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面臨經營困局的大多地市廣電臺在推進融媒改革路上步履艱難,困難重重。江門市廣播電視臺迎難而上,邁出了堅實步伐。本文從頂層設計、人才建設、項目創新等方面論述江門廣電探索融媒改革的具體行動和成效,為媒體同行提供“江門樣本”的有益思考。
關鍵詞:城市發展大局 ?拳頭產品 ?創新主力軍 ?融媒工作室
當前媒體融合改革逐漸走進深水區,國內各級主流媒體都在努力推進融媒體建設。但對于正面臨經營困局的大多地市廣電臺來說,既沒有國家級、省級媒體在資源、資金、人才、技術上的雄厚實力和先天優勢,又不像縣級媒體建設可以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推進融媒改革困難重重。而融媒體建設又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綜合性工程,需要大投入大變革才能成功轉型升級。
沒有思想解放,就不會有改革突破。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江門市廣播電視臺緊跟媒體變革的形勢要求,近幾年不斷探索融媒改革之路,在頂層設計、基礎建設、人才培養、管理機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邁出了堅實步伐。去年入圍“2020年度全國城市廣電融媒力10強”和“2020傳媒中國年度十大綜合傳播力城市廣播/頻道(臺)”。具體舉措有以下幾方面。
一、將融媒改革融入城市發展大局
主流媒體的融媒改革發展需要資金的支持和傳播力加持。只有把自身發展融入城市發展的大機遇和大市場中,通過融媒傳播創新經營之道,開拓創收渠道,改革才會是有源之水,這也是近年來江門廣電探索融媒改革的新路子。
2020年度江門廣電通過加強與政府部門合作,精準對接,與部委辦局合辦的電視、電臺欄目多達17個,完成市文旅宣傳片等45部專題片的拍攝制作,還與市人社局等單位達成抖音號代運營的合作。
建設自有的融媒體傳播平臺是傳統媒體轉型的固本之基,創新之道。由江門廣電與國資委合作運營的“江門邑網通”APP通過對接“數字政府”建設項目工程,主動嫁接有含金量的公共服務項目。深耕“邑網通粉絲會”小程序,整合資源,拓展電商業務。2020年精心打造的7場“脫貧攻堅 決勝小康——我們村里的新鮮事暨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分享會”,每場觀看人數均超20萬,成交量近4000筆。
二、融媒改革堅持“深耕本土、內容為王”
在這個信息爆炸、聲音繁雜的時代,網絡成為社會輿論的主戰場,內容依然是贏取輿論戰勝利的第一要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好的內容,正確導向就無法實現,內容創新是主業,品牌打造是根本。只有在提升服務質量中提升影響力、公信力,才能突顯主流媒體的自身價值,贏取更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對于地方臺來說,不管媒體環境如何變化,本地資源始終是“家里有礦”的保障,做好本地重大事件、重要活動的傳播是彰顯主流媒體影響力傳播力、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路途。專業、準確、深度,全面是主流媒體與碎片化傳播的自媒體、社交媒體的根本區別,也是主流媒體的社會價值所在。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社交媒體上不斷出現各種關于本地疫情的傳言,一些不實信息四處傳播。江門廣電通過迅速及時的全媒體報道,獲得了前所未有關注度,成功引流圈粉。澄清不實謠言,形成正向的社會輿論氛圍。為地方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僅在當年2月,江門臺官方微信號發布疫情相關微信400多條,創造了單月18條10萬+微信的好成績。當月還發布疫情相關的短視頻90條,累計播放量1700多萬,點贊量近10萬。
三、建設以“短視頻”為拳頭產品的融媒生產機制
當下最火的融媒產品非短視頻莫屬,廣電臺雖在視頻制作方面有先天優勢,但短視頻是互聯網時代全新的網絡傳播作品形態,研發、策劃、生產都需要改革創新。
江門廣電按照移動優先、先小屏后大屏的戰略布局,不斷推動媒體管理方式、發力生產“短視頻+H5+海報+MV”的多樣化融媒產品。為了培育以短視頻為核心的新生產力,因應傳播格局的變化,壓縮電視新聞的時長,整合頻道版面,調整一些收視效果不理想或者含金量不夠的節目,騰出更多資源和人力投入到新媒體產品生產開發當中。
2020年11月,作為廣東四大軌道交通中心之一的珠西樞紐江門站開通,引人關注,江門廣電策劃在當晚播出《開往春天的列車——珠西樞紐江門站開通特別節目》,而短視頻、H5、海報等融媒產品則搶先出閘,收獲了過百萬次的點擊量。統計顯示:在2020年江門廣電官方抖音號發布的800條次短視頻中,近四分之一點擊量超過10萬次,最高的點擊量超過800萬次。
四、培育“小鮮肉” 融媒隊伍激發創新動力
互聯網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破題”開局,需要更多的“小鮮肉”。他們的思維模式、話語體系和包裝手段是新形勢下開展融媒傳播的核心戰斗力。“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媒體深度融合成敗關鍵在于人才,但是由于目前在廣電臺中仍然是傳統媒體比重過大、新媒體力量較弱,導致資源、技術、人才、評價體系等,均不能對融媒發展作出合理傾斜。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加快主力軍投身網絡主戰場步伐是當務之急。
江門廣電在融媒改革中致力于建設融媒體創作新型隊伍,發揮人才驅動對融媒發展的關鍵效用。通過建立首席記者、首席編輯、首席主持人制度,打造“業務金字塔”;完善人才晉升機制,讓更多年輕專業人才能夠脫穎而出;設立融媒體項目領頭人,孵化新項目;推動年輕優秀人才到生產一線和關鍵崗位;不斷深化績效考核,使收入進一步向基層員工傾斜,激發一線融媒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以建設“融媒工作室”為載體推進融媒改革
江門廣電目前成立有三個個網紅及短視頻融媒工作室,通過發揮名主持人、名記者、名編輯的作用,依托工作室機制,尋找新表現手法和突破口,探索更多移動互聯網傳播手段,制作一批傳播度高、美譽度強的融媒體產品,比如在今年慶祝建黨100周年宣傳策劃中,工作室推出了“僑批中的黨史”系列短視頻,挖掘江門僑鄉特色的歷史文化,讓主題報道內容更加接地氣。
在經營創新方面,江門廣電致力為客戶打造多樣化、個性化、對象化的“融合產品”,早在2020年初就成立了珠三角地級市臺首個“網紅中心”,鼓勵探索網絡直播探店、直播帶貨等新的合作方式。舉辦各類直播探店、直播帶貨活動近150場,其中,在2020江門外貿云推廣活動3天中、每天18個直播間同時開播,累計吸引10萬人次在線觀看。
作者簡介:
何曉鵬(1974.7-)男,漢族,廣東揭陽人,本科,江門市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總編室副總監,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