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飲用水的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為了響應新時期水資源保護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供水水源存在的問題,綜合考慮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從水資源規劃和飲水的安全兩方面制定飲水的安全計劃,提出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策略,給居民的生活用水的安全打下基礎。
關鍵詞:居民生活用水;水源地安全監測;保障措施
前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飲用水的安全是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推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是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城市缺水問題更是嚴重。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發展的快速,城市缺水的范圍在不斷擴大缺水的程度慢慢嚴重,同時,水價的增加、節水措施不落實再加上水污染較為嚴重的問題相對突出。生活水的安全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之一。為了保證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以及水源地的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先后展開生活用水的安全研究工作。
一、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的問題
(一)飲水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為了大程度解決居民飲水和生產用水的問題,建設的各類供水工程可能會對生態環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產生。部分山區修建的水源工程可能改變天然河流的流經,雖然對供水工程規模都比較小,對環境影響不大,但還是應該注意各類供水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二)飲用水源安全意識有待提升
一部分政府部門對生活用水水源的保護不夠重視,對已經造成污染不敏感,部分地區因為污水滲透到地下水源,經過抽樣化驗會發現,有超標嚴重的現象,還有群眾認為:不干不凈吃力沒病。除此之外,部分群眾的認識不到位,大量的垃圾堆積在路邊、河邊,這樣也會污染周邊的生態環境。
(三)生活用水水源保護制度不完善
在環保的絕大部分區域,我國已經成立了相關的法律,但是在執行上還是缺乏細致的規定,所以,在執行過程中能不能符合環保法律的意識,還得依賴于執法者的主觀意愿還有外部環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方案、管理辦法、評價的標準還沒不明確。
二、生活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一)生活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內容和管理
應該嚴格執行取水的許可制度,成立用水計量的監察體系,規范取水活動。加強入河排污口的政治措施,污水經過市政處理達標后才可以排放[1]。禁止污染企業進入水源的上游。提升生活用水水源地管理的水平,成立水源地安全保障的部門,嚴格落實工作經費,積極爭取政府部門對生活用水水源地的建設投入資金。找尋專人管理,強化人員的培訓,將執法的水平有效提升。將飲用水大水源劃分出來并且成立保護區,在旁邊設置警示的標志和隔離防護的設施。規定引用水源地保護管理的方法的制度,宣傳生活用水安全保護知識。同時制定相應的突發水污染事件的供水安全保障應急預案,提升應急預案的響應能力。
(二)生活用水水源地管理體制和制度的建設
根據生活用水水源地的綜合管理和社會經濟發展對水源地監管的要求,分析生活用水水源地的污染,保證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從加強有效供給、保護水源地水質量的角度,對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的管理體制和制度的建設[2]。將程序規范化,簽訂具有法律效益的用水合同,強化對合同的執行情況的監管;強化水質的監測,根據有關規定,設置監測點,將檢測時間、頻率和化驗的方法;執行有償用水、計量收費,執行國家的財務制度,構建有效的約束監督體制。
(三)生活用水的資源監測規劃
水量監測的規劃:監測站點的設置,在充分使用水源地的基礎上,增加站點,形成較為完整的水量監測網店。
監測頻率:根據用水的相關規定,進行適時的監測,人工監測基本上在河、庫開閘放水的時候對水的PH值。狀態值進行檢測,將細菌學指標和特殊項目每周做一次,全分析的而項目每個月做一次。對突發性水污染期間應該適當的增加次數。
水質監測規劃:監測站點的設置: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河流水庫監測斷面,并且設置較大取水口水源地水質監測斷面,在新增的取水口增加水質監測的站點,監測排污量。
監測頻率:對于河道、水庫每個極度監測一次;入河的排污口在每年汛期、枯水期監測一次;選擇在線監測;突發性水污染期間每天監測一次。
(四)生活水源地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保障措施
盡量將水源地的應急設施建設完善。在重要的水源地建設自動檢測的系統,強化應急供水或者備用水源地水質的監測,執行水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工程[3]。
制定水源污染的應急措施。成立跨區域的應急合作體系,保證區域水環境的安全性,建立水環境污染的突發事件預警或者預案,慢慢完善應急規劃以及預案體制;成立應急管理部門,完善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成立透明的水環境應急管理體制,將應急網絡完善;成立有關的水質模型,可以預測將來水質的變化趨勢;成立第二水源地,選擇近距離的水庫引水;培養敏銳的應急管理意識。
(五)加大投資,加強水資源保護能力的建設
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應該加強投入,成立生活用水水源保護以及防治污染的專項資金。完善水源低常規監測、管理人按的編制,促進居民飲用水水源地質量的監測日常化。成立生活用水水源污染的普查制度,定期監測。
結語:
解決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問題,保證居民用水的安全,這是實現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生活用水的規劃可以有效提高居民供水安全保障程度,經過使用節水優先、生活為主、多渠道開源的水資源開發使用戰略。促進居民用水水源地建設的進程,增加污水處理和污染治理的力度,成立供水水源和備用水源地,慢慢完善供水的安全保障體系,最大程度滿足居民生活安全用水的需求,推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興林,熊學恒,鄭瀚等 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現狀及達標建設措施探析[J].科技視界,2019,(27):224-226.
[2]祁金秀.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措施[J].青海農林科技,2019,(02):33-36.
[3]李嘉榮,付健,劉昭偉.典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評價[A].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