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貴
摘要:信息時代,為了滿足金融科技的發展需求,各國央行推出法定數字貨幣。文章從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了法定數字貨幣對支付體系的影響,提出發展法定數字貨幣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數字貨幣;支付體系;影響;建議措施
數字貨幣即DCEP,使用電子貨幣的形式代替實體貨幣,分為密碼貨幣、法定數字貨幣兩種。其中,法定數字貨幣由國家貨幣局統一發行,可完全取代傳統的紙質貨幣、電子貨幣。可以認為,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也是發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條件。
1.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現狀
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由央行全權負責。早在2014年,央行就成立了專門小組開展研究工作,對發行法定數字貨幣進行論證。2015年,形成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基本框架,初步解決了發行環節的技術、法律、金融影響等問題。2016年7月,開始研發基于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原型。此后,法定數字貨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2017年,正式成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2018年,數字票據交易平臺試運行成功;2019年8月,確定采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體系。2020年8月,法定數字貨幣將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區進行試點測試,并計劃未來2-3年在全國范圍推廣。
2.法定數字貨幣對支付體系的影響
2.1 削弱了傳統貨幣功能
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銀行提供多種支付形式,例如遠程支付、即時支付結算;第三方支付平臺,利用二維碼實現了線下支付,提高了支付效率。面對這種情況,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有助于構建廣覆蓋、多層次的支付體系[1]。與此同時,傳統貨幣支付雖然操作便捷,但是無法完成遠程支付、跨時空支付,因此會削弱傳統貨幣的支付功能。
2.2 優化了整個支付系統
宏觀角度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能對整個支付系統進行優化。基于傳統貨幣支付的缺陷,央行向私人機構讓渡貨幣的部分特性是暫時性的,推出法定數字貨幣后,就能降低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依賴性,提高央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其一,法定數字貨幣可拓寬支付網絡,兼具便利性和安全性;其二,法定數字貨幣可解決現金缺陷,例如發行現金成本高、偷稅漏稅等。
2.3 有助于社會節本增效
將法定數字貨幣用在金融資產的支付結算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我國目前的債權、非標準化股權、貿易融資、金融衍生品等交易,因中心化程度低,導致結算時間長[2]。如果引入法定數字貨幣,這些交易直接使用法定數字貨幣支付結算,就會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從相關研究來看,有學者提出在數字票據交易平臺上,利用法定數字貨幣進行清算結算,并配合完善的管理機制,可以顯著簡化票據交易流程,節約中間成本。
3.發展法定數字貨幣的建議措施
可見,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和使用是一把雙刃劍,對支付體系既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影響。發展法定數字貨幣時,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措施:
3.1 加強技術研發力度
法定數字貨幣能否順利發行、正常流通,基礎是有先進的、完善的技術支持。其一,開展研究工作時,要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依據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系統,進行技術研發、試驗、論證,突出法定數字貨幣的特點和優勢。具體操作上,可以從第三方支付、私人數字貨幣等方面汲取經驗,找到便利性、安全性的平衡點。其二,為了減少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阻力,央行除了試點測試以外,還應該向全社會進行宣傳,在支付結算、流通、監管等基礎設施上提前布局,從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推進,為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廣使用打下基礎[3]。
3.2 控制發行環節風險
不論何種貨幣,在發行環節均會產生一定風險。法定數字貨幣是一種新型的貨幣形式,它的出現會沖擊目前的金融體系,對貨幣政策的制定產生影響,對投資、消費、資金管理等行為帶來影響。在這方面,其一央行應對法定數字貨幣在發行、流通、回籠等環節的風險進行科學評估,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最大程度上減輕對整個金融系統的影響。其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不可避免地影響銀行的傳統業務,降低盈利能力和利潤水平。對此,應積極推動商業銀行創新金融業務,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制定出和法定數字貨幣相關的產品服務,幫助商業銀行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助力銀行平緩渡過轉型期。
3.3 創新市場監管體系
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對市場監管工作也提出新要求,只有創新監測、監管工作,才能保證法定數字貨幣體系有效運行[4]。其一,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相伴而生,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也會潛藏風險要素。而傳統的貨幣監管體系,不滿足法定數字貨幣的監管需求,央行必須與時俱進,對監管理念、方式、手段進行變革創新。其二,法定數字貨幣在市場流通時,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和信息,監管部門應該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監管,輔助監管部門制定政策和管理決策。其三,明確央行在法定數字貨幣流通上的主體責任,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風險進行識別、預警,積極主動地應對風險事件。
4.結語
綜上所述,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是發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條件,雖然削弱了傳統貨幣功能,但優化了整個支付系統,有助于社會節本增效。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應加強技術研發力度,控制發行環節風險,創新市場監管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任麟祥,石麗娜.法定數字貨幣的影響分析與發展建議[J].時代金融,2021(10):49-51.
[2]鄧紅霞,張曉敏,劉小華.普惠金融視角下法定數字貨幣思考[J].金融博覽,2020(9):60.
[3]王凱.法定數字貨幣的慣性效應及其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0.
[4]姚前.法定數字貨幣的經濟效應分析:理論與實證[J].國際金融研究,2019(01):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