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已廣泛地利用科技技術提高農作物的種植產能及種植質量。當前在大棚食用菌種植中借助儀器儀表實現了食用菌在種植中的溫度和濕度實時監測,進而在最大限度范圍內滿足香食用菌的生長所需環境。本文首先探討了大棚食用菌種植原則,再結合實際情況,對大棚食用菌的種植方式進行探討,希望借此為提高大棚食用菌的種植質量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大棚食用菌;種植;技術方案
引言
在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地方農業在生產過程中多使用大棚種植技術,而大棚農作物種植中最為關鍵的便是食用菌種植技術,如我國江浙地區部分縣市已將食用菌種植作為地方的支柱型產業。食用菌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珍貴的藥用機理,因此深受我國社會各級消費階層的喜愛,目前食用菌種植市場開發前景良好,但是多數食用菌種植戶在食用菌種植中多采用人工灌水的方式,這一方式勞動強度較大且水資源浪費過多,對食用菌在種植期間的溫度和濕度,也無法進行良好的控制,進而制約了食用菌種植產業的規模發展。
1.搭棚。在進行食用菌搭棚作業的過程中,菇棚的修建應根據各自的生產計劃而定。如計劃周年化栽培,可提高菇棚標準,采用冬暖式大棚;以反季節生產為主,應加厚墻體,僅在秋冬季節搞一批栽培,修建單坡、平面式大棚即可;如計劃春秋季栽培,塑料大棚應做好遮陰、防曬措施,無論何種菇棚,在保溫、保濕的基礎上,一定要修建通風孔,棚外應做好排水工作,棚內放置菌架,根據菌袋數量一般5-7層為益。
2.培養料的發酵。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食用菌配方是相似的,通常采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特別是二次發酵法,因為不用進行人工升溫,而是利用當地氣候的天然條件來實現發酵的目的,極大地降低了資金的投入。制作培養料一般先是搭建高二十厘米的石墩,在石墩上固定木棒和竹片,制作出寬1.5米,長度不定的底座。控制好酸堿性,然后將培養料堆在基座上,利用木棒或竹子固定通氣的通道,通道應呈現出丁字的形狀,當料堆好后,便可以抽出木棒或竹子從而形成通氣孔,保證料堆內部的空氣能夠進行交換。種植人員還要對料堆進行消毒和殺蟲,在料堆周圍搭建支架,保證薄膜與料堆能夠分開。最后覆蓋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日夜交替中陽光的變化,加上自身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攝氏度以上。當高溫結束后,每天降溫1到2攝氏度,通風3到4次,每次30分鐘。控溫在50攝氏度左右,6到7天后發酵結束,只要等溫度降到45攝氏度以下時即可。
3.菌料裝袋與接種。①裝袋:將菌料菌袋要求不能過緊或過松,過緊影響菌絲透氣性,過松影響后期出菇量與品質。②滅菌:先裝袋后滅菌,要求溫度達到100度以后,保持溫度100度且20小時以上,悶鍋5小時方可出鍋(高原地區適當調升溫度與時間)③接菌:采用接菌棚接菌(大小隨場地情況而變、地面若為土地,應鋪一層塑料布)。接菌前應用酒精與高錳酸鉀悶熏兩小時,選擇菌絲強壯、無污染的菌種接菌,接菌人員應換好工作服,用75%酒精擦拭雙手及接菌工具。④發菌期袋栽:碼垛成井字形,一排4個,前期管理可適當增加密度,待菌絲長滿袋后,此時菌袋自身會散發熱量,此時應及時疏散菌袋密度,將菌袋及時移到菌架,做到通風換氣,以防燒菌。
4.噴水。大棚食用菌在種植期間所進行的噴水工作,需要充分結合大棚內食用菌的生長發育特點,根據大棚內氣溫的變化程度分為數個不同的溫度控制區間,如4到8度、8到24度、24度以上等,種植人員便可以根據大棚內溫度的不同,對食用菌采取不同的噴水量。例如,當大棚內溫度低于4攝氏度時,那么種植人員在第一時間會感知大棚內的溫度,為了保證食用菌在休眠狀態下的良好生長條件,種植人員不會經常性的噴水,而是根據環境濕度的改變,對食用菌進行保護性噴水;當大棚內溫度在8到25攝氏度時,在這樣的溫度環境下,大棚內食用菌的生長速度較快,并且食用菌內部水分散失量較大。因此種植人員需要時刻檢測環境中的濕度始終保持在80%以上,進而確保大棚內食用菌可以正常生長。在對食用菌進行噴水時,可以根據棚內空氣濕度,對食用菌進行每天進行數次淋水,每次2到3分鐘的淋水作業。
三、結束語
在大棚食用菌種植中采用儀器儀表監測濕度和溫度,采用微噴技術控制大棚內水的用量,結合高效的種植方法,提高大棚食用菌種殖的經濟效益。根據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個人經驗及習慣,合理搭配食用菌的種植比例,并調節食用菌的種植方式,進而提高食用菌種植產量。
參考文獻
[1]王學軍,甘延慶.自控微噴技術在大棚食用菌中的應用[J].山東水利,2006(9):36-37.
[2]周艷榮.微灌節水系統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應用與設計[J].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學報,2018,102(03):49-53.
[3]周艷榮.微灌節水系統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應用與設計[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00(003):49-53,59.
[4]何建清,王偉平.黑木耳單季稻養鴨種養結構研究與實踐[J].食用菌,2010,32(2):42-42.
[5]萬魯長,萬書波,張正,等.花生莖蔓栽培金針菇品種篩選與優質高產技術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9,11(002):91-97.
[6]國淑梅,牛貞福.食用菌高效栽培.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簡介:邵金鳳,1991.10,蒙古族,女,大專學歷,甘肅天祝人,助理農藝師,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大灘鎮人民政府,研究方向:農業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