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鼎 賈辰夫
摘要:現澆模板施工技術作為建筑施工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工程建設質量與施工安全性。所以,需充分結合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具體特征,參照施工圖紙制定科學的施工規劃,避免出現施工問題,提升建筑施工的順暢度,最終憑借良好的現澆模板為建筑施工穩定性創造有利條件,便于為同行業施工項目給予借鑒。
關鍵詞: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應用
伴隨著建筑高度的逐漸增加,在施工過程中所需應用的建筑模板高度也在逐漸增加,而這勢必會導致出現模板重心不穩定現象,增加施工難度和風險性。為保障建筑施工作業安全,施工單位需全面優化現澆模板工程施工技術,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施工模板質量,而且有助于保障施工安全性和穩定性。
1建筑工程模板工程
模板是混凝土澆筑的重要構件,搭建木板結構,將拌制后的混凝土漿料灌注其中,可得到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任何結構,以此構建完善的混凝土結構,提高工程質量。模板的尺寸、規格各不相同,形成的混凝土結構也會存在差異,但利用模板制作混凝土構件,可降低施工難度,加強結構的穩定性,也便于作業人員落實管理工作,實現對施工過程的科學管控。模板施工技術隨著建筑行業發展、技術水平的提高,也得到進一步完善,在目前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建筑工程模板以散支拆木模板和定性木模板這兩種為主,隨著社會的進步,建筑要求的提高,這兩種模板形式已經逐漸與現代發展相脫節,無法滿足如今建設要求。而在新型技術材料的影響下,對傳統模板工藝加以轉型和升級,以工具式模板等方式完善模板施工技術,確保構件與工程要求間的契合度。同時在模板成型過程中,要對其強度和剛度加以科學把控,加強模板連接位置的緊密性,以免影響后續澆筑效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2現澆模板施工原則
其一,針對性。在不同工況下,現澆模板施工技術需要結合設計圖紙有針對性的制作模板,一要考量建筑物承重能力;二要分析施工細節,始終按照實現設計好的施工規劃完成模板制作與安裝任務,防止肆意更改施工步驟,影響現澆模板施工效果;其二,簡化性。為避免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較為復雜,拆除量較大,需按照簡化操作的方式減少施工工序,實現現澆模板的高效施工;其三,嚴密性。在應用現澆模板施工技術時,需要確保模板之間的連接具備嚴密性特征,避免建筑工程發生漏漿狀況,破壞建筑物穩定性;其四,專業性。現澆模板施工技術離不開人員支持,故而應保證施工人員深度掌握施工技巧,并在施工初期實施現場考察,最終在專業的技術與人力輔助下,突顯出建筑工程的環保價值。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因其與施工安全性與建筑物穩固度均有著密切關聯,故而在實踐應用期間,應依據上述施工原則逐一落實施工內容,實現建筑工程的高品質建設。
3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運用策略
3.1學制作現澆模板
首先,在準備環節,需精準測量現澆模板所需數據,如混凝土澆筑位置、水平軸線等。之后確定模板材質,并充分結合施工場地的特點合理布局,以免發生施工問題,造成施工單位承擔嚴重的經濟損失。其次,還應安全搭設腳手架等施工工具。在高度高于25m且未超過50m時,腳手架可借助連墻桿等構件縮小間距。若超出50m,此時應運用雙立桿形式緩解荷載力,以免發生安全事故。最后,需參照建筑物施工要求制作適合尺寸的模板。同時,還應注重模板制作過程中使用材料的質量,如隔離劑,針對混凝土澆筑制作的模板需先行實施灑水養護,并且還應科學配制模板制作原料的比例。以現澆墻模板為例,在制作時,可借助56:27:8或65:33:12的比例配制磷石膏粒料、塑脂粉與膠料,其中磷石膏粒徑需低于23μm且高于21.5μm。確保制成的現澆模板符合建筑施工要求。
3.2注重梁柱安裝效果
在現澆模板制作完成后,需將其安裝于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一方面,施工人員需先行測量模板梁柱結構,確定是否與模板尺寸相互匹配,以免出現拉線問題影響現澆模板施工安全性。另一方面,在模板安裝環節,施工人員還需做好校正工作,確保梁柱模板與建筑物混凝土結構尺寸保持一致。由于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專業性要求較高,為避免梁柱模板安裝失效,還需聘請專業人員對施工人員予以指導,始終將梁柱模板的間距控制在30cm范圍內,并且需要預留縫隙,便于后期準確調整間距,確保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體現出真正的價值,為建筑施工安全與穩定性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此外,在模板安裝階段,還可借助架子管在模板內外兩側進行固定,其內側間距應處于60cm左右,外側宜保持在90cm。同時,還應在模板安裝后對其位置進行檢測,一旦發生移位問題,需立即展開糾正,根據工況要求判斷混凝土澆筑中拉桿是否需要抽離,在驗證現澆模板關聯節點、頂部標高等數據無誤后,需確定現澆模板安裝成功。
3.3妥善處理施工縫
在現澆模板施工過程中,需要針對施工縫實施封堵處理,以免施工縫預留空間較大,導致雜質誤入影響建筑結構的穩定性。一般而言,在施工縫處理階段,可采用布置鋼筋網的形式完成加固任務,并保證模板中所使用的木條寬度低于0.25cm且高于0.13cm。同時,施工縫處理后,其寬度應保持在100mm到150mm范圍內,若不符合統一標準,應二次予以加固。此外,還可采用添加界面劑的方式,增加現澆混凝土模板的粘合力。在選用界面劑時,其抗拉強度應為200%純水泥漿。而且還可運用分級配制的方式,將施工縫2m處的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分級設計,而且也可運用止水帶在施工縫兩端予以防護,其鋼板止水帶厚度可設置在2mm左右,最終憑借止水帶等結構降低漏漿滲水等事故的發生率。因此,施工縫的處理是保障現澆模板施工質量的關鍵要素,理應加強施工縫管理效果,確保現澆模板施工技術為高品質建筑物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3.4實施合理化拆除
在建筑施工階段應用現澆模板施工技術時,需要在后期對其進行拆除,以此確保混凝土結構滿足高強度建設要求。在拆模階段,一要注重拆模時機;二要實現拆模后的合理養護,以免發生開裂問題,造成建筑結構失去原有性能。在施工人員評判現澆模板是否達到拆模標準時,可采用涂刷脫模劑的方式,在其內部涂刷一層脫模劑,若干燥后并無明顯粘連現象,可對其予以拆除。常見的脫模劑有水性脫模劑等,并且還應在外界氣候條件處于15℃情況下進行拆模,以免溫度不適宜,致使現澆模板混凝土強度受損。若溫度超出額定標準,可適當延長拆模時間,靜待12h拆除模板。同時,在拆模后,施工人員需借助強度測量工具對其抗壓強度予以測量,務必將其提升至10MPa。在選擇拆模設備時,多以電鉆、斧子、撬棍為主,參照現澆模板施工方案確定拆模方法。以墻體模板為例,在其抗拉強度高于4MPa時,借助撬棍對其下口處予以破拆,并搭配著錘子對其進行施壓。在這期間,應防止墻體受到損壞。具體的拆模順序應根據安裝順序的反向步驟予以處理,最終經過拆模后,可保證建筑結構性能良好,實現建筑優化目的。
4結語
鑒于模板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就應當加大模板施工的研究力度,更新技術手段,把控材料質量及施工流程,構建安全防護措施,以改進模板施工的整體效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數。
參考文獻:
[1]朱新圓.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建筑工人,2020,41(11):20-23.
[2]吳業奎.現澆模板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18):179-180.
作者簡介:王盛鼎,男,沈陽市人,研究方向:建筑施工。
賈辰夫,男,沈陽市人,研究方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