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香
摘要:生態智慧能夠提供人與自然和諧的智慧。公園是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是人與自然互動的理想平臺。因此,本文初探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在公園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推動城市持續健康發展,完善人類生存環境。
關鍵詞:智慧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1 引言
伴隨著城市建設的加速發展,城市景觀已不再局限于綠化和美化,而是上升到生態層面。在這樣的背景下,景觀設計者需要進一步研究園林生態智慧,并與相關概念相結合,使公園景觀建設呈現生態、健康、綠色的態勢,真正發揮城市公園的作用。作為文化生態學理論與技術核心的景觀生態智慧,完善綜合性公園特征,打破“整體”即“同質”,創造選擇空間,增強公園的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最終推動公園設計的演進,逐步完善精品園林。
2生態智慧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
隨著城市化進程中生態理念的缺失,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日益惡化,急需建立一套科學的系統指導城市可持續發展生態化。基于這一背景,提出了“生態智慧”的概念,認為生態智慧可以彌補科學知識的不足,成為解決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方式,并將其定義為生態服務的智慧。生態實踐,包括生態研究、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在內,都源于生態實踐的智慧,即“人類(個人、個人甚至社會)基于生態實踐成功地從事生態實踐的能力”。因此,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應該以生態智慧為橋梁,將生態知識和人的主觀能動性聯系起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對生態環境的研究是從人對自身智能結構與功能的反映出發的,以理性認知活動為核心的人類心理活動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與現代物質文明的繁榮密切相關。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人類智能都不能跨越自身智能和生態智能之間的進化鴻溝。生態學的理念摒棄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系統的傳統雙重范式,從環境哲學的角度重新定義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系統的關系。生態學強調,人類社會是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智慧是生態智慧形成與發展的核心。
3生態智慧在園林藝術中的現實意義
3.1外部生態改善
在園林藝術中,生態策略被充分運用和體現。其外在環境的意義有助于構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綠色建筑設計融入周邊環境,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自然循環、凈化系統等周邊資源,有利于節能降耗,減少外部污染。與此同時,與自然環境的完美融合也有利于改善周邊的小氣候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
3.2居住環境內部改善
在家庭住宅建設中采用生態策略,有助于改善居住環境。對現代家庭而言,借鑒中國傳統生態理念和現代科技,將綠色植被與太陽能、風能、循環水處理等科學合理的布局設計相結合,為我們營造出更加低碳、環保、健康的生活環境。
3.3生態城市建設的借鑒意義
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困難。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PM2.5超標的現象以及建設垃圾在今天都是一個大問題。因此國家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和綠色家園的發展戰略。根據有關資料,我國已正式向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建設50多個生態城市。結合現代科技,將生態元素融入建設的各個領域,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
4 生態型智慧園在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中的應用
4.1強調生態功能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營造多樣化的生態植物景觀,科學合理的綠化設計,形成生態格局,構建整體效果良好的生態結構。第一,城市公園生態系統的多少與綠地的數量有關。葉片大、葉厚、光合能力強的灌木、喬木、草本植物均能提高其總葉面積指數,加強綠色光合作用,對改善氣候和環境有一定作用。第二,生態系統的功能與區域環境的性質有關。可通過公園綠地對天然氣進行凈化,包括景觀、植物、水、建筑等元素來營造園林空間,在一定范圍內能形成小氣候環境,地區性小氣候在改善環境舒適度、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減少工業氣體的污染,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
4.2因地制宜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要考慮土壤、環境、功能等因素。針對城市氣候條件和人居環境,采取有效措施,推廣植物種植,構建適宜城市環境的種植模式,創造環境,使園林植物與建筑更加和諧。最終融合建筑空間和綠色水景,結合植物生長規律,使環境變化長期穩定。
4.3物種多樣性保障
公園綠地景觀設計既要有地域特色,又要有現代城市個性,要加強對優質植物品種的認識。應盡可能選擇當地植物區域環境進行種植,在植物配置規劃中應慎重考慮物種的引入,少用植物品種重復栽培。有很多種植物被引進并種植,有些在慢慢消失,其主要原因是現代居民對公園綠化植物的要求不高。舉例來說,蕨類植物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在不同的色彩和季節中都會有一定的形狀,從群落、植被種類、結構特點等方面,選取一些負阻植被,在充分利用綠化面積資源的同時,使優質樹種資源更加豐富,確保物種多樣性,豐富森林資源。
4.4物種間協調
城市公園的空間演化與其空間結構的演變密切相關。為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種間關系,為植物之間的生長和繁殖競爭提供一些知識。植株競爭是一種負交互作用,與根寬、形態、大小、生長速度、耐力等有密切關系。形式,繁殖,生長規律,資源水平和環境條件。舉例來說,在疏林中濃密的葉子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陰影,學習特性和生態系統功能需要從生物植物的角度來研究。要充分考慮丘陵地區物種、結構、種群組成之間的關系,選擇灌叢和小喬木,控制其密度和頻率,優化群落關系,才能使植物健康生長。
5 結束語
設計生態智慧園,其根本在于生態和文化的空間整合,關鍵在于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角度,真正使鄉土設計兼備地域和實用性。把生態智慧理論與生態智慧技術融合在一起,把園林發展的核心理論與生態智慧技術相結合,教導自然,符合藝術的審美和哲學,強調園林空間的社會效益,把生態智慧和科技相結合,把環保和氣候保護的生態措施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把園林景觀融入生態系統中。
參考文獻
[1]陳茜. 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在公園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J]. 地產,2019(23):2.
[2]王建玲. 生態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研究[J]. 花卉,2019,000(00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