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妹







“舊時,韶華婉轉于指尖錦繡;而今,歲月流連于傳媒光影……”在厚重悠揚的旁白聲中,“禹·繡”大禹非遺沉浸秀在蘇州56文創園永恒的星光館徐徐拉開帷幕。
來自蘇州工業園區的大禹網絡與姚建萍刺繡藝術旗下非遺生活傳承品牌姚繡,聯手打造沉浸秀式場,用年輕人的方式多樣詮釋趣味蘇繡和創意非遺,展現出古老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潮流紅人碰撞的魅力,給到場嘉賓帶來一場耳目一新的極致視聽體驗。
跨界攜手,讓更多年輕人發現非遺之美
在活動一開始,大禹網絡就聯合姚繡創新性提出“非遺傳承先行者”的概念。非遺傳承先行者,并不是單一的拿來主義和淺層次的符號主義,而是要把曲高和寡的非遺項目融入現代生活,做有活力、有張力的創新性傳承,這也是大禹網絡和姚繡聯合主辦“禹·繡”大禹非遺沉浸秀的契機。
姚繡始創于2010年,倡導“有溫度的非遺生活”,是姚建萍刺繡藝術旗下的非遺生活傳承品牌。姚建萍老師素有“國繡手”美稱,是我國著名蘇繡藝術家,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曾多次為國家盛事、文化外交提供重要服務。
而作為頭部MCN機構,大禹網絡以“讓內容創造美好”為定位,緊隨行業發展趨勢,與時俱進推出內容 IP ,已成功打造眾多網絡紅人。在思考了“非遺應該由誰來傳承”“傳承人更喜歡什么樣的非遺形式”的問題后,大禹網絡以“為非遺傳承做什么”為議題采訪了近20位素人,并與姚繡進行了深度交流,答案很明顯——人人都應是非遺傳承先行者。現代人更喜歡年輕的、有生活溫度的非遺,因此大禹網絡決定通過旗下眾多紅人的影響力,將非遺傳承輻射向更廣泛群體,引領更多人關注非遺,讓國粹薪火相傳。
對此,該司MCN事業群副總裁師師表示:“我們想要用我們強大的新媒體基因和紅人流量,來為傳統文化出圈找到專屬于大禹的新潮玩法,讓更多年輕粉絲發現非遺之美。”而這也是大禹網絡聯合姚繡舉辦“禹·繡”大禹非遺沉浸秀的初衷。
這次,大禹網絡邀請到數十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網絡紅人,以“紅人+非遺”的模式,用紅人力量推出千年手藝之美,讓非遺走進、吸引、感染更廣泛受眾,讓蘇繡文化在網絡平臺上“火”起來,為非遺的現代化傳播和傳承賦能,為非遺文化源遠流長貢獻綿薄之力。
創新傳承,讓蘇繡更多維度發聲
現場,手碟樂聲響起,樂聲中近30位紅人模特身著姚建萍手工刺繡禮服作品款款走來,傾力演繹手工刺繡服裝之美。不僅有氤氳江南傳統美學的《雙棲》《素心》《幽情》等,還有姚建萍老師為女兒出嫁所繡制的重工秀禾服,一步一景中演繹靈動江南美學,一針一線間洞見手工傳承的溫度。
除此之外,現場也展出了不少姚繡精美手工作品,《層峰歸云》系列屏風、《荷光掠影》 系列掛畫、手工刺繡的精美首飾、古典胸針、精致扇子等,一展當代年輕設計師“讓蘇繡回歸生活,美化生活,溫暖生活,服務生活“的設計理念,讓蘇繡更多維度發聲。
在網絡和虛擬現實流行的今天,“禹·繡”大禹非遺沉浸秀顯得尤為真切。它在時空的綿延中不斷回溯與更新,給予古典非遺與現代浪漫的一次絕妙融合。在“禹·繡”主題活動中,大禹網絡與姚繡將各自發揮長處。大禹網絡用豐富的內容創作經驗賦能蘇繡創新傳承,姚繡通過代代相傳的匠人匠心拓寬美的邊界,在跨界合作中,用更時尚新潮的玩法為蘇繡注入新生力量,用現代式的語言述說傳統東方美學的今生故事。
這樣的跨界聯合并不是噱頭,也不是一時興起地將兩種不同風格美學進行拼湊,而是大禹網絡在其業務外的深度思考與探索。除了IP孵化、粉絲增長外,大禹認為“應該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據了解,創新傳承非遺文化將會是大禹網絡近幾年公益層面的重點發力方向,之后將會關注到更多非遺項目,聯合旗下眾多紅人為非遺創新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好“非遺傳承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