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文
在陽光體育運動開展下,要求學生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所以體育運動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項必須要進行的活動。尤其對于幼兒來說必要的體育鍛煉是身體健康的保證。但由于年齡小,幼兒缺乏體育運動常識,自我保護意識極差,所以在體育活動中往往容易產生意外,因此注重體育運動前的準備活動,能夠預防運動損傷的產生,促進身體的健康成長。
1 注重準備活動在幼兒體育鍛煉活動中的必要性
對于每個人來說,3-6歲的幼兒期都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時期。該時期的生長速度減慢,活動范圍增大,面對任何陌生的事物都會產生親自接觸的想法。而這就是幼兒受到傷害的原因。一方面幼兒時期幼兒本身的身體素質差,免疫能力差,跑跳能力不強,在突然進行有強度的體育鍛煉時,很容易產生碰傷磕傷,對身體產生傷害。另一方面對于危險的認識和感知能力缺乏也是幼兒在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中受傷的原因。準備活動是在體育鍛煉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體育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身體練習他能夠使運動系統和各種器官預熱,并達到最佳溫度。使身體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一階段,很難對危險和傷害有一個立體的感知,再加上幼兒園在準備活動方面意識的缺乏,使得幼兒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對于那些可能存在潛在危險的運動項目的警覺性不高。
2 幼兒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準備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2.1 準備活動充分且適度,增強幼兒對準備活動的意識與自我保護的相關知識
要培養幼兒對準備活動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相關知識,就要讓幼兒對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讓幼兒建立在體育活動中的危險對自己身體造成嚴重后果,讓幼兒提高警覺性。在運動前進行準備活動對于運動者而言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視準備活動,直接投入緊張的正式運動,此時幼兒的肌肉、韌帶力量及伸展不足,易造成肌肉運動相對弱鏈功能不良,因幼兒時期身體協調能力差,易發生肌肉拉傷及關節損傷。在這一階段準備活動不充分也容易使人體神經肌肉控制和內臟器官不能充分動員,肌肉收縮能力欠佳,力量不能充分發揮,動作協調性差,誘發運動損傷。如果幼兒準備活動量過大,會使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出現疲勞,在正式訓練時,運動表現下降,從而發生動作錯誤,造成運動損傷。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幼兒教師精心設計課前準備活動,貼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征,將準備活動的全面性原則和一般性原則有機結合,提高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意義。
2.2 準備活動與所從事運動項目相符,提高幼兒專項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要提高幼兒專項素質能力,除了要預防身體受到傷害,進行課前講解讓幼兒了解以外,還應通過現場示范對準備活動進行手把手教學,讓幼兒對于準備活動有更深印象的熟悉感。對因為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刻板枯燥無味的課程流程很難吸引幼兒的興趣,所以在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教師對于準備活動的動作設計應與所從事的運動項目應合理有趣,時間不宜過長,要打破單一模式,如可采取諸如游戲,舞蹈,看錄像等方面進行創新。運動者如果沒有根據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的技術和功能特點進行合理的準備活動,針對該運動易出現運動損傷的部位進行防護,運動損傷的概率就會增大。在進行運動專項訓練時準備活動與專項相符,但也不要局限,提高專項素質的同時也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2.3 準備活動與正式訓練或正式比賽間隔時間不宜過長,減少幼兒身體機能防止意外發生
不同的運動項目都有其自身的功能特點和神經肌肉激活的個體化周期,準備活動與正式訓練或者比賽間隔時間不宜過長,易造成準備活動的效果下降,損傷風險增加。第一準備活動可以提高肌肉的溫度,降低肌肉的黏滯度,提升肌肉的工作能力,增加肌力。與此同時,準備活動增加了肌肉、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可以減少劇烈運動中肌肉舒張和收縮時韌帶的張力。第二準備活動可以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水平,減輕開始運動時內臟器官的功能水平,減輕開始運動時內臟器官的不適感。第三體育鍛煉前的準備活動可以起到心理調節的作用,使人體神經系統處于最佳的興奮狀態。在幼兒階段孩子的自主活動能力弱,非常依賴成人創設的情景中,所以在正式訓練或正式比賽前的準備活動不能間隔太長時間,并且需要由教師引領,使幼兒身體做好熱身準備,另外幼兒在體育教學中極易產生挫敗感,同時情緒低落,從而失去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3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階段的特點制定有效合理的準備活動計劃,并且在設計完畢以后,通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從而減少幼兒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意外傷害的產生。為以后的幼兒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也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首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