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 王德民
摘要:目的 比較和探討CT和MRI在脊髓損傷患者中的表現和特點,并分析CT和MRI在脊髓損傷的診斷中的價值和臨床意義。 方法 隨機選擇56例進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進行CT和MRI影像學檢查,并在檢查完成后對所得圖像和數據做回顧性分析。結果 在椎骨骨折的檢出率和骨碎片的移位方面,CT的檢出率明顯高于MRI,在神經根損傷、脊髓損傷、韌帶損傷、軟組織損傷等的檢出率上,MRI檢出率明顯高于CT檢出率。
關鍵詞:脊柱外傷;CT;MRI;影像學檢查
脊柱外傷是骨科中常見的疾病。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和醫學設備的不斷升級改善,CT和MRI因其較高的分辨率和精確度而被普遍用于臨床診治,并逐漸變成脊椎創傷檢查的主要方法。但是,對于不同類型的損傷,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正確性也有所差異,為進一步明確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效果,本文將通過對比分析56例脊柱外傷患者的CT和MRI影像資料,探索上述兩種檢查方法對脊柱外傷的臨床診斷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選取呂梁市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56例脊柱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齡24-68歲,平均(41.24±7.32)歲。
56例脊椎創傷病人均接受CT掃描和MRI檢查。CT檢查采用產自沈陽的東軟醫療自主研發的NeuViz64多層螺旋CT機型,行仰臥位,對受傷部位進行橫斷位掃描,掃描完成后對采集到的的數據圖像加以整理,必要時可利用圖像后處理對病變脊椎進行冠狀矢狀或三維重建。MRI檢查采用德國原裝進口的西門子Skyra3.0T超導核磁共振機型,常規的掃描方位為軸位,矢狀位,部分可加掃冠狀位。
對比分析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通過對照不同類型損傷的檢出率,評估了CT和MRI兩種檢查方法在脊柱創傷確診中的有效性。
二、實驗結果
CT:(1)在56例脊柱外傷患者中,有36例患有脊椎骨折,占64.29%,其中絕大多數損傷椎體呈楔形改變(前緣變窄),僅有少數4例為后緣變扁,且骨折線在CT圖像上可清晰顯示。CT共檢查出了總數為54的骨折椎體數,33例為單發椎體骨折,占91.67%,有3個病例同時發生2個或2個以上(包括2個)椎體骨折,占8.33%。
(2)CT影像顯示出54例椎體碎骨片移位,占96.43%,54例中共有椎體碎骨片82塊,其中19塊向著椎管內移位,并且伴有硬脊膜囊受壓迫,7塊擠壓神經根,依據碎骨片在椎體上的分布,可以分為56塊椎體前2/3(68.29%)和26塊椎體后1/3(31.71%);椎弓根,椎板骨折,棘突骨折,橫突骨折和關節突骨折引起的骨折總數為23例,其中向椎管內移位14例(壓迫硬脊膜囊7例),神經根壓迫9例。
(3)8例患者發生神經根損傷,占14.29%,共有16塊碎骨片擠壓神經根,其中一些是由擠壓椎體碎骨片的后緣而引起的,而另一些是由附件骨折碎骨片擠壓造成。
(4)22例患者出現椎體周圍軟組織損傷和腫脹,占39.29%,其中2例歸因于血腫。CT檢出韌帶損傷10例,占17.86%,前縱韌帶增厚數量為4例,后縱韌帶增厚的有6例,并不能判定是否為韌帶斷裂,其余患者未直接顯示韌帶損傷。
(5)所有患者均顯示不同程度的脊柱曲度改變。CT影像顯示54例患者發生脊椎曲度改變,占96.43%。
MRI:(1)56例患者中,22例有脊椎骨折,占39.29%。22例脊椎骨折患者中共檢出32個椎體有骨信號異常,其中有14個椎體骨折線可清晰顯示,而椎弓,椎板骨折,棘突骨折,橫突骨折,關節突發現28處信號異常。經過MRI檢查之后,椎體內出現了大片狀的高信號以及低信號影,有9例患者出現了骨挫傷改變的情況。
(2)MRI圖像可顯示脊椎骨折的椎體呈現出扁狀,檢出碎骨片移位31例,占55.36%,椎體碎骨片會朝前方和側方進行移位,后緣碎骨片則是向后方椎管內移動。通過MRI圖像能夠發現信號有所提升,T2WI信號較高,T1WI信號低,椎體內骨髓出血和水腫會表現為不規則的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通過比較發現,四周骨折水腫與脊椎骨折線的信號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難以徹底區分兩者,只能清晰的辨別出42例碎骨片移位。
(3)共檢出神經根信號異常18例,總計20側,神經根主要是承受了12塊碎骨片的壓迫,其中8側為周圍軟組織的腫脹擠壓所致信號異常。
(4)29例出現椎旁軟組織損傷,占51.79%,表現為SE序列T1WI低信號,4例為血腫所致,韌帶損傷情況顯示,共檢測出25側韌帶損傷,韌帶腫脹的具體體現是韌帶增粗,其中12例為前縱韌帶損傷,13例為后縱韌帶損傷。韌帶撕裂的具體表現是持續性中斷,T2WI是線條狀的高信號狀態。
(5)MRI圖像顯示脊柱曲度發生改變的共有55例,占98.21%。所有患者均有著不同程度的脊柱曲度改變。
三、實驗結果
綜上所述,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這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在診斷脊柱損傷中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但兩種方法對不同的損傷類型的檢出率有所不同,CT可以清楚的顯示椎弓骨折、骨折線、脊柱碎片,而 MRI能夠更加準確的對脊柱外傷進行空間定位,并且能夠較好的顯示外傷導致的脊髓病變和軟組織損傷,故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可將兩種檢查手段靈活應用,以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胡揚.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中的CT、MRI診斷價值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21):148-149.
[2]田仁剛.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中的CT、MRI診斷價值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8):32-33.
[3]李江.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中的CT、MRI診斷價值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6):48-49.
[4]江小青.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中的CT、MRI診斷價值比較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05):83-84.
指導教師:王德民,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