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磊
摘要:執行抵銷具有快速、高效化解糾紛的特點,為執行實踐所必需。有關執行抵銷的立法過于籠統,導致司法實踐對執行抵銷理解不清、適用標準不統一。必須厘清執行抵銷的性質和構成要件,明確適用主體、方式、范圍和審查程序,方能發揮執行抵銷的價值優勢。
關鍵詞:執行抵銷;執行抵銷的性質;執行抵銷的審查
執行實踐中,因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互負債務,被執行人申請與申請執行人抵銷部分或全部債務的情形較為普遍。作為債的消滅方式之一,執行抵銷有利于簡化債務清償手續、節約執行成本、提高執行效率。為了規范執行抵銷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規定了執行抵銷相關要件。然而,該條文規定較為籠統,導致司法實踐對執行抵銷理解不清、適用標準不一,難以發揮執行抵銷應有的價值。因此,執行抵銷問題亟待厘清。本文分析了執行抵銷的性質和構成要件,梳理了司法實踐中執行抵銷的現狀及問題,旨在加深對執行抵銷的理解,明確執行抵銷的適用規則。
一、執行抵銷概述
(一)執行抵銷概念及構成要件
作為債的消滅方式之一,抵銷是民事實體法上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民事實體法上有著明確的規定。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條和第五百六十九條分別規定了債的法定抵銷和約定抵銷。
執行抵銷是指在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以自己對申請執行人享有的債權向法院申請與申請執行人相抵互負到期債務的行為。用于抵銷的債權,即被執行人對申請執行人享有的債權,稱為主動債權、自動債權;被抵銷的債權,即申請執行人對被執行人享有的債權,稱為被動債權、受動債權。執行抵銷是民事實體法上抵銷制度在執行程序中的具體應用。筆者通過梳理執行法律法規發現,目前只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對執行抵銷作了簡單規定。該條文在民事實體法抵銷規定的基礎上,對執行抵銷增加了限制性條件。執行抵銷需同時滿足以下五個要件:1.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2.所負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3.除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債務性質不得抵銷的以外;4.被執行人向執行法院提出抵銷申請;5.請求抵銷的債權已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或經申請執行人認可。前三項條件是行使執行抵銷的一般要件,后兩項條件是行使執行抵銷的特別要件。由于該條文內容過于簡單,未對執行抵銷適用中的諸多問題作出具體規定,導致司法實踐對執行抵銷理解存在分歧,難以準確適用。
(二)執行抵銷類型
有學者認為,執行抵銷分為法定抵銷和約定抵銷。其理由一方面來自于民事實體法對法定抵銷和約定抵銷的區分,另一方面來自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的條件(一),即“已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或者經申請執行人認可”。其認為“已經生效法律文書認可”是法定抵銷,需要滿足“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等要件;“經申請執行人認可”是約定抵消,標的物種類、品質可以不同,只要當事人雙方就執行抵銷意思表示一致即可。
筆者認為,就現行司法解釋對執行抵銷的規定來看,執行抵銷僅有法定抵銷一種,上述執行抵銷的種類區分觀點是對法律條文的曲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的條件(一)“已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或者經申請執行人認可”,是針對主動債權作出的限制性規定。[1]被執行人申請執行抵銷,必然涉及主動債權是否有效存在等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的判斷,而這種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的判斷超出了執行程序的職責范圍。為了避免“以執待審”,法條對主動債權作了限制性規定。主動債權要么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要么經申請執行人(主動債權的債務人)認可,這樣則無需執行機構審查主動債權的實體權利義務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的條件(二)“與被執行人所負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條件(二)與條件(一)是并列關系,兩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才能抵銷。因此,不管是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或者經申請執行人認可,主動債權與被動債權的標的物種類、品質必須相同。這種抵銷是被執行人單方申請既有可能抵銷的,不需要申請執行人同意,故屬于法定抵銷。那么,執行抵銷有沒有約定抵銷的情形?債的標的物種類、品質不同可否抵銷?司法解釋對此沒有作出規定。筆者認為,這種情形可以通過執行和解方式處理。約定抵銷是執行和解的一種方式,執行和解的法律效果與約定抵銷的法律效果基本一致,都是使得雙方互負債務因抵銷于對等額內直接歸于消滅。
(三)執行抵銷性質
執行抵銷性質的界定是準確理解與適用執行抵銷的基礎,其性質如何直接決定了執行抵銷是適用民事實體法的相關規定,還是適用程序法的相關規定。
各國立法對執行抵銷的性質莫衷一是。英美法系認為,執行抵銷是一種訴訟法上的權利,執行抵銷是訴訟程序中的盾而非實體法上的辯護,于判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大陸法系認為,執行抵銷屬于實體法上的權利,主張執行抵銷在實體法上產生追溯效率,債權請求權于交叉請求權應清償時消滅。[2]我國理論界對執行抵銷的性質,分為實體法說、程序法說和兩性說。實體法說認為,執行抵銷屬于民法上的抵銷行為,當事人在執行程序中主張執行抵銷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程序法說認為,執行抵銷是執行法上固有的制度,不同于實體法上抵銷之意思表示,不能僅依一方意思表示而發生債權消滅的后果,必須等到執行法院審查后才能發生債權抵銷的法律效果。兩性說認為,執行抵銷兼具私法行為和訴訟行為兩種屬性,抵銷效果的發生必須同時兼備實體和程序上的要件。[3]
筆者認為,兩性說更有助于理解和適用執行抵銷。執行抵銷是被執行人基于其享有的實體法上的抵銷權向執行法院提出執行抵銷申請,執行法院經過審查后作出裁定方能發生執行抵銷的法律效果,且申請執行人對執行抵銷享有救濟的權利。
二、執行抵銷現狀分析
(一)執行抵銷立法現狀
有關執行抵銷的立法,主要見于各司法解釋中。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外,還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和《關于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的規定。
從上述條文內容來看,就執行程序中被執行人可否行使抵銷,司法解釋確立了如下規則:(1)抵銷系消滅申請執行人債權請求權的實體事由,被執行人可據此提出執行異議;(2)被執行人以其他事由提出執行異議的,該事由必須發生于執行依據生效之后,被執行人主張抵銷的,無論抵銷事由發生于何時均可提出執行異議;(3)無論抵銷事由發生于何時,被執行人請求抵銷時,除需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條規定的實體法要件外,還需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規定的特別程序要件;(4)對抵銷請求的審查,應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執行異議的審查程序進行。[4]
但是,司法解釋僅規定了執行法院的審查義務,卻未規定執行抵銷的審查主體、允許抵銷后的法律效果等。同時,司法解釋未提及執行抵銷的效力問題。理論界認為執行抵銷的效力溯及至抵銷適狀時。[王利明主編:《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版。]這對于界定執行抵銷的適用范圍至關重要。
(二)執行抵銷司法現狀
近幾年,執行案件數量呈“爆發式”增長狀態。2019年,江蘇全省法院執行案件數量為80.36萬件,是2013年案件數量的2.5倍。2020年,筆者所在的基層法院執行案件數超1萬件,但執行局員額法官不足十人,人均案件量超千件。基于執行抵銷有簡化執行程序、提高執行效率等優點,執行抵銷具有適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然而,由于執行抵銷立法不完善,導致司法實踐操作混亂。司法實踐中,執行抵銷由誰審查、超過申請執行時效的主動債權可否適用抵銷、允許抵銷是否需要制作裁定、允許抵銷后以何種方式結案、抵銷爭議救濟途徑等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
比如,甲與乙買賣合同糾紛執行一案,經判決確認乙應支付甲貨款5萬元。因乙未按期履行,甲向法院申請執行該5萬元。執行過程中,乙提出執行異議,請求將另案生效判決載明的甲拖欠乙的欠款5萬元(該債權已過執行時效)與本案執行標的抵銷。執行法院認為,乙對甲的債權因過執行時效而轉化成自然債,不得適用執行抵銷,故駁回了乙的異議申請。乙不服,向中院申請復議。中院認為,乙未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執行,喪失的只是受強制執行力保護的權利,債權本身仍然存在,可以用于執行抵銷,遂撤銷原執行法院的裁定。該案爭議焦點在于被執行人可否依據已過執行時效的債權主張抵銷,不同法院對此認識不一,得出的結論也截然相反。
由此可見,籠統的執行抵銷立法難以滿足執行抵銷適用和當事人權利保障的需要。執行程序的高效性和司法活動的權威性要求執行抵銷立法必須明確化、具體化。
三、執行抵銷適用
(一)執行抵銷申請
1.申請主體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規定執行抵銷要件之一是“被執行人請求抵銷”。司法解釋規定了有權行使執行抵銷申請的主體僅限于被執行人。申請執行人提出執行申請是為了快速實現債權,通常情況下不會主張抵銷。被執行人主張抵銷時,申請執行人不能以對被執行人的其他債權主張反復抵銷,也即只有被執行人可以向執行法院申請抵銷。
2.申請方式
被執行人主張執行抵銷應當向執行法院提交書面申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異議人提出執行異議或者復議申請人申請復議,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具體的異議或者復議請求、事實、理由等內容,并附下列材料:(一)異議人或者復議申請人的身份證明;(二)相關證據材料;(三)送達地址和聯系方式。[6]執行抵銷作為異議申請的一種方式,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執行抵銷的請求、事實和理由、送達地址和聯系方式等,并附上證明材料以證明其主張抵銷的主動債權符合法律規定。
3.申請范圍
執行抵銷的適用范圍包括法定之債和自然之債。以法定之債申請執行抵銷一般不存在爭議。只有被執行人以執行法院以外其他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確定的債權申請抵銷,因涉及執行管轄問題,尚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執行法院以外其他法院裁判確定的債權可以主張抵銷。理由是生效裁判文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無論是執行法院的裁判,還是非執行法院的裁判,都不影響債權本身的屬性。自然之債能否申請抵銷,要分情況而論。對于未經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債權,需經申請執行人認可后,方可申請抵銷。執行法院不能“以執待審”,不能對主動債權實體權利義務關系進行實質審查,只能對主動債權進行形式審查。為了確保主動債權真實性,必須由申請執行人認可才能抵銷。對于已過執行時效的自然債權,若主動債權在未過執行時效時被動債權已經產生,則能產生抵銷的法律效力;若主動債權在已過執行時效后被動債權才產生,則需要對方放棄時效抗辯才能產生抵銷的法律效力。[7]
(二)執行抵銷審查
1.審查主體
根據《關于執行權合理配置和科學運行的若干意見》的規定,執行審查權應當由執行審查部門的法官行使。[8]執行抵銷審查作為執行異議審查的一種形式,應當由執行審查部門的法官負責,具體辦理執行案件的執行人員不能參與,否則有自我審查之嫌。有學者認為,執行抵銷審查應當由法院裁判部門負責。其理由是執行抵銷的前提是確認被執行人是否享有可供抵銷的債權,是一個新的實體權利義務關系,在審執分離的背景下由審判機構對該實體權利義務關系進行審理更為恰當。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明確規定用于抵銷的主動債權已經生效法律文書確認,或者經申請執行人認可,即不存在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的審查。
2.審查方式
執行抵銷審查包括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兩個方面。形式審查即是對被執行人提交的申請書及證明材料是否符合條件進行審查,包括申請書是否規范、證明材料是否齊全等。實質審查即是對主動債權的真實性、主動債權與被動債權是否均已到期、標的物種類、品質是否一致等進行審查。[9]
(三)執行抵銷效力
1.執行抵銷申請的效力
被執行人提出執行抵銷申請,是否會影響執行程序的進行?根據《關于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被執行人對申請執行人享有抵銷權的,經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根據《關于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人民法院決定暫緩執行時,應當同時責令申請暫緩執行的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在指定的期限內提供相應的擔保。被執行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提供擔保申請暫緩執行,申請執行人提供擔保要求繼續執行的,執行法院可以繼續執行。[法發[2002]16號《關于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也就是說,被執行人提出抵銷申請時,執行法院可以在被執行人提供有效擔保的前提下決定暫緩執行,且在申請執行人提供反擔保時自由裁量是否繼續執行。因此,執行抵銷申請會影響執行程序進程,執行法院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暫緩執行或繼續執行。
2.準許抵銷的效力
一方面,準許抵銷使得當事人雙方互負債務在對等額內歸于消滅。就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而言,被執行人不得再就該債權申請執行;就經申請執行人認可的債權而言,被執行人不得再就該債權另行起訴。另一方面,準許抵銷會影響正在進行的執行程序。一是主動債權數額大于或等于被動債權數額,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執行;二是主動債權數額小于被動債權數額,若被執行人尚有可供執行的財產,申請執行人可就抵銷余額部分請求人民法院繼續執行。
綜上所述,我國現行立法已對執行抵銷作出相應規定,執行實踐中也存在大量的執行抵銷實務。但是由于立法相對籠統、粗略,執行抵銷實務標準不統一、不規范,大大削弱了執行抵銷的價值。期待在未來的執行立法中,有關執行抵銷的法律規范能夠更加具體、詳細和可操作,為執行實踐提供明確、統一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劉貴祥、范向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理解與適用”,《人民司法》,2015年第11期。
[2]陳桂明、李仕春:“論訴訟法上的抵銷”,《法學研究》,2005年第5期。
[3]譚寅鳳:“民事執行抵銷研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4]譚寅鳳:“民事執行抵銷研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5]王利明主編:《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版。
[6]法釋〔2015〕10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7]張傳軍:《對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能否行使法定抵銷權》,《人民法院報》,2005年5月18日。
[8]法發〔2011〕15號,《關于執行權合理配置和科學運行的若干意見》第二條:地方人民法院執行局應當按照分權運行機制設立和其他業務庭平行的執行實施和執行審查部門,分別行使執行實施權和執行審查權。
[9]刁安心:“執行程序中債務相互抵消之我見”,中國法院網,2007年9月24日。
[10]法發[2002]16號《關于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