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建華 趙健 鄭弘溶
1 前言
足球運動在近三年的發展與關注程度有目共睹,與此同時,足球運動參與后所帶來的損傷也被學者們廣泛的研究。前十字韌帶是人體中比較重要的韌帶之一。對于膝關節穩定來說前十字韌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前十字韌帶最主要的作用是限制脛骨相對股骨的前移,尤其是在膝關節關節活動范圍在0—30度時,限制作用最為明顯。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相對于足球運動員其他的易發損傷而言是較為嚴重的一種,對足球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職業生涯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如何在第一時間損傷后有效且高效的進行康復治療及恢復性鍛煉是每一個從事足球運動及教練員們所關心的問題。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某大學女子足球運動員一名。(該患者前十字韌帶損傷誤診6個月,在手術后6個月內均未能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左膝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外側半月板后根橫斷,髕骨軟骨二度損傷,術后6個月開始進行康復訓練。
2.2 研究方法
2.2.1 實驗器材
關節活動尺、皮尺、FMS(功能能力評估)測試器材、Biodex3.0、彈力帶、瑞士球、平衡板、平衡囊、欄架、繩梯、Miha肌力訓練儀、Tosoline綜合訓練器、減重跑臺、跑步機、上肢功率自行車、下肢功率自行車、藥球、標志點、跳臺、SET懸吊系統、沙袋、啞鈴。
2.2.2 評價指標
2.2.2.1下肢肌肉圍度測量方法
測量下肢不同部位的肌肉圍度,如:患髕上圍度、患髕上10cm、患髕上15cm圍度、患小腿圍度。通過左右兩側相同部位的對比進行判斷,從而觀察整個康復過程中肌肉力量的增長變化。
2.2.2.2 關節活動度測量方法
對患側腿關節活動度進行了6周的監控,對患側腿膝關節主動和被動的關節活動角度進行了測量。
2.2.2.3 疼痛測量方法
靜息疼痛主要包括:術后刀口的疼痛,腘繩肌取腱部位疼痛和患側部位主動肌肉收縮疼痛。
2.2.3 康復體能訓練及治療
根據前十字韌帶重建術后康復的進程,針對優秀女子足球運動員的項目特點。采用一對一的跟蹤進行康復體能訓練,并對其康復效果進行適時的評價以改進康復體能訓練計劃。
3 結果
本康復治療和訓練計劃從第一周開始對運動員進行跟蹤記錄,并在康復體能訓練第9、10周對運動員的恢復情況做了包括肌肉圍度、關節活動度和疼痛等指標數據的匯總,以及FMS功能能力評估、膝關節功能能力評估和BIODEX肌肉力量測試。
3.1 下肢肌肉圍度
表1數據顯示,通過康復治療的相關干預,患者在第三周時已基本消除腫脹,患髕上圍度已基本回歸到正常。在之后的康復訓練中,隨著康復周期的增加,患髕上圍穩步增加在第十周時僅與健側相差0.5cm。
3.2 關節活動度
表2數據顯示,在之后的康復治療和訓練過程中,膝關節主動屈和被動屈在康復訓練第四周已基本達到正常活動范圍,膝關節主動伸和被動伸在第2周達到了6度左右的角度。患者健側腿關節活動度良好,未發現異常。
3.3 疼痛
表3數據顯示,隨著康復治療的進行疼痛的得分均逐漸下降,在第七周可發現靜息刀口痛與其他兩項相比降到了最低。在康復末期,主動發力痛得分仍然有2分。在整個康復過程中,取腱部位痛的得分最先到達三分但之后效果并不明顯。
4 分析與討論
4.1 腫脹
康復初期對患者進行淋巴回流治療1小時,一周內,膝關節周圍及周圍肌肉的腫脹緊張感效果明顯。與此同時,針對患者膝關節處采用深層肌肉按摩手法和熱磁、超聲波治療,很好的建立起膝關節內的體液循環。在全程的康復訓練治療過程中,都會對患膝進行有針對的冰敷,嚴格控制時間使得理療和冰敷二者效果互不干擾。除此之外,肌效貼也可以通過改善皮下淋巴管的狀況對于腫脹起到很好的輔助效果。
4.2 肌肉圍度
雖然患者在術后5月有余關節處的腫脹基本消退,但是由于未能及時的進行康復治療和訓練在患側腿髕骨上端仍然出現了輕度的腫脹和脂肪墊等增生,影響了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在康復訓練早期主要通過淋巴回流術、超聲波、熱磁治療對患側水腫部位進行治療,因此在康復的前三個階段患側髕骨上端的圍度均出現了逐漸下降趨勢。從測試結果看來,患側腿的肌肉圍度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康復訓練第4周,患側部位基本得到了控制。
4.3 關節活動度的恢復
術后的關節制動會導致細胞基質和細胞外基質的喪失,從而造成尤其是軟骨和韌帶之間的摩擦和粘連。在康復過程中應用了髕骨松動術這一技術,它能重建髕骨在股骨滑車各個方向(向上、向下、向內和向外)的運動,對于重獲髕骨活動度和防止術后粘連是必不可少的。在每天康復訓練前對患者進行5-10分鐘的髕骨松動術,從而改善髕骨與股骨之間的位置。
4.4 疼痛
如表3所示,早期康復過程中的疼痛包括:靜息刀口痛,取腱區域痛,髕骨周圍痛,主動發力痛等。除上述疼痛,在進行康復訓練時出現了抗阻伸膝痛。患者在伸膝末端約30°時,膝關節出現銳痛,該疼痛于第8周后消失。大角度(大于60°)抗阻伸膝時,髕下及髕周彌漫性痛,取腱部位在主動用力時伴隨有一定疼痛。患者在進行肌力或熱身時在康復訓練的前三周里偶有出現膝關節彈響聲,但并不伴有其他癥狀。在膝關節患側部位運用超聲、熱磁和刮痧等治療方法,很好的緩解了腫脹和疼痛,在第八周末已基本解決了疼痛對患者帶來的影響。
5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本次針對大學生女子足球運動員前十字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訓練效果總體良好,參加隊內基本正常訓練并且跟隨隊伍進行小強度對抗。本研究在為期兩個多月的康復治療過程中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身體機能和功能狀態。雖然術后及時康復可以很好恢復患者身體功能,但本次研究也證明科學有效的康復方案對于術后延誤產生的不良結果仍然可以有效的使運動員積極恢復到一定的運動狀態。
5.2 展望
(1)本次康復體能訓練針對運動員股后肌群向心、離心進行了肌肉力量訓練,但是肌力增長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日后的康復訓練中需要對本方案進行進一步總結,加強針對股后肌群的訓練方法和細節,改善前群后群肌肉的不平衡性,從而更加有效地防止類似傷病的發生。
(2)在本次的康復過程中,針對運動員的心理康復問題需要本人日后能夠更深入的去學習和了解,因為在整個康復過程中建立其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運動員的恢復和發揮起到很大的作用。建議在今后的訓練方案中增加更多關于康復心理學的相關內容。
(3)由于本次康復治療對象的特殊性使得其與以往研究略有不同,在國內外前十字韌帶的研究中,針對治療延誤和術后康復時間延誤的研究案例較少。建議以后的研究通過不同側面去進一步對術后康復時間延誤的案例進行更全面的闡釋。
基金項目:2020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2005
02104)。
通訊作者:趙健
(作者單位: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河北工程大學;3.韓國朝鮮大學校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