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亮
摘要:目前我國制造業在原有優勢基礎上向著更高更強的發展方向邁進,追求高質量、高效率以及更高的全球市場地位。制造業的設備升級是制造業產業格局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本文就影響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多種因素進行論述,最后采用灰色關聯性分析法,包括對諸多影響因素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由內需消費、國外投資、人力資源、技術創新等因素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協同性排名大小表明,加大技術創新,加快設備升級是改變我國制造業以往所具備的低成本優勢轉向技術優勢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我國制造業格局的轉型升級。
關聯詞:制造業;產業格局;設備升級
中圖分類號:F426.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15-0178-02
0? 引言
制造業作為國家強國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板塊,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表現,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其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國家和地區要重視制造業發展,著力提升制造業產業實力和行業競爭優勢。一開始,我國國內勞動力多,勞動成本少,在成本上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這也是我國制造業的原始優勢,以此,我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績顯著。但是,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國外市場競爭和技術改革、傳統優勢逐漸勢微的情況下,我國制造業急需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優勢,早在2015年國家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文件中就提到了將智能制造作為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主攻方向,而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和關鍵在于制造行業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升級改造,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升級又取決于我國裝備制造業對新興科技甚至于核心技術的掌握,抓住歷史機遇,開展新一輪優勢轉換,對于國家和地區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1? 我國制造業現狀
1.1 新發展格局對傳統制造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我國制造業在積極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隨著國內以及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在產業格局轉型升級方面面臨著全新的挑戰。第一,我國地域廣泛,各個地區的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市場化水平也存在相應的差異,如果按照同一轉型升級的總要求,往往并不適用于國內各個層次的制造行業的發展,可能導致滿足不了相應區域的需求。同時各個區域的制造業相互轉移也存在困難。比如工業化起步較早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帶的制造業在向內陸轉移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壓力。而我國中西部盡管工業化水平已經較高,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區的市場發展、環境因素以及相應的地區政策的束縛導致東部先進的制造業難以往內陸轉移發展。東部沿海區域的制造業產業能夠更快的學習利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驅動傳統制造業產業格局轉型升級,相較于制造業相對滯后的中西部地區來說,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中西部地區的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現實經濟激勵不強。第二,我國的傳統制造業在當今世界局勢變化多端的新時期打開思路,擴展國際市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呈衰退趨勢,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循環也遭受了阻礙,我國對外出口產品收益較大幅度縮減。同時由于印度制造業的發展以及勞動力資源廉價豐富,我國傳統制造業在成本上的優勢也逐漸模糊,其他優勢也尚在發展之中,傳統制造業躋身產業鏈上游的目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國外歐美市場因為受到疫情和相應國外政治政策的影響,市場經濟萎靡,國外市場需求減少,我國傳統制造業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需要尋找新的替代市場。
1.2 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現實路徑
在我國傳統優勢逐漸流失,國外金融危機爆發的局勢下,國外發達國家對制造業進行了大規模的重振策略,走高端制造業路線,與我國中低端制造業走向格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現我國制造業向高端轉型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我國制造業要抓住國外發達國家轉型期,充分利用我國勞動密集型以及資源密集型的產業特點,積極構筑發展空間。我國制造業需要加快推動自身的轉型升級,滿足內需的基礎上努力促進國際產業鏈大循環,提升循環地位,要達到這個目標總的來說需要走好以下兩條路徑:
第一條路徑是針對國內需求,我國傳統制造業要增強滿足國內需求的能力,這是轉型基礎。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持續深入推進下,國內區域經濟環境以及市場發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優化提升,為我國制造業創造了良好的國內發展環境。我國制造業要緊緊跟隨國家的戰略腳步,從產品的研發、設計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要腳踏實地,認真落實,與國家戰略做到相互銜接,這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在滿足內需的國內大循環中探索轉型升級的方向。
第二條路徑是針對國外市場,我國傳統制造業要不斷加強技術研發,拓寬國際市場,提升產品質量,培育國際合作競爭優勢。我國制造業雖然在一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比如基礎技術、市場規模以及生產效率等方面,這是我國傳統制造業的長板,目前我國制造業在核心技術領域仍然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這是我國制造業存在的短板,短板效應限制著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升我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產品技術含量等,培育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我國制造業在加強自身產業領域的發展時,要敢于探索應用新材料,開發新能源,采用新型工藝,加強制造業技術研發和設備升級,加快普及設備智能化、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技術含量,以明顯優勢拓寬國際市場。
2? 制造業產業格局變化和設備升級的關聯性分析
2.1 我國制造業設備升級空間
21世紀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升級。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將發展制造業作為強國戰略之一,智能制造是利用數字信息技術作為技術支撐,同時應用新的材料和工藝,在產品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起到信息自動感應和條件優化自動決策自動精準控制、自動執行等作用。設備升級包含了三個層次:第一個是制造業裝備的智能化,我國制造業現如今已經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智能數控機床、3D打印、智能物流、智能智能傳感器,智能檢測與裝配硬件設備等諸多智能化新型設備,這些設備具有自我感知、自動分析和自動判斷決策等功能,實現生產自動化、高效化,極大的節省了人力,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第二個是制造業控制系統的智能化,智能制造控制系統是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技術、物理信息技術等設計制作的控制系統,結合智能制造裝備實現生產智能化。如同智能手機的控制系統,可以靈敏的傳遞和接收信號,及時做出指令或者對自身進行優化,可以隨著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第三個是制造服務業的智能化,智能制造服務業是指在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建立一個生產服務鏈,可以做到全周期管控、定制化生產、業務制造雙向聯動以滿足不同用戶的的需求,使得制造業生產環境具有一定的柔性,有利于優化生產效率,保證產品制造、銷售等過程的穩定性。但是目前我國制造業在設備升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間,比如核心技術競爭力的提升、生產標準化的普及程度、加強大數據應用價值的挖掘等方面。我國制造業在設備升級過程中應逐步以數字技術為核心,加快推動我國前沿數字技術發展,為我國制造業產業升級奠定扎實的數字化基礎;同時積極與相應的科技企業相互合作,加大對核心技術的研發,開發新型制造裝備,減少核心技術對國外進口的依賴,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大數據智能管控平臺,同時利用智能化設備做好智能化服務業,做好產品的維護、定制、后期增值服務的開展。
2.2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常用于對信息不全系統的諸多元素關聯性進行分析,通過計算機計算關聯度探究哪些因素是主要地位,哪些占次要地位。本文通過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影響我國制造業格局轉型升級的因素的關聯度進行計算分析,探究我國制造業轉換優勢,轉型升級的最佳路徑。
2.3 制造業產業格局變化與設備升級的關聯性分析
鑒于制造業產業格局與制造業設備之間的關系,利用灰色關聯法來衡量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與設備升級之間的關聯性。此法是將制造業設備的智能化升級程度作為參考數列,同時將制造業產業格局轉型升級的各個指標作為比較數列,結合影響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其他因素,分別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灰色關聯模型,計算出了相應的關聯度,此為橫向分析。同時為了更好地厘清各指標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進一步從縱向角度分析影響因子關聯度的動態變化利用縱向分析對各個影響因子關聯度進行動態變化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表現各個影響因子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程度。
橫向和縱向分析表明了在2018年之前十五年之間,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與消費水平關系緊密且往后時間段一直處于最佳的穩定狀態,技術創新處于次要地位,其他影響因子諸如政策、國際投資、勞動力等排在技術創新設備升級之后。提升國內消費消費水平有利于為制造業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政府通過完善國內消費市場制度維護良性競爭的前提下,刺激國內消費,有助于激勵國內制造業開發新型技術,設備完善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加強技術創新,促進設備轉型升級是推進我國制造業由傳統優勢轉向技術優勢的重要動力。對制度和技術水平實施雙向創新,加大研發科技力度,將我國制造業中低端困境打破,向高端制造業模式邁進。同時要依據不同地區的具體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創新政策,以達到產業協同地區發展的目的。與此同時制造業企業內部要優化管理體系,提高管理協調能力,企業要引進技術人才,同時加大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在高校、科研部門、制造產業三者之間形成互相聯系,不斷為企業科研部門輸送培養創新型人才,完成技術升級設備升級,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
3? 總結
制造業加快產業格局轉型升級必須提高自主創新意識,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已手上,減少對外依賴;加強設備和技術管理標準化并建立統一標準,保障設備正常高效運轉;充分挖掘工業大數據應用價值,以數字技術驅動制造業設備智能化升級;另外還要發展智能化、體系完備的現代服務業,對制造業生產周期的各個環節展開必要的管控和調整。我國制造業在新時期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局勢下,在我國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扎實提升自我綜合能力,加快設備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做到獨立自主,獨當一面,培育自身獨特優勢,提升在國際大循環中的地位,助力國家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華.制造業全球產業格局演變趨勢與中國應對策略[J].財經問題研究,2021(01):31-42.
[2]戴圣良.“十四五”時期福建省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路徑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1):73-80.
[3]張穎.中國制造業的區域格局及其演變[D].云南財經大學,2019.
[4]趙蓉,趙立祥,蘇映雪.全球價值鏈嵌入、區域融合發展與制造業產業升級——基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思考[J].南方經濟,2020(10):1-19.
[5]李建新,楊永春,蔣小榮,梁曼,郭泉恩.中國制造業產業結構高級度的時空格局與影響因素[J].地理研究,2018,37(08):1558-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