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城市化的快速建設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涌入城市,隨之而來的則是不得不面對的居住問題,居住困難難以有所保障也成為影響城市發展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對解決外來人口城市居住的困難及保障進行簡要分析探討。
關鍵詞:外來人口;城市居住;困難;保障
前言:城市化快速建設發展過程中,外來人口城市居住困難屬于長期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對社會經濟發展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外來人口城市居住問題屬于外來人口城市生活中所面對的最為重要的基本問題。外來人口城市居住問題若是無法得到妥善合理解決,勢必會對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鑒于此,外來人口城市居住問題也顯得尤為重要,關乎城市社會發展全局,屬于社會發展需要高度關注和深入研究的重點課題。
一、外來人口城市居住困難現狀
(一)居住時間長期化
城市化快速發展,外來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居住時間方面則凸顯出長期化特點。基于全國范圍分析,當前,城市流動人口占比依然較高。針對城市外來人口,主要為城市居住時間超過5年,以北京為例,2016年,外來人口規模約807.5萬,2017年,外來人口規模約794.3萬,2018年,外來人口規模約764.6萬,2019年,外來人口規模約745.6萬,2020年,外來人口規模約841.8萬。城市外來人口數量之大,以致于住房需求變得十分緊張。同時,針對城市外來人口,更多的則是全家遷入,以至于居住時間更具長期化特點,城市居住需求更加迫切[1]。
(二)獲得住房途徑相對單一
針對城市居民,以租賃方式解決住房需求,或是購置分配公房、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等,以解決住房需求。不過,針對城市外來人口,由于高房價、低工資等因素影響,除單位宿舍,多通過租賃房屋的形式,解決城市居住需求。
(三)居住條件較差
針對城市外來人口,人均房間以及居住面積上,存在明顯的不足。有關外來人口住房,基本生活設施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以北京為例,外來人口中,居住時間超過半年的家庭,達到49萬多戶,其中大部分居住條件多為平房,住房空間上,人均1.14間,而全市平均水平則約為2.3間;住房面積上,人均10.16㎡,而全市平均水平則約為20.3㎡。同時,基礎設施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完善,居住條件相對較差。
(四)居住環境封閉、獨立
針對城市外來人口,一部分居住生活在城市中心區域,而大多數則居住生活在城郊或是城鄉結合部,居住環境上,存在明顯的封閉和獨立。即便外來人口居住生活在公寓宿舍或是外來人口聚居區,同城市文明也缺乏深入接觸。除此之外,即便居住生活在城市中心區域,或是購置城市住房,外來人口依然有利于城市主流社會之外,這也同戶籍制度存在一定的關系。
二、外來人口城市居住保障策略
(一)分層考慮住房需求
基于平均水平而言,城市外來人口中,整體工資水平并不高,不過,其中一部分則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鑒于此,面對外來人口住房需求,政府部門需對層次性做出重點考慮。針對具備一定消費能力的外來人口,可通過市場化手段,以經濟利益為驅動,促使房地產開發企業能夠迎合其消費需求;而針對中低收入層面,則需以小戶型住房為標準,使其需求可以得到基本滿足,不過,并非等同于建設經濟適用房,從而解決住房困難,有關經濟適用房建設,應當重點考慮城市居民;針對低收入層面,可對城市住房租賃制度作出進一步優化完善,為其提供相應的租賃住房,從而使城市居住困難可以得到一定的環節。
針對城市外來人口,表現出居住聚集以及工作聚集等明顯特點。所以,政府部門需對特點加以重點關注,以此對其城市居住困難作出妥善合理解決,如產業園區規劃期間,對住房問題做到綜合考慮,位于周邊區域,建設相應的員工宿舍。運作期間,政府部門應重點關注市場化模式與力量,確保承建方式合理,如政府部門主導,以租金收取模式為主,或是由企業自行承建[2]。
(二)重點推進“城中村”改造
城市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城中村”成為特殊的存在,對城市發展也產生相應的制約影響。政府部門實施城市更新與經營土地以及動拆遷等環節,部分“城中村”建筑征收拆除,加快城市改造的同時,使城市建設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政府利益得以保證。不過,“城中村”的存在,能夠為外來人口城市居住提供一定的保障,對彌補各層次住房需求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鑒于此,制定城市建設發展規劃期間,政府部門務必對“城中村”改造加以重點關注,對“城中村”所處區域,在規劃編制與審查、報批方面做到嚴格管控。而有關“城中村”改造,需采取科學統籌規劃,有關部門需保持密切配合,協調聯動。
(三)逐步取消戶籍制度
有關戶籍制度,作為重要的戶口管理制度,具體涉及涵蓋戶口登記、統計和遷移等方面。依托戶籍制度,對社會主義建設以及社會安定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不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優化完善,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戶籍制度也暴露相應的不足和弊端。針對戶籍制度,盡管改革實施已有一段時間,不過,具體效果并未達到預期,主要是因為戶籍改革并非只是紙張上的改變,重點在于改變戶籍附著地既得利益,唯有對此作出有效剝離,方可使戶籍制度改革真正獲得成效,為外來人口城市居住提供相應的保障。鑒于此,政府部門務必重視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保障社會安定和諧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解決外來人口城市居住困難并非易事,屬于系統工程,而根本實質則在于不斷提高城市外來人口的平均收入,提高整體消費能力,唯有如此,方有可能使城市居住困難得到一定的環節,為其提供相應的保障。同時,外來人口城市居住問題的妥善合理解決,需政府部門、社會制度與城市人口的共同努力,為外來人口城市居住提供相應的保障,以此促進城市社會的安定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采萱.城市外來流動人口居住狀況滿意度的調查——以上海市寶山區為例[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3(002):53-58.
[2]趙勇.大城市外來人口居住現狀及改善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1,000(01):3-3.
作者簡介:
胡瓊瓊(1990.02-),女,漢族,安徽宿州人,海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現就職于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規劃部(學術研究雜志社) 助理實習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經濟學、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