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部分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方向的轉型,相關本科專業職教融合性趨顯,物流專業作為綜合實踐性強的專業受到相當的關注。在職業院校與應用型本科高校間陸續啟動的“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為物流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給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帶來了新契機。本文以山東省濱州市為例,對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進行了研究,探討了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濱州市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現狀,基于“學歷+技能”雙提升目標構建了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模式,并提出了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對策,為相關物流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物流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協同發展
一、引言
目前職業教育以中高職和技術院校為主要主體,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層次受限,造成國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當前就業市場對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要求趨高,學歷+職業技能作為人才準入的基本條件,二者具有不可或缺性。但現實表明,大部分應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養缺乏職業技能培訓造成畢業生就業難,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學歷優勢不明顯等問題突出。企業參與協同育人的積極性一般,多以框架性面上合作為主,缺乏深度的融合。物流教育是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教育,實踐和創新型人才需求旺盛。然而地方院校包括高職、本科等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孤島”問題比較突出,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對接端口,無法實現有效協同,這不利于地方物流職業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必要性
(一)職教改革政策
當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各具優勢。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并指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通過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1]。1+X證書制度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進行了融合,并將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為推進職教改革中1+X證書制度試點,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部署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于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穩妥進行了實施意見引導,進一步推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進程。山東省教育廳在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過程中積極開展了省內各高校的試點申報備案工作,并將在2021年從試點階段轉入全面實施階段,不限制申報院校、申報數量和學生規模。1+X證書制度成為山東省地方高校職教改革發展的重要導向。
2020年山東省教育廳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魯政發〔2020〕3號)精神開展了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并每年就試點學校、專業及招生規模發布任務通知。2020年物流專業以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專業為主,“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高職與本科院校分別達到了3組,如表1所示。對口貫通分段培養也成為推進地方高校職教發展的重要模式。
(二)院校物流人才培養訴求
山東省職業教育起步較早,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模式發展較為成熟,物流專業高職與本科對口貫通培養,協同發展效果明顯。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與青島農業大學、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與山東交通學院、臨沂職業學院與臨沂大學等就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有效的“3+2”對口貫通銜接。然而對于應用型物流專業的發展,對口貫通很大程度上只是打通了學歷方面的聯合培養,高職階段學生更注重的是轉段考試,技能提升未做明確要求,整體培養質量差強人意。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提高對口貫通分段培養人才培養質量,就要厘定清“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人才的目標定位,建立起協調機制[2]。
隨著職教改革的展開及深入,山東省陸續在高等職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工學校)、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了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3]。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和“1+X證書制度”試點成為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互通銜接的重要探索,將進一步完善相應的職教體系并提升山東省現代職業教育水平,促進物流人才培養綜合發展。
(三)企業職業化物流人才需求
山東產業基礎良好,地理位置優越連接長三角和京津冀經濟帶,陸路交通發達,海岸線長優良港口多,青島、臨沂是首批國家級物流樞紐。山東省物流行業發展成熟度較高,對于地區物流職業教育來說具有良好的基礎。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發展與當地物流相關企業深度合作必不可少。然而,部分高校與物流相關企業的產教融合程度一般,大部分局限在短期認識實習和專業實習合作層面,高校與企業在物流職業教育方面無法實現真正的協同。部分企業為實現自身更高層次的發展,逐步在探求并開展與國內知名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合作,地方高校與企業的職業教育合作意向及深度受到一定沖擊。
三、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模式
(一)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現狀
山東省濱州市職業教育整體發展良好,職業教育院校體系較為全面,目前濱州市職業類院校與企業合作較為密切,高等職業院校特色明顯。然而濱州市高等職業院校與山東本科高校“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專業單一,本科合作院校較少,無法較好開展職業教育對口貫通分段的學歷提升。相對于職業院校,濱州市本科高校在對接職業院校“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過程中也存在著對接院校與專業單一,數量較少等現象。目前濱州市所在區域的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分別開展的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專業都為機械類專業,但沒有相互的對口貫通分段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
與此同時,在參與物流1+X證書制度試點中,地方高校學生可通過考取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升職業能力,職業層次院校以初級和中級證書為主重點考查實操應用能力,本科層次高校以高級證書為主重點考查規劃設計分析能力。物流1+X證書制度試點對于不同程度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1+X證書存在著等級設置過寬、學習成果認定難、積累與轉化滯后以及社會服務功能有待強化等問題[4]。多數的職業能力培養并不能有效對接行業企業的需求,部分高校僅僅停留在知識考查的層面,無法鏈接企業實時需求。企業需求是物流職業教育的風向標,企業的參與對于提升物流職業教育必不可少,關系重大。
(二)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模式構建
目前濱州市物流職業教育的發展缺乏高校間物流1+X證書制度下的各層次聯動,同時與地方企業協同職業育人程度不足。物流職業教育需要職業院校、本科高校及企業的共同參與,在學歷和職業能力提升方面深度配合。因此,以“學歷+技能”雙提升為目標構建了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模式,如圖1所示。
物流職業教育技能提升目標主要借助于1+X證書制度協同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開展以物流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導向的不同層次的技能培養,對接行業企業,落實崗位技能要求,激活1+X證書制度職業技能培養的企業應用活力。
物流職業教育學歷提升目標主要借助于3+2對口貫通機制開展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的廣泛協同育人合作,為學生發展構建良好的教育平臺,增強學生升學深造的積極性,不斷提升綜合人才培養水平。
四、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對策
(一)推動地方高校開展物流專業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合作
開展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是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地方職業院校和本科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具有一定的承接性,可提供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基本條件。在職業技能與學歷證書“雙并重”的行業環境中,職業院校和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各自優勢明顯,可通過貫通分段合作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推動貫通培養期內技能學歷復合型人才的養成。因此,地方政府部門在推動職教發展的進程中,可側重推動高校間開展物流專業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合作,特別是高職院校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在未來的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可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進一步探討物流專業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合作。
(二)構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1+X制度銜接機制
1+X證書制度作為國家職教改革的關鍵路徑之一,被諸多職業院校及應用型本科高校相繼引入以推動自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5]。對于地方高校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來說,物流管理1+X制度為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模式提供了新內涵。1+X物流管理職業技能證書試點考核院校具有層次性,高職院校普遍為中級,本科高校為高級。在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基礎上,通過中高級物流管理職業技能證書考試的銜接,能進一步增強地方高校間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地方高校在開展對口貫通分段人才培養的同時,有必要接入1+X證書制度,構建科學合理、分工明確的銜接機制,推動中高級物流管理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銜接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可通過課證融通進一步完善對口貫通分段人才培養方案,優化高職和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教學內容。建立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物流管理1+X證書師資隊伍,共同組織培訓并開展考評工作。
(三)打造地方高校職教特色的協同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教學基地是地方高校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支撐條件。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因人才培養理念的差異性,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和運營上各具特色[6]。高職院校開展的深度校企合作,隨著現代學徒制的日益完善,能直接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技能水平。本科高校更側重于以校內實驗室為重心開展實踐教學,往往用于印證教學內容原理及應用方法,突出一定的系統性創新思維。本科高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學分的設定,學生在校公共課和專業課學習時間占比高,通常較難滿足企業要求學生集中實習實訓的基本時間周期要求,“走馬觀花”式校外實踐教學成為主流。對于推動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特別是基地的建設運營上更應相互借鑒經驗,共享資源,打造區域協同,共同發展的實踐教學基地。同時在對口貫通培養基礎上,充分發揮1+X制度的引導性,改革人才培養方案,貫通本專科課程體系,實現學歷+職業技能證書有效的層次銜接[7]。通過打造職教特色的協同實踐教學基地,增強區域物流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能力。
(四)提升地方校企物流職業教育協同合作深度
高質量的物流職業教育是高校與企業人才培養的共同訴求。對于部分企業來說,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單方面滿足現代物流運作的需求,在物流職業教育中企業的角色已經由參與者逐漸向主導者轉變,企業通過自建物流人才培養平臺主動對接高校及相關科研機構。因此,地方高校不僅要運用國家職業教育利好政策,更要轉變以高校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思路,積極對接企業特色人才培養體系,切實立足于地方企業的需求,培養企業應用型人才,嵌入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大局。
五、結束語
新的時代背景和行業環境,對新工科引領下的物流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業教育改革推動了本科與職業院校行業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訴求的融合。高等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借力于1+X證書制度將推動建立一套更為完整的多元化物流專業的協同教學模式,通過打造具有職業教育改革特色的協同實踐教學基地,進一步增強校企物流職業教育產教合作,共同探索一條特色鮮明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新道路。
參考文獻:
[1]楊紅荃,張雪娉.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價值內涵和實施的多角度分析[J].職教論壇,2020,36(12):45-51.
[2]周灌中,宋士福.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探析[J].職教論壇,2015(12):29-31.
[3]唐臣,徐小桃.“1+X”制度下職業本科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發展[J].物流技術,2021,40(01):146-151+160.
[4]李超鋒.“1+X”證書制度與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4):55-58.
[5]趙亮.推進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踐與思考——以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4):43-46.
[6]李雪梅.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化工管理,2020(07):76-77.
[7]劉金鳳.高職與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模式的研究——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9(05):100-101.
作者簡介:羅潤三(1993—),男,漢族,江西宜春人,助教,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為航空物流。
基金項目:2020年度全國高校、職業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課題(JZW2020067);2021年物流業制造業融合教改教研課題(RZW2021002)中國物流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管理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課題計劃““1+X證書試點”背景下的普通本科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ZW2020067);中國物流學會、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課題計劃“面向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的地方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養研究—以濱州學院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