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劉明
當前,受到學校教育因素、學生因素、家庭因素影響,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為改變這一局面,提升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應優化學校體育教育方案,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力活動習慣,加強家庭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教育工作。
現階段,受到學校教育、學生運動積極性不高、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等的影響,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這將增加健康隱患,導致肥胖、營養過剩、核心力量弱化等不良問題,并增加青少年成年后患上高血脂、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等疾病的風險。少年強,則中國強,為了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關注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的問題,分析其具體原因,提出對癥提升策略,切實增強青少年體質。
1 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因素分析
1.1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教育因素,是導致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升學率,存在“重智力教育,輕體育教育”的現象,在體育教育上的投入不足,體育運動場所及設施配置不完善,無法滿足學生運動需求,體育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忽視了學生的多元化需求,有些學校甚至會以各種理由削減或擠占體育課程的課時,縮短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繼而導致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而且,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課業負擔是比較重的,放學后要完成大量的家庭作業,或者參加各種學習輔導班,根本沒有時間去玩耍,去運動,這對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1.2學生因素
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不完全是受到學校教育影響,也與學生個體因素相關。由于物質生活的富足,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再加上課余娛樂形式的多樣化,不少青少年對于體育運動并不感興趣,再加上,部分青少年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存在怕苦、怕臟、怕累的思想,對于運動強度高的體育運動,缺乏參與熱情。
1.3家庭因素
家庭對于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重大的,當前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往往與家長有著很大的關聯。在不少的家庭中,家長過于懶惰,存在“生命在于靜止”的思想理念,很少進行體育運動,這導致青少年從小都沒有體育運動的習慣,體能較差。也有一些家長,對于體育運動存在偏見,認為這會占用青少年學習的時間,認為孩子進行體育運動是不務正業的行為,這會打擊孩子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 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2.1優化學校體育教育方案
學校是青少年體育教育的主體,應該勇于承擔起提升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的重任,創新體育教育方式,讓更多的青少年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教學過程中,學校應該與時俱進,創新體育教學內容,在傳統教育項目基礎上,引進一些現代化、趣味性的體育項目,比如說在田徑、羽毛球、籃球等項目之外,建設足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引進足球、排球、網球等項目,或者引進傳統民族武術、體育舞蹈等項目,給學生多元化的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在體育教育整體規劃上,應該確保各年級的體育課授課時間,做好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工作,展開晨跑、課間操、社會實踐等活動,提升學生的運動量,增強其體力活動能力。
2.2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力活動習慣
為了讓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體力活動習慣,學校和家庭應該聯合起來,給青少年創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積極引導青少年來到戶外,參與各種類型的運動項目。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正因如此,才應該張弛有度,通過適當的體育運動,緩解學習壓力,增強體力,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學校和家庭都應該統一理念,正視體育運動的價值,采取合理教育方式,培養青少年正確的運動觀念,培養其科學的體育運動習慣。在體育運動中,學校、家庭應該聯合起來,提升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青少年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團隊協作的體育精神,鼓勵青少年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激發出體力活動的潛能,提升體育競技水平,鼓勵學生應用課余時間,學習體育知識,瀏覽體育相關的新聞,閱讀體育雜志、書籍,觀看體育賽事,選擇優質偶像,作為自己學習的對象。這樣的教育模式,能夠激發青少年自主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循序漸進改善其體力活動能力。
2.3加強家庭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教育工作
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鼓勵大家來到戶外,進行體育鍛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讓一些體育意識缺乏的家庭,正視當前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的問題,以身作則,帶領孩子一起參與體育活動,樹立良好的體育運動觀念。建立健全體育運動場館、設施建設,形成積極、健康、和諧的體育運動氛圍,改善體育運動環境,讓青少年自發組織、參與體育運動,在興趣愛好驅使下,學習體育知識,鍛煉體育技能,提升體力活動能力。
3 結語
現階段,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下降已成事實,這是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因素綜合產生的結果,為了改變現狀,提升青少年體力活動能力,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應該聯合起來,形成合力,根據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引導青少年走出房門,來到戶外,進行體育鍛煉,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在社會上形成積極陽光的體育運動氛圍,激發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作者單位:1.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2.浙江大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