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進步,對于電纜線路電力輸送穩定性、安全性、高效性要求不斷提升。為確保電力生產中電纜線路安全穩定運行,需要積極開展運維檢修工作,做好管理,明確間歇要點和工作要求,構建現場運行規程和電纜通道運行規程,實現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促進我國電力企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電纜線路;運維檢修;檢測管理
1電力電纜運維檢測要點和工作要點
1.1電力電纜運維檢測要點
①負荷檢測。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日常生活生產生活中對于電力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為確保正常供電,需要加強電纜負荷,所以,需要按照實際情況選擇電纜標準。通常情況下,在電纜線路建設時會按照最大電流值確定導線絕緣種類、截面積,所以可選擇不同儀表對電纜線路負荷、溫度進行測量,確保電纜的絕緣溫度處于允許范圍中,保證電纜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同時通過電纜絕緣性能可以降低電力系統故障發生概率,合理、科學監管電纜負荷,提升電纜使用年限。②溫度檢測。因為電纜線路在實際的運行中對溫度耐受力存在一定限制,電流較大,負荷較強,用電需求量不斷提升,導致電纜線路電纜運行溫度不斷提升,為確保電纜線路安全、穩定運行,需要加強溫度實時監測力度,當供電量較大、溫度過高等情況下,需要積極開展溫度檢測工作,對電纜附近熱源、土壤溫度、較近位置情況,測定電纜運行溫度,按照檢測標準進行相應判斷,并應用高溫報警系統,當運行溫度大于預定值時便會發出警報,針對誘發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調整,避免故障問題的持續存在而引發安全事故。③腐蝕情況,因為我國電纜線路多鋪設于地下,在長期的運行中很容易受自然資源中酸性物質、微生物因素影響而腐蝕,造成線路絕緣性下降。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對電纜線路周圍土壤環境進行測定,檢測結果為陽性,需要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電纜腐蝕。另外,如果運行環境比較潮濕或受到污染,也將導致電纜腐蝕,基于此在電纜線路鋪設時需要科學設置排流設施,做好陰極防護,或者更換較為老舊的電纜線路。
1.2電力電纜檢測工作要點
首先,借助紅外測溫技術。對電力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監測控制,測溫方式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如,電纜線路或者相關設備運行中出現過熱情況,采用肉眼觀察是無法有效甄別的,但是借助紅外測溫技術,能有效監測電纜線路散熱不良位置和關鍵接地點溫度。應當注意,測試工作開展前需要確保時間段為線路高負荷運行時期。另外,積極應用避雷器在線監測儀。在35kV至220kV線路中都可在避雷器中設置在線監測系統,該系統的運行主要是對避雷器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并對避雷器動作計數。
2電力電纜運維檢修和管理
2.1構建現場運行規程和電纜通道運行規程
首先,構建電纜線路定期巡查制度,按照不同要求,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檢查制度,定期開展巡視工作,對線路運行情況加以充分掌握和了解。落實特殊巡檢工作,當出現惡劣天氣,存在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對容易受損的接點位置、電氣設備進行檢查,確保電纜線路安全運行。夜間巡檢,多指在線路高峰運行時期,對節點位置加以關注,觀察是否存在異常運行情況。故障檢查,對電纜線路運行過程中存在的故障問題加以全面分析,明確誘發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加以維護,并加強安全隱患檢測,避免故障問題發生。監管巡視,檢查存在缺陷但又可以運行的線路。其次,明確電纜管理技術。電纜線路技術管理是采用有效、科學的方式開展檢測工作。首先,加強原始數據的管理。包括設計圖紙、有效道方式、竣工圖紙等。做好檢修資料和施工資料管理。對相關資料的有效管理能夠為后續檢修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參考。運行資料管理,主要指的是電纜線路運行時,預防試驗、電纜環流檢測、測溫數據。技術數據管理,包括線路布置圖、終端設備裝配圖、接頭等。并做好缺陷管理,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應當根據具體要求落實缺陷閉環管理,危及缺陷的處理不可超過24h,嚴重缺陷處理不可超過7天,一般缺陷的處理不可超過一個月。最后,加強電纜標準化、通道信息化管理。在管理時需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仔細排查與處理,并采用拉網式對電纜線路進行全面排查,并對安全隱患處理前、處理后狀態進行拍攝,此階段需要做好紅外測溫以及起亞工作,及時發現電纜線路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PMS系統中應當構建閉環管理模式,降低故障發生概率,并不斷開展培訓工作提升運維人員綜合素質,實現電纜線路運維檢修工作質量和效率提升。
2.2做好在線檢測
針對電纜線路檢測要點開展在線檢測工作。①負荷檢測。首先,在電纜線路建設中應當按照實際需求合理設計電纜截面積和絕緣類型。并控制好絕緣溫度。②溫度檢測。在夏季、高負荷運行情況下做好檢測工作,對設備散熱系統進行清理,確保有效散熱。③腐蝕檢測。借助專業儀器對電纜線路鋪設土壤酸堿性進行檢測,按照相關要求測定電壓值,科學選用陰極保護措施和設備保護。④絕緣檢測。交接工作中需要做好電阻試驗工作,有效檢測施工各個環節工藝質量,尤其是對電纜絕緣電阻的測定,其中包括電纜彎曲程度、固定半徑是否滿足要求,檢查機械損傷、標牌、溝蓋板設計情況,隧道中排水設施、通風、照明情況,根據電纜運行規程,通常投運1年至2年需要展開預防試驗,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確保電纜線路穩定、安全運行。
2.3做好外力破壞防控
電纜線路故障問題的發生超過50%是受外力因素影響。重大建設項目中,應當盡早介入。電纜通道范圍中大型開挖施工,建設單位應當包裝遷改。不需要進行遷改施工的電纜,需要加強維護,并不定期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溝通交流,對施工范圍、進度充分了解,判斷線路運行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做好外力因素防控。
總結
綜上所述,電力生產中,電纜在電力輸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應當加強供電安全性、穩定性重視程度,確保電纜線路可靠運行,并落實運維檢修、監管工作,保證居民安全用電,促進電力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本文對電力電纜運維檢修和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策略,為電力企業電纜運維檢修提供參考,共同推進電力行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曉琴.電網運行中的電纜檢修規程的管理[J].集成電路應用,2020(1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