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翔
摘要:在黨和政府的高度支持下,我國農村地區經濟建設已經初步取得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從農村人居環境角度來看,農村地區治理工作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本文就根據農村地區人居環境的具體情況,從構建網絡化治理模式、提高村民思想水平、加大投入力度等幾方面分別入手,對整體管理手段、思想引導手段以及具體執行方法進行了細致研究。
關鍵詞:農村;人居;環境;治理
引言
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治理效果,能夠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政治管理效果,在鄉村振興戰略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的今天,以建設新農村、優化農村地區居民生存環境為出發點的人居環境治理,成為了人們關注的新話題。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農村未能形成穩定的人居環境治理模式,農村居民思想意識也不到位,這都給人居環境治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盡快對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治理策略進行探究可謂是勢在必行。
1構建網絡化治理模式
現行的環境管理方式過于陳舊,管理手段較為單一,要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良好治理,應從環境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創新入手,構建網絡化治理模式,形成共享式決策機制。搭建合作平臺,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環境管理自上而下的傳統模式。政府、村民、企業、村委會、社會組織等多個治理主體以協商、合作的方式組成公共行動體系,強調各主體互動過程中的信任合作,打破鄉鎮各級環保機構部門的條塊分割,進而有助于各級環保部門相互協作,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目標,統一行動。網絡化治理模式采用多元環境治理工具,例如,合同外包、內部市場、政策社區、產權交易等,更能夠提高農村人居環境管理的績效和效率,更有助于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并且彌補農村環保監管機構的空白。促進農村生態平衡、農村生產發展、農村環境條件三者的有機結合,建立良性農村生態環境,減少農村自身的環境污染。最終實現農村資源環境效益的最大化,進而改善農村環境的治理現狀。
2提高村民思想水平
所謂的思想,指的是農村地區居民對人居環境治理的看法和觀點。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個體思維必然多種多樣,這將會影響到農民參與人居環境治理的熱情和積極性。在農村地區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對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治理不認可的情況下,一些復雜的、群眾性工作將難以順利開展,因此盡快提升村民的思想水平是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現階段來看,我國部分地區的農民群體未能意識到人居環境治理的重要性,缺乏農村環境保護和綠色農業方面的知識,這不利于人居環境治理的順利開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解決上述問題:第一,要切實落實宣傳工作,讓村民認識到人居環境治理的重要價值。組織環保知識下基層等活動,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人居環境治理會議,讓農民能夠形成最基本的治理思想。第二,要積極引入先進農業技術,推動綠色農業技術在廣大農村地區的使用和普及,促進綠色農業發展。利用各種先進技術講座、組織農民代表到實地進行參觀講座,都是行之有效的推廣手段,能夠讓村民對先進技術有所了解,為后續人居環境治理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要盡快建立農村環境利益協會或相似組織,讓村民有渠道、有方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提升主人翁意識,保障人居環境治理參與度。
3加大投入力度
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治理能夠反映地區性治理水平,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則能夠為人居環境治理提供基礎性支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盡可能提升資金投入力度,建立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治理專項資金,從先進技術、設備設施、人員雇傭等方面分別入手,提升人居環境治理資金保障力度。同時還應盡可能打開融資渠道,讓更多的主體擁有參與人居環境治理的機會,提升民間資本進入率,優化人居環境治理資金來源。另外,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先進技術,推廣綠色生產、綠色治理方法,加強農業清潔生產的推廣力度,通過秸稈還田、無公害綠色食品等保障人居環境治理效果。最后,要加強以下兩方面的治理工作:①加強農村地區污水治理。基于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落后的現實情況,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設施建設,通過架設污水管網、提升污水廠處理能力的方式,解決農村地區生活污水問題,也可以在人口數量比較多的大型村落周邊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對村內生活污水進行收集處理,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探究具有經濟性、便利性的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更重要的是要盡可能做好農村地區河道治理,通過清淤拆壩、加強綠化的方法提升河道疏浚效果。②要做好村容村貌治理工作。對農村地區進行規劃設計,嚴格遵守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相關要求,規劃農村生態功能區,理順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模式。同時通過建設生態經濟示范區等一系列手段,發揮榜樣力量帶動周邊鄉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發展。對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治理的主要對象進行詳細分析,在明確未來一段時間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方向的基礎上調整現有布局,尊重農民對治理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加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農房建設,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居環境治理制度,帶動村莊美化工程落實,從根本解決提升人居環境治理的質量和效果。
結語
我國擁有極其廣大的農村地區,農村人口數量更是非常可觀,在城市化建設初步取得成果的今天,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治理卻遲遲未能得到應有的發展。這使得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遠低于城市地區居民,也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和執行,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做好污水治理、加強村容村貌治理、提升村民思想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對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進行優化,顯然能夠切實保證農村地區人居環境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包福存,魏立娟.美麗鄉村背景下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9).147-148.
[2]樊翠娟.從多中心主體復合治理視角探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模式創新[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11-16,55.
[3]曹楨,顧展豪.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宜居建設探討--基于浙江的調查研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4).100-107.
[4]何為媛,王春麗.淺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J].廣東蠶業,2020,54(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