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摘要: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很早就有以農治國的傳統。休閑農業是具有生產功能性、服務功能性為一體,利用農業生產條件、景觀資源和農民生活,發展成一種新的農業經營形態,集觀光、旅游、休閑、游玩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式。目前是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和旅游高速發展的時期,鄉村的休閑農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參與。市場、技術、經濟、鄉村、社會也推動著旅游與農村農業相結合的,以休閑農業為主的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關鍵詞:休閑農業 ?鄉村旅游 ?產業 ?經濟
一、我國休閑農業的產生和發展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有了快速的發展,解決了大多數農民的溫飽問題,雖然收入也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目前城鄉的差距不斷的拉大,一大部分鄉村的發展越來越落后于城市,落后農村的居民又進城打工或者移居到城鎮。農村人口比例從當初的80%降到現在的50%,此后在城市強大的拉力下,還會有更多的鄉村人口移居到城鎮,在大力提升中國城市化進度的速度同時,也會給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帶來各方面的生存和生活壓力。所以政府牽頭帶領農民致富,幫助農民創收,是我國休閑農業產生的根源。從目前現存的資料和歷史記載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休閑農業有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還能帶動農村地區產業的發展,為我國農業僅僅以種植耕種為主,發展緩慢經濟效益低下,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此外不僅僅因為城鄉結構的變遷,隨著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國民消費也出現了一些改變,從開始最簡單的滿足溫飽,到衣食住行轉向了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由于節假日的增多,人們的旅游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人們可以用短期的周末時間,到城市近郊去體驗自然悠閑的田園生活。有數據表明,我國一線城市居民已經明顯有近郊鄉村旅游的趨勢,例如北京市就有40.6%的居民把休閑農業旅游作為短期旅游首選。從現在的社會形勢發展中來看,休閑產業將來必然會是經濟熱潮的組成要素,所以休閑農業的發展也會越來越被社會所關注。
我國的鄉村休閑農業旅游也是現代旅游產業形式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僅帶動了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民的收入。有數據推算,2016年全國范圍內的農業鄉村接待游客21億人次,收入超過5700億元,2016年國慶長假出游人次,占總出游人次的68.98%。我國政府機關也在大力扶持休閑農業的發展,開發各種獨具地方特色的項目。已經開始經營休閑農業的村民,收入明顯高于其他的村民。要知道休閑農業的服務,是一種綜合性質的服務。涉及到一些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比如餐飲,住宿,購物,交通,娛樂等方面,這樣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包括餐飲酒店服務人員、后勤保安人員、維修管理人員等等,對農村勞動力的回流,剩余勞動力的利用,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休閑農業的特征和功能
休閑農業具有多功能性、鄉土性、季節性、對象性、綜合效益性等特征。從現代休閑農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休閑農業不僅要提供觀光、采摘,還要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娛樂、文化教育,生活體驗等綜合性的服務,發揮了多功能性特點;鄉土性是休閑農業的核心,各地文化背景不同,所體現的鄉土民風也有差別,這就決定了休閑農業的項目內容的差異性和特色性;因為農產品生長的區別,而且會被水、土、溫度等自然要素的影響,決定了休閑農業的季節性特征;上鄉村來體驗休閑農業的旅游者大多數來自周邊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返璞歸真的需求對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休閑農業促進了城鄉之間的交流,促進了村民思想的轉變,也促進了城市居民對農村的了解,會產生一系列的經濟、社會效應等。除此之外,休閑農業還有它的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旅游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功。
三、休閑農業項目實踐
1、項目背景
關磨村位于山西省芮城縣學張鄉。位置偏僻,因村莊閉塞交通不夠便利,生產生活條件很不發達,又因收入很低,農民為了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村莊大部分年輕力壯的村民都去城市打工,在家務農的都是老人和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婦女。關磨村地形北高南低,以小麥和蘋果種植為主,另外還有茶菊、藥菊等藥材種植。養殖業以牛、羊為主。以前因為交通問題人們逐漸從溝底向溝頂的平原地帶轉移,因此大量的窯洞建筑就被遺棄,不過現存的窯洞保存還比較完好。另外還有一下灰瓦,土黃色泥磚做的房屋也因為村民向城市移居被放棄,那些具有當地特點的門樓設計也被現代化的封閉式門樓所代替。
2、項目目標
對于當地的居民來講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吸納本村未就業成員,促進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而且相關旅游產業的興起也會使本村迅速發展起來,村民的收入也會大大增加,從而提高本村民的生活質量和整體生活水平。關磨村休閑農業的建設一方面是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目標,很多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居民想改變家鄉幾年如一日的現狀。
3、項目預期
對關磨村進行整體調研后,然后查閱資料確定了關磨村的窯洞大部分屬于靠崖式,在建造的時候會用現代式的房子與其一起把院子圍合起來。一般窯洞的個數是10個到12個,關磨村的靠崖式窯洞一般是個數在7個到9個之間。除了靠崖式窯洞還有少部分的地坑式窯洞。地坑院依據住窯洞所處的正南、正北、正東、正西不同的方位可以分為東震宅、西兌宅、南離宅和北坎宅四個類型,這幾種類型的地坑院還涉及傳統命相理論,在考慮陰陽八卦的同時,還要考慮宅子與宅主的命相是否相生。項目啟動后可以把大量的靠崖式窯洞建筑也能很好的利用起來,對窯洞的改造要將其改造成為既具有山西當地特色和文化內涵但是又便利具有現代感的舒適居所。能逐漸使整個村莊改造成為集休閑度假、出行玩樂、居民居住、農作物生產原生態、體驗生活為主的休閑農業村莊,吸引周邊城市人群來村里游玩,緩解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
4、項目計劃
首先在原有的基礎上從房屋建筑(廢棄的窯洞,土磚墻房屋)、雜亂的交通道路進行整體規劃、景觀植物搭配、生活環境等方面進行改進,對各個區域進行細致的功能劃分,使其達到最優的效果。
作為游客居住體驗的窯洞參考的是西兌宅的格局進行布局的,主窯設在正西面墻的正中間位置,廚窯設在院子的西北角,西南角和正東方向中間為客窯,東南角為衛生間,正南方向的兩口窯分別是牲口窯和雜物窯,正東方向上是起到圍合保護作用的現代式的房間。廚窯也會配置有現代化的廚房用具和電器。
生態農莊采摘園是整個村莊規劃的核心區域,位于村莊的入口區域,面積大概為5萬多平米的,從這個區域進行規劃改造。“要致富先修路”在原來的主干道路上將其擴寬部分面積使其達到標準的道路寬度,在村口處設有兩個咨詢處方便來旅游的顧客咨詢。此區域東區設有果蔬自助采摘園、休息亭、蔬菜水果交易市場、大型的購物超市,呈直線性依次分布,讓游客們親身體驗和城市不一樣的生活,大型購物超市的位置一方面方便來此地旅游的客人們購物,另一方面也為鄰近的村莊購物提供了方便。西區設有大型的停車場、農家主題特色餐廳、假日賓館、放牧區、農作物區、小型的面粉作坊、大型的交往廣場。放牧區處在偏中心區域,其他的幾個區域圍繞在其周圍,道路相互貫通,方便人們的觀賞游玩。在農家主題特色餐廳,餐廳里使用的蔬果食材等都來自采摘園,肉類來自放牧區,面粉類來自小麥作坊,原料來自農作物區。假日賓館分布在西北角區域,遠離交往廣場和嘈雜區,前方是農作物種植區,外圍有大型喬木與道路隔開,環境清新寧靜,是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好地方。
此次關磨村休閑農業項目計劃的發展是村政府占主導地位,號召社會廣泛參與。細化關磨村內的生產、生活、服務、產業等各個區域板塊的功能定位,提前明確垃圾污水、廁改綠化照明交通等各個項目的建設時間和要求。因地制宜,首先尊重關磨村原有的自然美,再挖掘文化地域內涵,扶持本村旅游產業,打造適合居住游玩的鄉村環境。尊重本村居民的意愿,專家引導群眾討論,公開使得村民有主動權,讓村民滿意。
綜上所述,休閑農業是一種新型產業形式,打破了傳統農業在之前發展中形式單一的局限性。從多個角度比如旅游功能、文化功能、教育體驗功能等促進了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趨勢。而且不僅拓寬了農業的各項功能,還延長農業生產產業鏈,開辟了農村新型服務業,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供給新農村建設良好的經濟基礎。未來的休閑農業發展,還需要更多的實踐來進一步檢驗。未來休閑農業的縱向和橫向發展研究,也是今后有關這方面理論研究需要繼續深入的。
參考文獻:
[1]吳理財,吳孔凡.美麗鄉村建設四種模式及比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
[2]王衛星.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