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華
摘要:人物新聞是以寫人物為主的一種消息。媒體對影響較大的先進人物,通常會先報道新聞人物,緊接著圍繞人物進行追蹤挖掘,做好人物新聞的專題報道。一篇優秀的人物新聞專題應該有溫度有靈魂,這就要求新聞從業人員要善于挖掘講好新聞故事的力量,提高受眾對人物新聞專題報道的興趣,讓他們可以從人物新聞的報道中得到相關的借鑒、啟示、提醒和教益,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更具親和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專題報道;講故事;人物新聞
1前期策劃做好充足的準備
在做前期策劃時,我們要未雨綢繆,了解項目的每個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這就要求我們要先對所報道的內容進行主題和角度的準確的定位;再就是要對采訪對象的各方面的情況進行淺顯的了解,如年齡、職業、地位以及所處地區的風俗習慣,地理特點等。比如,中央電視臺曾經有一檔大型的《大國工匠》系列報道,這是一則央視新聞頻道為“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別策劃,并用心進行采訪錄制的以“五一國際勞動節”為主題的報道,力求把每個細節都清楚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在報道中我們可以準確的了解到多個領域里平凡的工匠藝人,報道中用最樸實、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工匠藝人的日常工作故事,在這其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畫面中看到他們工作的熟練,感受到他們精巧的技藝,從而更加貼合我們所要宣傳與弘揚的中心思想——“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在《大國工匠》的一系列報道中我們所要倡導和頌揚的是在中國平凡普通勞動人民的職業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貢獻力量,同時這也是對“以勞動托起中國夢”口號生動形象地講述。同時,這樣就使《大國工匠》在一開始的選題上就做到了立志高遠,同時還擁有了廣闊的視覺體驗與宏大的氣勢。我們從事拍攝、采訪工作,是電視新聞欄目中最基礎的部分,往往會報道一些積極先進的典型人物。其中就有機關干部、醫生、老師、社區調解員,還有行政執法者,這些先進典型的共同特征就是愛崗敬業。報道他們時,一定要結合他們的職業特點。機關干部報道角度就是勤政為民,樂于奉獻;醫生就是關愛患者,醫術精湛;老師就是要突出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社區調解員就是要突出為社區和諧,幫助百姓調解矛盾......所有這些,都要在采訪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防止出現人物特點不夠顯露,閃光點不突出,事例不足以吸引人,報道主題不夠新穎、簡單的現象。
2采訪中要注重與采訪對象的溝通交流
我們開始對人物進行采訪的過程中,與人物的談話與交流,即一對一“聊”的過程是不可缺少的。在采訪前,我們可以采訪對象開機拍攝。認真傾聽他們的故事,拉近采訪者和采訪對象間的距離,打消采訪對象的不安和憂慮,讓其打開心房,暢所欲言。從而有助于發現他身上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和亮點,讓采訪報道鮮活生動起來。如《大國工匠》中,記者們就跑到了產品的生產前線,用現實的目光去看待生活,用最真實的鏡頭展現生活,誠心誠意的與工匠藝人們一對一的交流,傾聽他們心靈深處最真實的聲音,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下他們一件件光輝的事跡,進行中心思想的宣傳。其中,最讓筆者記憶猶新的是報道中的那位參加了C919大飛機制造的鈑金工王偉。20世紀80年代,大部分的民用飛機生產線都相繼下線了,很多工人被迫轉業。但是和他們不同的是王偉帶走了工廠的一塊廢棄的金屬板,這塊金屬板成了他對于鈑金工工作的寄托。閑暇時,他還和從前一樣,練習鈑金功夫,開始的時候,他把金屬板用木槌打造成了碗,最后再把碗敲打成板。在他進行這一系列動作時,他就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以前工作的時候。終于,2006年政府制定了加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規劃,使自主設計制作大飛機不再只是夢想。經過十年的歲月,王偉再次回歸。靠著自己精彩絕倫的技藝,凡是經他敲擊過的艙體與工裝,距離都極小,就相當于一毫米的百分之九,可見他技藝的精湛,工作之細心。他再次用實踐證實了他手里的鈑金錘就是完整意義上的霸主。經過一系列的溝通了解,我們了解到王偉自身對于職業的沉迷、精密細致……從而使我國大飛機歷經的種種曲折歷史形象鮮明的展露在觀眾和廣大人民的面前。
3拍攝角度要充分展現畫面的動感
在進行拍攝時,鏡頭設計的角度問題很重要。首先,我們要學會觀察細節,對采訪對象要適當的捕捉能夠在電視機中播放的帶有動感的細節,一些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人物認真仔細做事的細節動作;再就是鏡頭要接地氣,貼近采訪人物的平凡生活,還是以《大國工匠》為例,報道中有八位工匠藝人,他們做的都是極細致的工作,不管是焊接,打磨還是鉆孔,在他們的眼里都是要極仔細的完成的,而且一工作就是好幾個小時,巋然不動。像這樣的簡單單一的動作,怎樣才能讓鏡頭將其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對于這個問題,在拍攝過程中,采訪的相關工作人員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跟在工匠藝人身邊,形影不離,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即使是幾個小時也不松懈。縫紉針百分之一般粗細的精準密度,怎樣讓電視畫面出色的呈現?我們先開始采用的是100微距的攝像頭,努力把工匠藝人的每一個動作細節都記錄下來,從而帶給觀眾精彩的審美體驗。其中記者們都擺脫了環境的障礙,寧愿什么防護措施都不做,也要把工匠藝人的精巧技藝拍攝出來,工作人員的這些行為讓許多工匠藝人都為之感動。三是在關注主要采訪對象的同時關注好別的人物的配合,俗話說“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采取多方面的角度。
4整理稿件,提取材料時“挑”關鍵
最后的整理組織稿子,是一個耐心加細心的過程,因為播出時間和篇幅有限,面對繁多的拍攝素材,選材取舍要突出重點,細心的選擇最能展現報道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特征的起關鍵作用的片段與對話。這其中就包含著閃光點,中心點,熱點和情感點。
結束語
新聞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等必須符合新聞真實性原則,它不能像“故事”那樣為了取得戲劇效果去進行情節虛構、人物設計等。因此,要讓“新聞故事”獲得和“故事”同樣的傳播效果,有賴于我們對新聞事件中故事元素的挖掘與呈現,重視人物故事,提升新聞效果。
參考文獻
[1]萬雪松.融媒體時代如何講好新聞故事[J].科技傳播,2020,12(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