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劉兵 王建軍



摘要:汽車車身板件搭接縫隙的密封分為涂裝膠和焊裝膠共同密封、涂裝膠密封、焊裝膠密封三種。其中涂裝膠和焊裝膠共同密封的效果最優、僅涂裝膠密封效果次之、僅焊裝膠密封最不容易保證水密性能。本文主要針對僅焊裝膠密封的情況,結合多款車型試制、量產經驗,對出現的漏水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關鍵詞:淋雨;密封;單道焊裝膠
1引言
整車水密性能對于每款車型都是重要的指標。為確保水密會進行淋雨檢查,正常淋雨線淋雨時間10min左右。同時還會進行其它的強化驗證。如整車的深度淋雨、整車涉水試驗、車身閉水試驗,保證整車在大暴雨、涉水時不漏水,保證車輛品質。汽車車身的板件搭接縫隙由密封膠密封,其中涂裝膠和焊裝膠共同密封的效果最優、僅涂裝膠密封效果次之、僅焊裝膠密封最不容易保證水密性能。本文針對僅焊裝膠密封的情況,結合多款車型試制、量產經驗,對出現的漏水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2單道焊裝膠密封
受車身結構影響,部分區域涂裝膠無法噴涂、刷膠。該區域保證水密性能,防止水由車外流入車內,只能依靠焊裝膠進行密封。A柱區域有機艙左右擋板和翼子板遮擋,涂裝無法噴涂,依靠人工補刷也無法實現。
當A柱發生漏水后,無法確認漏水點時,需拆除翼子板。拆除后,接通水管,水流沖擊板件搭接縫隙。從下往上排查漏水點。R角、件與件搭接配合區域、型面過渡區域為發生漏水的高風險區域。
2.1側圍外板上R角處漏水
側圍外板上R角處的縫隙通常較大,如果密封不嚴有小孔存在,水流會通過小孔進入A柱空腔,導致漏水。 可采用以下措施:(1)在側圍外板R角拐角上方開始涂膠,R角處膠適當堆積,板件貼合后從R膠處有溢膠;(2)若受結構影響,單方面涂膠無法密封,可粘貼小塊膨脹膠塊,經過涂裝烘烤后,膠塊膨脹后將R角縫隙完全遮擋;(3)若以上兩種措施實施后,還有漏水風險,可在翼子板裝配前,在側圍外板R角外側涂密封膠。共有內側膠和膨脹膠塊、外側膠三層密封措施。
2.2中段漏水
A柱中斷漏水點通常出現在件和件搭接配合區域、板件型面過渡區域。受車身結構影響,件與件的搭接有多種形式,搭接位置為避免異響留有縫隙。板件配合區域通常不全為平面,在型面過度區域有不規則的曲面過度,受板材成型影響甚至出現局部吸皺筋。
此處的涂膠軌跡和直徑同等重要,需綜合分析和驗證。確認涂膠軌跡時需考慮件與件的配合關系,保證軌跡均在貼合面上。在不規則貼合區域,需驗證涂膠直徑的最小值。最小值以上100%不漏水,最小值以下可能出現漏水。現場涂膠直徑必須大于最小值。
為保證涂膠軌跡、直徑的一致性,優先采用機器人涂膠。同時需定期監控機器人涂膠是否發生變異。若無法實現機器人涂膠,可制作仿形工裝、涂膠樣件等,由人工涂膠。涂膠員工需知曉要領,避免員工的頻繁更換。
2.3下段漏水
A柱下段內部為焊裝膠,外側為涂裝膠。涂裝膠的上起點,焊裝膠輕微溢出,實現無縫銜接。如車身受車身結構影響,焊裝膠與涂裝膠不在同一軌跡上,水流會通過焊裝膠與涂裝膠軌跡之間的縫隙擠入,并在焊裝膠薄弱區域進入A柱空腔,導致漏水。
此段因無遮擋,溢膠過多無法進入涂裝車間。涂膠軌跡和直徑需多次驗證,拼合、焊接后,外側可看出有膠溢出。從搭接縫隙局部可溢膠1-2mm,少量局部溢膠對涂裝膠的噴涂無影響。
在涂裝膠上段需注意防止涂裝膠遮蔽水流通道,減少水流的聚集,避免水流沖擊焊裝膠與涂裝膠之間的縫隙。
3總結
受涂膠一致性、車身板件尺寸波動、溢膠、焊接等多種因素影響,焊裝膠的水密性能不如涂裝膠。本文結合實際驗證經驗,對于僅焊裝膠密封區域,在車型試制階段綜合考慮各因素的影響,重點關注搭接縫隙和不規則曲面。分多輪驗證焊裝膠涂膠軌跡和直徑,滿足了現場大批量生產要求并100%淋雨不漏水。
參考文獻
[1]單志愿,張偉,高磊,等.關于白車身、整車淋雨漏水問題分析及控制[J].汽車實用技術,2019(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