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軍
摘要:國家各級部門為了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花費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修建飲水工程,解決了幾千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但是,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的人口頗多,水資源相對來說還是短缺,再加上農村地區供水的總體水平較低,用水方便程度也不高等,如今的飲水安全管理問題依然嚴峻。因此,對于飲水安全問題我們不能懈怠,要積極探索并創新改善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確保農村居民的健康發展,最終才能促進把農村地區的經濟穩定發展。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措施與建議
農村飲水不安全會帶來許多的危害,比如危害農民的身體健康、降低群眾的生活質量、阻礙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社會治安等問題,這都不利于促進農村的建設。因此,為了避免再出現這些危害,應該認真分析當前農村飲水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來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筆者結合農村飲水的現狀,在本文提出了以下農村飲水安全管理的措施與建議,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一、農村供水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有一部分農村地區尤其是我國的西北地區就面臨嚴重缺水的問題,有些地方沒有供水設施,仍需要人工挑水,即使有些地區有供水設施,但也比較簡陋,很難保證農村村民擁有足夠的飲用水源。農村地區在供水以及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1)供水方面存在的問題
①生活用水量不足。我國絕大多數農村供水設施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建設的,甚至有些偏遠地區還需要人工挑水,但隨著農業、工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生產用水量是呈大幅度遞增的,這些供水設施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農村群眾的日常需求了,這就導致農村地區應用水不足,特別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農村用水依然存在限制,生活用水量得不到充分保證。
②用水方便程度低。在很多偏遠的山區是沒有供水設施的,那么他們的日常用水就非常困難,只能由家里的勞動力到附近的山泉挑水,這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導致用水的方便程度較低,不如城市地區便利。
(2)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①思想觀念上存在差距。在某些地區的農民還沒有認識到飲用水安全問題的嚴重性,他們的思想比較落后,對飲水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導致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
②法律法規不健全。農村的環境保護法律還不夠完善和健全,因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近些年來才得到忠實的,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法律保護體制都處于初步探索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機制。現行的環境管理法律法規大部分都是針對工業和城市而制定的,很難適應農村地區的環境。
二、農村飲水安全管理的措施與建議
1.提高農民群眾的安全飲水意識
國家各級機關要努力做好宣傳和教育的工作,以此來提高農村村民的文化認知水平以及安全飲水的意識,力求從思想上讓農村群眾認識到飲水安全的重要性,從而將思想內化為具體的行動,自覺地保護飲用水源。同時相關部分還要加強立法工作,盡可能依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些法律法規,包括“農村供水水源地保護”等,一方面是為了強化農民群眾的安全飲水意識,另一方面是為了形成保護水源的良好社會氛圍,組織群眾對各種危害飲水安全的現象進行自覺地監督和地抵制,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飲水安全管理問題。
2.加強各種威脅飲用水安全的污染的治理
如果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就會造成水體污染,威脅農民的飲用水安全。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各種威脅飲用水安全的污染的治理,首先在農業方面,可以進行肥水調控,即把水和肥料進行適當地調控,按照最優的比例可以讓農作物更好地生長。同時可以將有機肥與無機非進行結合,根據農村地區的土壤情況來適量使用,切忌過度使用,這樣才能避免對飲用水造成危害。其次在農村固體廢棄物處理方面,可以加強對專門垃圾回收站的設置,進一步完善垃圾回收設施,從而讓農民將生活垃圾有序排放,避免出現在低洼、溝渠中堆積垃圾的現象。最后在農民自身素質方面,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各個地區利用村廣播、地方報紙、村頭標語、在墻面上繪制顯眼的標語等多種方式來提高農村群眾的責任意識,讓他們意識到保護十元的重要性,逐漸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3.大力推行節水灌溉,做到節水、養水結合
對于農村地區尤其是種植大量農作物的地區應該加大節水灌溉的力度,這樣一來才能減少在作物灌溉上的用水量,同時提高村民的生活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民的飲用水量得到保障。一方面,可以把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進行有效地結合,主要是為了提高灌溉的效率,效率提升上來了,那么水資源也會得到相應節省。另一方面,要因地之地來推行節水灌溉的技術,比如在河流水源豐富的情況下,則可以利用溝洼等自然系統進行灌溉,甚至還可以利用坑塘等進行補給,這樣一來既可以減少對地下水源的開采,也有利于實現節水、節能、省錢等多種目的,這樣做的綜合效益最高。
4.加強供水水源的保護工作
加強供水水源的保護是確保農村村民長期受益的一個重要舉措。首先,要加強對工程水源地的保護,盡可能將水源井修建在水廠院內,同時必須建立一個井房,周圍嚴禁修建廁所,使用農藥、化肥等,避免影響水井內的十水源。對于地表水源,要在取水口附近規劃一塊保護區域,設置一個標志牌向農村村民宣傳保護水源的重要性。其次,可以依靠水源保護項目來改善農村地區和供水水源環境,積極地向農村地區推廣沼氣、秸稈氣化等清潔能源技術,以此來帶動農村改廁、改廚,減少污染源,同時要強化沿河村鎮的污水治理,這些措施有利于保護供水水源。最后,要加強對飲水工程的建設和管理,盡可能立足于農村地區的實際狀況來合理選擇飲水工程的規模,可以建立集中的供水井或者是分戶供水井,讓農村居民方便取水、用水。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努力提高把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水平,立足于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來探索眾多科學、有效的手段,通過提高農民群眾的安全飲水意識、加強各類威脅飲用水安全的污染的治理、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大力推行節水灌溉,做到節水、養水結合以及加強供水水源的保護工作來保證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有效的緩解水源污染、水量不足等問題,最終保障農村村民的飲水安全。
參考文獻:
[1]朱巧瑞.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問題與措施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1(01):237-238.
[2]趙海山.加快建立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責任體系解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4):101-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