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有理數的加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比較難以掌握,尤其是學生剛剛接觸負數,所以理解起來比較吃力,特別是正負號的選取,學生更是一塌糊涂。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這節知識,在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我巧用學生生活中的經歷來引導學生發現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下面我將對我的教學過程進行一個分享。
首先,我將對地方民情進行分析。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這里的學生都來自農村,他們多數人都生活在農村,自身家庭條件有限,學習條件弱,導致學生基礎較弱,尤其是數學學科,底子薄,往往在有理數的運算這節掌握不好。最后到后面的相反數、合并同類項及化簡求值等內容的時候,學生就會出現呢非常模糊的現象,最后學生越學越昏,最后就放棄學習數學。這里學生的生活圈子也不廣,沒有到過大城市,也很少與外界接觸,更多的生活圈子就是跟隨自己的父母或爺爺奶奶到田里地理干活,然后再將自己家種的水果和蔬菜盤到本地的街上來販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家長還會去跟小商販批發一些商品來販賣,久而久之,這里的學生也接觸到一些商品販賣的規則,我于是就巧用這個生活經驗,巧妙解決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加法的困難。
其次,很好的把握情景創設。第一、在上新課之前,先回顧上節的正負數及正負數的表示,因為本節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正負數的表示。第二、復習一下分數的大小比較及分數的加減法,特別是巧用分母為“1”;分數的運算一直是中學生的一個軟肋。第三就是探索新知的環節:讓學生當老板來作生意,引導學生如何來記賬。提醒學生我們在作生意的時候,有賺錢的時候,也有虧本的時候,我們已經學過正數和負數,賺錢就記為正(+),那虧本呢?虧本就記為負(-)。將學生分組進行搶答和討論,使學生即可以產生競爭的意識,又可以有討論的空間。
讓學生完成下面問題:
1、昨天作生意賺了1000元記為“+1000”,那么今天虧了800元又該怎么表示?兩天的利潤合起來是虧本了還是賺錢了?
2、昨天虧本2000元怎么表示?今天又虧本1600元該怎么表示?兩天一起是虧本還是賺錢?若賺錢則賺了多少?若虧本則又虧了多少?
在此基礎上,我們一起來完成下表,看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提醒學生賺錢記為正(+),虧本記為負(-),算算下面的利潤,看看是虧本還是賺錢?若虧本則虧了多少?若賺錢則賺了多少?
讓學生完成上表,并討論是怎么算的?
學生總結運算的方法:第一組數據學生算出為+500元,因為學生可以快速發現兩天都賺錢,最后的總利潤肯定是賺錢,所以結果肯定是賺錢,結果只能記為“正”。第二組數據學生算的結果為—700元,因為學生發現兩天都虧本,所以結果肯定是虧本,結果只能記為“負”;昨天虧本470元,今天虧本230元,兩天共虧本700元,記為“—700”元。第三組數據中昨天虧本560元,今天賺了400元,學生發現560>400也就是虧本的錢比賺的錢多,最后的利潤只能是虧本,結果只能記為負“-”;虧的錢為560—400=160元;最后的利潤為“—160”元。第四組數據中學生發現昨天賺錢900元而今天則是虧本720元,賺的比虧的多(900>720),最后肯定是賺錢,記過只能記為正“+”;賺的錢為900—720=180元,最后的總利潤為“+180”元。最后一組數據中學生發現賺錢和虧本的都是361元,最后的利潤只能為“0”。
接著,歸納提升。你是怎么樣算的?第一組都是賺錢,所以最后的結果為正“+”,把連個正數相加,可書寫為+(300+200)=+500。第二組都是虧本,所以最后的結果為負“—”,把兩個正數相加,可書寫為—(470+230)=—700。第三組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最后的總利潤為虧本,所以結果記為負“—”,并用大正數減小正數,可書寫為—(560—400)=—160。第四組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最后的結果是賺錢,利潤記為正“+”,再用大正數減小正數,可書寫為+(900—720)=+180。最后一組數據發現利潤為“0”,可書寫為361+(—361)=0。
跟著,提升總結。上面提到的正數其實就是對應數字的絕對值,符號相同的時候,最后的結果符號也沒有改變;符號不同的時候,最后的結果取的符號都是絕對值大的,再用大絕對值減去小絕對值。幫助學生總結結論,得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兩數相加,符號(正負號)相同,符號(正負號)不變,絕對值相加;符號(正負號)不同,符號(正負號)取絕對值大的,再用大絕對值減去小絕對值。
注意:兩個有理數相加,“一觀察,二確定,三求和”,即首先判斷加法類型,再確定和的符號,最后確定和的絕對值,有理數加法法則及其應用;特別注意異號相加的情況。
最后一組數據,可以得出相反數的第二種定義方法。兩數之和為“0”,則兩數互為相反數。
2.某潛水員先潛入水下61米,然后又上升32米,這時潛水員處在什么位置?
3.有5筐蔬菜,以每筐50千克為準,超過的千克數記為正,不足記為負,稱重記錄如下:+3,-6,-4,+2,-1,總計超過或不足多少千克?5筐蔬菜的總重量是多少千克?
(四)課堂小結:兩個有理數相加,“一觀察,二確定,三求和”,即首先判斷加法類型,再確定和的符號,最后確定和的絕對值,有理數加法法則及其應用。注意異號的情況。
(五)作業布置:P38習題2.5第一大題。
板書設計
有理數的加法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2、相反數的第二種定義法
3、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滿足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