苗侗建筑研發中心,開設了民族特設課程--《苗侗建筑技藝》。2018 年,成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郭金陵大師工作室,工作室是以苗侗建筑技藝大師--郭金陵為主導,主要成員為苗侗古建筑家族世代傳承人,校內專業骨干教師參與,并整合了大量技藝精湛的民間工匠。大師工作室的建設,緊緊圍繞黔東南州民族文化研究保護、傳承與發展需要,通過產、學、研深度結合,以名師為領跑,以技術的傳承與創新(絕活)為紐帶,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旨在搭建促進中青年專業教師團隊成長以及大師自我提升的平臺,打造區域內高層次、民族特色的教師團隊,帶動區域內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育人能力的提升。
大師工作室通過不斷完善工作室的工作制度及運行管理方案,實現了大師從最初的“外聘”模式到如今的“內聘”模式,使大師更加緊密地融入了教學團隊中來,打通了民族民間能工巧匠、民族民間文化及絕技傳承人到學院授課的渠道。同時以大師工作室為載體,集聚行業企業優勢資源,組織召開了多次校企座談會議,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共同進行“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共同參與學生管理,探索了大師工作室有效融入學院辦學和行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辦法,工作室開展工作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深入。在“校政企”命運共同體發展思路的指引下,學院在按目標任務建設大師工作室的同時,配套相應政策和資金,不斷激發大師融入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形成“名師引領、雙職化、雙骨干、專兼結合、民族特色”專業化教師團隊。
三、組建專業化教師團隊,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黔東南州是貴州乃至全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重點關注的地方,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之一,由于經濟基礎較差、科學技術相對落后,鄉村振興需要全員參與。在農村基礎建設、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縣、鄉地方比較缺乏專業人才。因此,可以組建一支專業化教師團隊,利用現有的“校”“政”“企”共同體的各種資源,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水平,強化教師團隊建設。
本專業化教師團隊的工作內容和任務是;第一,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著力解決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農村公路、供水、供氣、環保、電網、物流、信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鎮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形成城鄉互動、城鄉互補、兩頭并舉、整體推進的局面,進一步激發農村社會活力,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環境的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第二,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對村鎮進行合理布局、統一規劃、有序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種舉措,穩步有序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四、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團隊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必須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團隊的重要作用,必須把教師團隊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教師團隊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貫穿教師整個職業生涯,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人一生去努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