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蒙
摘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公司數量迅速增加,會計師事務所也像雨后春筍般急劇增加。我國的事務所多以中小規模為主,在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競爭壓力巨大、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職業道德缺失等各種因素影響下,很多事務所的審計質量變得低下。本文旨在淺析事務所審計質量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實際措施為企業提高審計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審計質量;控制措施;會計師事務所
一、研究背景
2020年11月19日,財政部批準印發了《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準則第5101號——業務質量管理》等三項準則來促進審計質量的提升。這意味著伴隨著市場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需求增加,事務所面臨的挑戰和要求也進一步加大。由于審計報告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給事務所連同企業進行財務舞弊提供了可能。審計報告真實性的下降,不僅會擾亂市場秩序,而且給事務所本身也帶來了一定的信任危機。因此探究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對于審計行業發展和經濟穩定運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質量控制的必要性
(一)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審計作為經濟警察活躍在現代社會中,其根本作用就是出具合理的審計意見,防止企業的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質量進行控制,有助于監督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及時發現企業的財務缺陷并改正。進一步提高企業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使財務報表使用者做出合理決策。
(二)恢復審計市場的公信力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審計的關注和需求不斷提高,審計行業也不斷蓬勃發展,但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卻問題頻出。各種審計失敗的案例涌出,使審計質量遭受懷疑,審計人員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公信力受到重創。對審計質量的控制,就是對財務信息使用者的保護,從而恢復公眾對審計市場的信任與支持。
(三)履行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責任
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一個經濟主體,并不是完全獨立的“經濟細胞”,更是一個“社會細胞”。因此不僅要履行經濟責任,還要履行社會責任。會計師事務所要想有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社會責任的履行離不開對審計質量的控制,加大對舞弊行為的關注和揭露力度。只有把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作為其根本宗旨,會計師事務所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市場穩步發展。
三、影響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原因
(一)審計人才缺乏
1.專業勝任能力不強
部分事務所人才儲備不夠且質量不高,很多經驗不豐富的審計人員成為了審計工作的骨干,所以審計工作中不能做到全盤考慮,很難發現問題。此外,每年上半年事務所業務最繁忙,為了降低審計成本,事務所傾向于招聘高校畢業生參與審計工作,即使事務所給迎接畢業生、實習生安排的基本都是簡單的、機械性的工作,但由于畢業生嚴重缺乏審計經驗甚至嚴重缺乏理論知識,而且事務所又不會對他們開展應有的專項培訓工作,所以不知道哪些是關鍵審計證據,也難以發現出現在她們面前的問題。
2.審計人員流動性大
審計工作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考證難,另一個是跳板功能強。事務所工作強度大,涉獵范圍廣,很多人可以從幾年的審計工作中學習大量的專業知識,但是因為考證難所以面臨著長期低薪、高強度工作的問題,所以大量的從業人員把事務所當跳板,工作幾年之后便跳槽到公司從事中高層工作。事務所人才流失問題嚴重、留不住人才,就只能繼續招攬新人。
(二)審計缺乏獨立性
1.親密關系
現實中會計師事務所對同一家公司連續審計的情況屢見不鮮,在長期合作過程中很容易建立起親密關系。這種親密關系會使注冊會計師主觀上降低職業懷疑態度,甚至使注冊會計師對明顯的異常情況視而不見。
2.管理層多重身份
在我國雖然審計委托人名義上是公司董事會,但通常情況下由公司管理層負責選擇事務所,這就形成了被審計人實際上成了審計委托人的情況。審計業務是否能夠承接、是否能夠連續審計,都取決于管理層,所以事務所在雙方關系中處于絕對弱勢地位,管理層很難接受對他們不利的審計報告,而注冊會計師為了維持客戶關系不得不做出退讓。
(三)惡性競爭日趨嚴重
截至2018年,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數量已經達到9000余家,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400家,市場上可供公司選擇的會計師事務所過多,會計師事務所數量增長迅速越快、會計師事務所數量越多,行業競爭就越激烈。在此種情況下,事務所為了開拓客戶資源、留住原有客戶會就會采用低價戰略,伴隨低價而來的就是審計工作的低質。
(四)變相許可外單位或個人掛靠事務所承接業務
一些小事務所為了增加收入會允許外單位或個人掛靠在事務所名下承接業務,一般情況下小事務所的內部控制制度本就不完善,掛靠行為更是使掛靠者避免了內部控制制度對他們的約束,審計質量自然不高。
(五)監管體系不完善
1.監管體系不完善
我國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管機構過多,財政、工商、注冊會計師協會、證監會等,監管主體數量多看似監管體制完善,但是各監管主體職責劃分不明確,很容易出現“三不管地帶”或者互相踢皮球事件。監管體系不完善又直接導致發現違規問題少、注冊會計師違規操作“暴雷率”低、對注冊會計師懲罰力度小,變相導致了審計質量低下。
(六)審計程序執行不完全
1.業務承接階段
審計準則規定,在承接審計業務前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評估被審計單位以確定是否有能力承接業務。但是很多事務所在承接審計業務時不對被審計單位審慎評估,不去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不與上一任注冊會計師進行溝通,在沒有專業勝任能力的情況下承接業務,最終結果就是不能制定完整的審計計劃,或者不能充分執行審計程序、不能發現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導致最終審計報告質量低下。
2.審計實施階段
我國的審計理念是風險導向,所以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變更審計工作內容,但是由于審計人員的收入與工作量有大的關系,所以注冊會計師會盡可能多地承接業務,這也就導致注冊會計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歷去持續進行風險評估,而且為了盡快完成審計工作會減少一些審計程序的執行。首先,有些事務所在函證沒能收回或者對函證存有疑問的時候不實施有效的替代程序。其次,在盤點存貨過程中行為不規范,要么抽盤要么沒查清存貨來源,或者只對金額大的存貨進行盤點。最后,部分事務所執行分析程序不完整。審計過程中很少將被審計單位財務信息與同行業企業比較,違背了審計準則的要求。顯而易見,省略部分審計程序是他們的最優選擇,審計程序執行不充分就不能最大限度地發現問題,最終導致審計結論與事實相差甚遠。
3.審計完成階段
首先,對審計工作底稿的三級復合規定形同虛設:審計準則規定審計工作底稿要經過項目經理、部門經理、主任會計師的三級復核,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項目經理經常對復核工作敷衍了事,而部門經理和主任會計師基本不會到審計現場去,完全不了解公司狀況和審計工作情況,復核工作更是流于形式,甚至只是走馬觀花似的的看兩眼就草率簽字蓋章。其次,審計復核遲滯性強:會計師事務所大多在審計工作將要完成時候才進行復核,如果復核中發現了以前未能發現的重大錯風險,按規定注冊會計師需要重新執行審計程序來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完成審計報告。但是為了盡早完成審計工作,注冊會計師很可能會選擇不重新執行審計程序而靠主觀判斷來發表審計意見。
(七)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首先,對于絕大部分合伙制事務所來說,他們的市場準入門檻低,幾個注冊會計師就能成立,所以絕大部分是中小型的事務所,風險管理機制很不健全,無法及時發現并降低風險。其次,有些事務所的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之處沒有結合事務所的實際情況,所以制度不合理、不規范。此外,合伙人同時又是員工人情關系復雜,再加上內部控制量化不到位所以就算建立了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卻也得不到有效執行所以內部控制形同虛設。
四、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方法
(一)加強對事務所從業人員的教育
1.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對于新入職的新員工要著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他們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的習慣。以辦專題講座的形式具體介紹一些從業人員因為不遵守職業道德和審計法規的要求而受到法律懲罰的案例來警示從業者,避免從業者受到經濟利益的誘惑。
2.加強勝任能力培培養
在法規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事務所應定期組織員工進行繼續教育,鼓勵員工取得更高級別的資格證書,更新他們的知識庫,而且還可以幫助審計經驗不豐富的員工提高技能、提高工作質量。事務所還應該對員工繼續教育情況進行考核,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來確保員工能真正的從繼續教育中得到進步。員工綜合素質提高了,事務所的口碑也能得到提高,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二)提高審計獨立性
避免管理層雙層身份,管理層作為被審計人應避免成為審計委托人,這就要求股東在審計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由股東決定受托人的人選,這樣可以避免管理層找人審自己的情況發生,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時也能保持相對獨立。
(三)提高事務所的準入門檻、完善競爭機制
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也像其他行業一樣會受到供需關系的影響,事務所準入門檻低就會導致事務所數量過多,造成供大于求形成買方市場的情形。這不僅會形成低價惡性競爭的局面而且使被審計單位占據優勢地位,從而影響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所以,要提高準入門檻、抑制事務所快速增長勢頭,甚至采用嚴格的末位淘汰制,吊銷一些尾部事務所的從業資格。完善競爭機制主要在于避免過度的低價競爭,低價必然導致低質,嚴重破壞行業生態平衡,所以要對過度低價競爭行為進行嚴厲管控。
(四)完善復核工作
一方面,每一層級的復核人員應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和極強的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現問題。復核人員還必須有處理問題的權限。事務所還要對復核人員的工作進行考核和監督,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促使復核人員盡心盡責。另一方面,由于第三級復核人基本不會到現場參與審計工作,難以防范審計風險,所以要制定明確可執行的審計復核流程,完善審計復核方法,要求第一、第二級復核人員嚴格按照流程工作,改進復核時間,確保復核的有效性。
(五)加強監管
明確各部門的職責,使每個監管部門能各司其職,避免踢皮球情況的發生導致的監管效率低下。在個人自律程度不足的情況下,需要政府對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有嚴格的監管措施。
(六)完善內部控制
1.建立良好的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環境并不是簡單形成的,不同類型的事務所、不同性格的管理者造就不同的控制環境,控制環境的形成需要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也要借鑒企業的內部控制設計經驗。良好的控制環境可以對日后控制效率的提高起到關鍵作用,建立良好的控制環境應當緊密結合自身當前狀況、日后的發展方向,給日后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改進留足空間。
2.堅決執行內部控制制度
從基層審計助理、實習生到事務所主任、合伙人都要遵循內部控制制度,對工作積極認真、能夠按照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要求高質量完成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給予獎勵,對不能較好完成審計工作的人員予以懲罰,促使審計人員能高質量完成審計工作。
五、小結
在現行經濟條件下,市場的繁榮發展為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會計師事務所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審計質量出現了一些問題,抑制了事務所的發展。事務所可以通過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增強審計的獨立性,完善競爭機制和復核工作,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以及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來改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審計質量的提升,事務也會取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德亭.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探究[J].西部財會,2021(05):71-73.
[2]魏鳳香.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問題與控制探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1(02):197-198.
[3]韓建春.提高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具體對策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1(02):143-144.
[4]肖艷.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會計,2020(21):89-90.
[5]汪描.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營銷界,2020(42):126-127.
[6]田子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探究[J].財會學習,2020(26):131-132.
[7]文藝.論如何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J].財經界,2020(17):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