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佳 李亞茹
摘要:目的:探討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技術對兒童肺炎檢查的應用與分析,研究其對兒童肺炎患者檢查過程中所受輻射劑量的影響以及不同劑量之下CT影像成像質量的優劣。方法:選取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我院于影像中心CT室進行檢查的兒童支氣管肺炎病例參與本項研究調查,取其中90例患兒平均分為三組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即常規劑量掃描組和低劑量掃描A組與B組,各為30例。在其他掃描數據不變的條件下,常規劑量掃描組管電流設為195mA,低劑量掃描組分別采用20mA管電流和30mA管電流進行掃描,并統計出每組患兒所受射線的輻射劑量的數值。其次在掃描結束后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影像診斷學醫師根據所成CT圖像的成像質量進行評價與優劣評分。結果:通過常規劑量掃描組與20mA掃描組、30mA掃描組實驗對象的基本數據對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劑量掃描組和20mA掃描組、30mA掃描組實驗對象掃描所成圖像量化評估數據分別比較,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劑量掃描組與20mA掃描組、30mA掃描組實驗對象檢查過程中的有效輻射劑量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劑量掃描組有效輻射劑量數值要明顯低于常規劑量掃描組,管電流為30mA組的圖像質量優于管電流為20mA組。結論:采用低劑量螺旋CT的掃描方式對于兒童肺部炎癥的檢查及診斷有實際價值,患兒肺部炎癥病灶顯像良好,所得圖像質量符合影像學醫師的診斷要求,基本可應用于臨床診斷檢查。
關鍵詞:兒童肺炎;低劑量螺旋CT掃描;成像質量評分;輻射劑量指數
兒童肺炎(Pneumonia in children),以支氣管肺炎常見,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與兒童呼吸系統息息相關的一種疾病。不僅如此它還有著極高的發病幾率,惡性病毒、微生物、細菌等是兒童肺炎的主要發病的原因,患兒支氣管炎癥加重,長期以往會引起肺部間質性肺炎的蔓延性的改變[1]。因此在治療的關鍵期,如果不能及時地采用有效的檢查措施,非但不能準確地發現患兒肺部的微小病變部位,嚴重情況下會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在常規劑量的螺旋CT平掃檢查中的輻射劑量,相對于年齡小的患兒來說還是有些許偏高。這些患兒身體的抵抗力相比于成人普遍低下,而且身體的各個器官也還沒有完全的生長發育成熟,如果檢查者采取常規劑量的螺旋CT掃描必定會對患兒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因此在獲得穩定且清晰的CT圖像質量的前提之下,進而有效的達到低劑量掃描的目的。
1 ?研究內容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影像病例庫中選取90例兒童支氣管肺炎患兒,均為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榆林市人民醫院影像中心CT室檢查就診,將其分為常規劑量組與低劑量A組和低劑量B組。兩組患兒之間的年齡和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且數據有可比性。本研究相關數據資料征求所屬醫院病例庫批準。
1.2 ?納入標準
(1)在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間進行CT檢查,影像資料保存完好;(2)選取患兒肺部存在炎癥病灶;(3)經過兩個及以上的主任醫師判定,患兒患有肺炎;(4)年齡范圍在2-10歲。
1.3 ?排除標準
(1)沒有接受過螺旋CT肺部影像學檢查者;(2)有其他肺部疾病合并者;(3)相關影像學資料及數據不完整者;(4)年齡范圍超過10歲以上者;
2 ?統計學方法
本項研究中所取得數據均是運用SPSS 26.0的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平均數的±標準差來進行表示,與此同時采用t檢驗,并且采用P<0.05來表示顯著性,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3 ?研究結果
3.1 ?常規劑量組與低劑量組所成圖像評分結果對比分析
根據圖像觀察患兒肺內病變分布、肺間質、肺部陰影等影像學表現。以及是否出現肺紋理增重、邊界模糊的高密度影等角度,依次進行統計分析,常規劑量組和低劑量A組與B組之間的圖像質量評分與圖像噪聲、噪點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常規劑量CT與低劑量CT患兒所受輻射量對比分析
患兒進行CT檢查,除管電流之外其他參數條件均保持一致常規劑量組(管電流195mA)和低劑量A組(管電流20mA)、低劑量B組(管電流30mA)進行掃描檢查,通過對比低劑量組與常規劑量組輻射劑量可知:管電流數值越大患兒所受輻射劑量越多,常規劑量組的輻射劑量遠遠高于另外兩組低劑量組。另外,對比低劑量A、B兩組掃描圖像確定最佳的低劑量掃描管電流參數為30mA。綜上所述,可知通過降低管電流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兒檢查過程中輻射劑量(P<0.05)。
4 ?討論
患兒的肺部軟組織具有較好的對比度并且擁有較低的X線吸收率,低劑量CT掃描技術對肺部炎癥的檢查可行性得到了醫學影像界的普遍認可和肯定。在檢查過程中可通過調節管電流的方式來降低CT輻射劑量。目前,低劑量CT應用于兒童肺炎疾病診斷中的相關研究不斷深入,所起到的作用也逐漸被認可并且呈現出巨大的優勢。與此同時,隨著低劑量CT診出率的提高,已經可以滿足診斷的要求,可以在患兒的健康和檢查中達到權衡。低劑量CT掃描技術應用于其他疾病診斷中的相關研究也逐漸擴增, 為患兒的身體健康多了一份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可成為取代常規劑量螺旋CT的檢查方式。
5 ?結論
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對于兒童支氣管肺炎檢查與診斷具有實際的意義,與常規劑量螺旋CT掃描圖像相比之下患兒肺部炎癥病灶的顯像良好,所得圖像的質量符合影像學醫師的診斷要求,基本可應用于臨床診斷檢查。初步確定了低劑量掃描的最優管電流掃描條件,在圖像質量與所受輻射劑量基本達到了權衡。而且低劑量CT掃描技術對患兒身體的輻射劑量較小,值得影像學檢查的臨床應用與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駱倩.CT診斷在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24):31-32.
指導教師(通訊記者):
李亞茹,女,講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