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鐵路運營里程的快速增長,鐵路運營安全的難度和要求越來越高,鐵路沿線環境成為影響鐵路運營安全的重要因素。淄博市市內鐵路數量多、里程長,沿線環境復雜多樣,影響鐵路運營安全的問題時有發生。開展鐵路沿線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可有效優化鐵路沿線環境,為鐵路安全運營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對淄博市鐵路沿線綜合治理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研究探討下一步發展對策。
關鍵詞:鐵路;環境;綜合治理
隨著我國鐵路事業的不斷發展,鐵路運營里程飛速增長,截止2020年底,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達3.79萬公里,較2015年末的1.98萬公里增長近1倍。隨著運營里程的不斷增長,鐵路沿線的環境安全成為影響鐵路運輸安全暢通的重要因素,在保障鐵路運輸安全和暢通,保護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促進鐵路運輸業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1]。對一個城市來講,改善提升鐵路沿線環境既是環境問題、形象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經濟民生問題。全面提升鐵路沿線環境迫在眉睫,也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 淄博市鐵路沿線環境問題現狀
淄博市境內鐵路數量7條,總里程達到304公里,遍布全市10個區縣,涉及25個鎮辦、156個村居,既有高鐵、客專線路,又有普速鐵路開放線路;既有平原線路,又有山區、礦區線路;既有新建線路,又有老舊線路;既有設置護路房的專人巡護線路,又有屬地承包制線路。情況多樣,環境復雜。基于以上原因,鐵路路外事故、行人上道擋道、飄浮物掛網、沿線燒荒點火等影響鐵路安全運行事件時有發生。據統計,2020年,全市發生行人上道擋道事件292起,沿線燒荒點火29起,影響311輛列車正常運行。開展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2 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推進做法
2.1高位統籌、高標定位。全面部署推進鐵路沿線環境問題整治。市委、市政府把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作為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高位統籌、高標定位、強力督導推進。市委書記、市長分別擔任濟青高鐵和膠濟客運路長,持續對路域環境進行檢查督導。要求創新思路、主動作為,打造大色塊、大飄帶的生態美麗景觀線,并統籌抓好沿線散亂污企業、違法建設、建筑垃圾等治理,確保沿線環境整治大見成效;要突出問題導向,圍繞治臟治亂、景觀提升、安全治理等重點,對沿線整治進行科學統一規劃、高標準推進實施。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統籌、高標定位,主要領導的親自督導推動,為全市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組織領導保障。
2.2理順體制,明確分工。市委政法委、市城市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建立工作機制,由市委政法委書記、分管副市長共同擔任工作召集人,明確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及責任分工,專門成立市環治辦,全面負責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的日常工作。市環治辦設在市城市管理局,抽調人員集中時間、集中地點、集中辦公;各區縣、鎮辦均成立專門機構,全面理順了市、區、鎮三級工作體制;各成員單位也設立了工作專班,明確了責任人和聯絡人。從環治部門專業管理到區縣屬地管理,再到責任部門行業管理,全面建立多部門、多層次聯動機制,實現聯手聯治,同向發力。
2.3完善機制,狠抓落實。建立領導推進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市環治辦主要負責人多次采取“四不兩直”方式,直奔現場,一線暗訪督導,對重點難點問題下發督辦單,要求限期整改;各區縣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每周拿出專門時間一線指揮調度,層層傳導壓力,協調解決人、財、物問題;各區縣環治辦、鎮辦主要負責人緊盯問題整治現場,“一案一策”,逐件落實。建立督導督辦機制。市城市管理局作為全市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牽頭部門,帶頭落實責任分工,成立由縣級干部任組長的專項督導小組,實行“一線工作法”,每周到掛包區縣實地對接,跟蹤督辦,全面掌握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困難。住建、交通等工作機制成員單位,結合本系統本行業實際,積極開展行業督導,全市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形成了良好的聯動。建立日調度、周總結、月考評機制。市環治辦建立微信工作群,突出“短平快”理念,每天調度區縣整治進展情況,匯總排名通報;每周總結進展情況、督導情況、路地對接情況等,有針對性開展綜合協調、重點督辦等工作,每周編印2期工作戰報,全面展示整治動態,推動形成比學趕超良好氛圍。
2.4密切路地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鐵路沿線環境問題整治工作中,地方政府充分尊重、聽取鐵路部門整治意見建議,把鐵路部門指導貫穿于整治全過程。整治前,路地雙方現場會商,共同商定整治辦法;整治中,及時對接鐵路部門查驗,確保符合整治標準和要求;整治后,路地聯手評估驗收,雙方確認銷號。針對整治工作中個別標準不清問題,環治部門要會同鐵路部門,及時出具彩鋼板房加固、限速限重標志設置等標準,為整治工作提供重要參考。路地雙方的密切配合、雙向聯動,有效保障了整治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2.5集中攻堅,快見成效。市、區、鎮各級責任部門主要領導帶頭,全員上陣,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力量、集中投入,全面下沉到整治一線,倒排工期,限期整治,對整治進展慢的區縣、對難點問題重點督導督辦,全面打響鐵路沿線環境問題整治“攻堅戰”。今年以來,全市投入資金1016萬余元,砍伐(修剪)危樹3萬余棵,拆除違建7千余平方,加固(清理)飄浮物64萬余平方,清運垃圾9千余立方,整治倒落侵限16處,設立安全警示牌5處,清理危險物品場所5處,整改橫跨鐵路線纜6處。同步推進鐵路道口安全和上跨橋護欄問題整治,對全市每個鐵路道口和上跨橋逐一進行調研,與鐵路部門進行專門工作對接,路地雙方反復現場勘察,溝通交流意見。全市29個道口全部完成整治意向協議簽訂工作,24處上跨橋護欄完成安全檢測和提升改造設計。
3 淄博市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存在的問題
3.1問題易發多發。全市鐵路線路多、里程長,尤其是普速鐵路達不到安裝護欄的標準,在山區農村等群眾聚集居住區域,行人上道擋道、沿線燒荒點火、堆放垃圾、放養牲畜等問題易發多發,管理難度大。
3.2整治資金投入不足。在整治工作中,大多數問題由負責具體整改的鎮(街道)負責,普遍面臨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鐵路道口的“平改立”改造和上跨橋護欄加固,資金需求量較大,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大。
4 淄博市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推進對策
護路就是護平安,護路就是護形象,護路就是護發展。對于淄博這個正面臨鳳凰涅槃、加速崛起的老工業城市而言,做好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充分發展好鐵路交通,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4.1建立路地“雙段長”工作機制。鐵路部門和地方政府建立路地對應的四級“雙段長”機制。一級為地市級“地方段長”對應鐵路集團公司“鐵路段長”,二級為區縣級“地方段長”對應鐵路工務段級“鐵路段長”,三級為鎮辦級地方段長”對應鐵路車間級“鐵路段長”,四級為村(社區)級地方段長”對應鐵路工區級“鐵路段長”[2]。建立“雙段長”工作機制,目的是搭建一個促進路地雙方溝通交流的平臺,打通“堵點”,理順環節,實現路地雙方的良好互動。實現鐵路沿線環境整治常態化、長效化管控最有效手段就是“雙段長”機制,路地雙方聯合開展會商、巡線等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把安全隱患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要用好、用活、用實這個平臺,嚴格按照要求每季度召開二級“雙段長”對接會,每月召開三級“雙段長”對接會,區縣環治辦要發揮好牽頭作用,及時組織、督導鎮辦會同鐵路部門召開對接會。通過聯合巡線、碰頭、會商、現場辦公等多種方式,建立起“各方負責、共同關心、分工明確”的路地聯防責任體系,有效推動鐵路沿線環境整治的常態化、長效化管控。
4.2抓好重點問題整改。針對道口改造。在完成簽訂意向協議基礎上,會同鐵路部門商討具體改造辦法,按照“一案一策”的原則,明確路地雙方的責任劃分、投資劃分,以及相應的整治預算、完成時限等,納入區縣重點項目和資金盤子,有序開展“平改立”工作。針對上跨橋護欄加固。委托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和設計部門,進行鑒定和整修設計,在鐵路部門的安全監控下,統籌安排施工,徹底消除橋梁安全風險[3]。針對日常管控。以落實“雙段長”責任機制為契機,聯合鐵路部門進村莊、進企業、進學校,講解、宣傳鐵路安全政策,營造愛路、護路的良好氛圍。
4.3抓住機遇,密切路地配合,形成合力,齊抓共治。現在,全國上下、中央地方、路地雙方都在集中開展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鐵路部門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尤其是在道口改造方面,出資力度大,主體建設工程基本全額出資,對地方負責的施工內容,也給予很大程度的資金補助。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地方政府要積極主動地與鐵路部門對接商討,聽取鐵路部門意見建議,統籌做好征地拆遷、群眾維穩等工作,營造穩定、有序的整治氛圍。路地雙方要進一步公平、合理地劃分責任,劃定投資,快速開展施工建設,徹底根治道口安全和上跨橋安全隱患。進一步聯合聯動,協同推進,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全面打造“安全有保障、衛生無死角、觀瞻有形象”的良好運營環境,實現鐵路事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認真學習貫徹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依法加強鐵路安全管理的通知[Z].鐵總安監〔2013〕119號:1-2.
[2]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關于建立全省普速鐵路雙段長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Z].2020:2-3.
[3]平安山東建設領導小組護路聯防組.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普速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Z].護路聯防組〔2020〕4號:2-4.
作者簡介:
李楠(1982-),男,漢,山東淄博人,本科,主要從事環境整治、城市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