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貴忠,彭小強,唐文東,饒 盛,廖家旺,蔡岳峰
(1.中化現代農業(湖北)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430000;2.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上海200030;3.中化現代農業(湖南)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410000)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小龍蝦的消費市場逐漸形成規模;進入21世紀,人們加大了對養蝦田的立體綜合開發力度。蝦稻共作屬于一種“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1],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蝦[2]。該模式成為重要生產模式之一。
近年來,湖北的江漢平原、鄂東平原等主要蝦稻共作產區,養蝦和種稻的平均投入和產出如表1所示。蝦稻共作田中,蝦溝與可種稻面積比約為3∶7。

表1 蝦稻共作中養蝦、種稻的平均投入與產出統計表
從上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蝦稻共作中,小龍蝦的毛收入和純收入均超過總毛收入和總純收入的75%以上。
1.2.1 種稻對養蝦的影響
1)種稻對養蝦的有利影響。①遮蔭降溫:蝦稻共作田間7~8月水稻處于分蘗至孕穗期,秧苗個體大,遮擋了陽光,改善了田間小氣候,對小龍蝦的生長十分有利。②曬田改良土壤環境:水稻在營養生長末期必須有一個曬田結扎的過程,這一被動的曬田過程改善了土壤的通氣狀況,使更多的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減緩了土壤的氧化速度,對小龍蝦的生長十分有利。③提供飼料:水稻收獲后稻樁上長出的再生秧苗、稻草腐爛時繁殖的大量微生物等,是小龍蝦的重要食物。④增大養蝦的立體空間,擴大小龍蝦的活動場所:生長的稻株及田間留存的35 cm~40 cm的稻樁,增加了養蝦的立體空間,擴大了小龍蝦的活動場所。
2)種稻對養蝦的不利影響。①稻草在灌水浸泡時會產生污水:在秋季蝦稻田回水時,稻草被水浸泡后,會產生紅褐色的污水,影響小龍蝦的生長,須及時處理。②對小龍蝦回蝦溝形成阻礙:因為秧苗的阻礙,田間降水時部分小龍蝦不能及時退回蝦溝,會造成少量的小龍蝦意外死亡。③濫用農藥對小龍蝦造成傷害:對蝦稻田水稻進行病蟲草害防治時,部分農戶或因安全意識不強或貪圖便宜,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常導致小龍蝦中毒死亡。
1.2.2 養蝦對種稻的影響
1)養蝦對種稻的有利影響。增加田間土壤的有機質:小龍蝦在田間活動,食物的殘渣、排泄的糞便、蛻下的表皮、死亡的殘體等最終會回到土壤中,增加田間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對水稻的提質增產、降本增效有很大的幫助。
2)養蝦對種稻的不利影響。①小龍蝦啃食水稻秧苗:小龍蝦是雜食性的動物,喜歡啃食幼嫩的水稻秧苗和分蘗,若管理不當,會造成缺苗斷壟,啃食情況嚴重的田塊須重新栽種。②造成土壤中有害氣體含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等:小龍蝦的食物殘渣、糞便等有機物在腐爛、分解時會產生H2S、CH4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在田間養小龍蝦持續灌水的狀態下,不能及時排放到空氣中,部分進入土壤,使土壤容重降低、pH值升高;在該條件下生長的水稻容易形成僵苗,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須及時對癥處理。養蝦10年土壤容重的實際變化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同一地塊10年蝦稻田耕作層土壤容重變化量(潛江市農業局資料)
理清了養蝦和種稻的關系,為蝦稻共作模式中的水稻的品種選擇、播期確定等指明了方向。
常規的人工插秧、拋秧、直播、機插等種植方法,均適用于蝦稻共作模式中的水稻種植。
只有確定了小龍蝦的騰田時間、水稻的種植方法,才能確定當季該田塊水稻的品種、播期;影響當季具體田塊騰田時間及水稻播期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2.2.1 當年的氣候
春季氣溫回升的早晚,會大范圍影響當年當地小龍蝦投苗、喂食的時間,進而影響騰田時間及水稻播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受氣候因素的影響,不同年份田塊騰田時間最大差距可達15 d以上。
2.2.2 當年小龍蝦的價格
如果小龍蝦的價格堅挺(要求規格也會放寬),農戶日捕蝦的數量會增加,騰田種稻的時間就會提前;反之,騰田種稻的時間就會推遲。
2.2.3 農戶的養蝦技術
長江中下游區域,小龍蝦的養殖有“五月魔咒”(又稱為“五月瘟”)的現象。養蝦技術稍差的農戶不幸“中咒”,導致5月后小龍蝦大量死亡,只能被迫提前騰田種稻;養蝦技術好的農戶能夠平穩地將正常密度的小龍蝦喂養至6月底,為了博取高價甚至可以喂養至7月中旬才騰田種稻。
2.2.4 其他因素的影響
如2020年春季突發新冠病毒疫情,前期飼料投喂不及時,后期疫情影響了人們對小龍蝦的消費。所以,2020年,小龍蝦的騰田時間比正常年份推遲了15 d~20 d。
2.2.5 不同的種稻方法,影響水稻播期和品種選用
直播沒有秧齡期,人工插秧的秧齡期為26 d~32 d,機插的秧齡期為16 d~20 d。因此,即便是同一田塊,采用不同的種植方法,水稻的品種、播期也有差別。
2.3.1 生育期合適
實際生產中,同一區域水稻的播期,根據需要自5月上中旬即可開始,最遲至7月中旬結束。所選品種的生育期與播種時間一定要相匹配,否則,輕則減產,重則絕收。長江中下游地區,自5月中旬至7月中旬播種的水稻品種,可依次選種Y兩優1號熟期、豐兩優4號熟期、晶兩優絲苗熟期、威優46熟期、金優207熟期、早稻翻秋種植的品種。
2.3.2 抗倒伏能力強
蝦稻共作模式中的水稻品種須選用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姿挺拔、基部節間較短的抗倒伏能力較強的品種。如果發生倒伏,小龍蝦就失去了稻樁的立體空間,因泥腳深,收割難度也會更大。
2.3.3 株高適中
經過多年多地的生產驗證,水稻平均株高在95 cm~115 cm之間較為合適。平均株高低于95 cm的水稻品種收割后,留下的稻樁過低,對養蝦不利;平均株高高于115 cm的水稻品種收割后,稻草量過大,田間回水后特別是開始浸泡時,產生的紅褐色污水過多,對小龍蝦的生長不利。
2.3.4 其他要求
在滿足以上條件的水稻品種中,盡量選擇米質相對優良及抗逆性相對較好的品種用于蝦稻共作田間的水稻種植。
2.4.1 蝦稻共作田間的水系特點
蝦稻共作田間,實現了一水養蝦種稻兩用。養蝦和種稻對水的需求不盡相同,因此,蝦溝和稻田是兩個既獨立又互相連通的水系;要達到上述目的,在稻田與蝦溝的交界處須培有結實的內埂,內埂至少30 cm×30 cm。此外,可在田塊灌水時設置攔截網,能減少雜草種子、小雜魚、魚卵進入田間,既減少雜草種子的基數,又降低對養殖小龍蝦的危害[3]。
2.4.2 蝦稻共作期間,水稻的管水措施
蝦稻共作模式中,水稻種植的全程管水措施:無水播種,露田立針;薄水勤灌,淺水分蘗;適時曬田,及時復水;足水含苞,間隙露田;有水抽穗,濕潤壯籽;適時斷水,及時收割。中期適時適度烤田,促進水稻健壯生長,增強稻株抗(耐)紋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能力[4]。
2.5.1 水稻的需肥規律
蝦稻共作模式中的水稻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與一般稻田的水稻是一致的,即N∶P2O5∶K2O約為2∶0.9~1∶2.1~2.5。
2.5.2 養殖小龍蝦對土壤肥力、pH值的影響
同一地塊,隨著養殖小龍蝦的年份的增加,土壤中有機質、氮、磷、鉀的含量及pH值會發生變化。潛江市農業農村局曾對同一地塊養殖小龍蝦前和養殖小龍蝦10年的土壤取樣檢測,肥力狀況及pH值變化如表3所示。

表3 同一地塊10年蝦稻田耕作層土壤基礎樣分析結果(潛江市農業局資料)
從上表的檢測結果可看出,隨著養蝦年份的增加,田間土壤養分會增加,pH值會升高。
2.5.3 蝦稻共作期間,水稻的全程施肥措施
1)施肥量的確定。一般田塊隨著養蝦年份的變化,水稻的全程施肥總量如表4所示,僅供參考。

表4 不同養蝦年份田塊,水稻的全程施肥總量(供參考)
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有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巧施穗肥、補施粒肥。①重施底肥:以計劃全程施肥總氮量的60%、總鉀量的40%、全部的磷肥作底肥。②早施分蘗肥:直播3葉1心期或莖葉除草雜草死亡后、機插立苗后、人插及拋秧在插拋后3 d~4 d,立即以全程施肥總氮量的40%作分蘗肥追施。③巧施穗肥:在水稻秧苗主莖進入幼穗分化第2期末以前,以計劃全程施肥總鉀量的60%作穗肥施用;長勢較差的田塊,施穗肥時可畝用3 kg~5 kg尿素與鉀肥拌勻后均勻撒施(須隨拌隨撒);在粒型上,以大顆粒的氯化鉀為宜。④補施粒肥: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2~3次葉面噴肥。
2.6.1 病蟲草害的發生特點
蝦稻共作模式中,水稻種植因為存在種植方式多樣、播期跨度大、蝦溝環繞形成特殊田間小氣候、農藥使用受限等影響,病蟲草害的發生具有獨特性。
1)雜草。使用機插、人插、拋秧等種植方法時,除草相對簡單。直播時蝦稻田雜草發生量較大,因為考慮到小龍蝦的安全,部分除草劑不會被使用,導致大部分直播蝦稻田間的稗草、千斤子等禾本科雜草發生嚴重,小部分蝦稻田間的莎草發生嚴重,闊葉雜草相對較少。
2)病害。蝦稻共作模式中,大部分水稻的生長期相當于晚稻,加上蝦稻田的田間小氣候、土壤性狀等影響,導致蝦稻田的如下病害發生重于一般田塊:僵苗、紋枯病、細菌性基腐病、稻曲病、穗頸瘟、枝梗瘟、谷粒瘟等。
3)蟲害。因為蝦稻田較一般田塊更加清涼濕潤,稻薊馬危害嚴重,兩遷害蟲的發生量也比一般田塊嚴重。
2.6.2 主要病蟲草害的防治措施
1)雜草防治措施。①要有正確除草理念:稻田特別是直播蝦稻田除草一定要有綜合防治的理念,不可單純依賴化學除草劑,要做到眼中有草、心中有苗;培育水稻壯苗使其早生快發,是搞好除草的關鍵;高手除草重培苗兼除草,中手除草邊除草邊提苗,低手除草懟著草往死搞,草未死,苗衰了;所以,前期的晾種、種子消毒、催芽、施底肥、封閉等一切的促壯苗措施,皆為除草的重要環節;田間苗占優勢則除草難度小,一旦田間雜草占優勢除草難度會成倍增加。②要正確地使用化學除草劑:蝦稻田機插秧,采用插前、插后二次封殺的方法除草,即結合整地施底肥、插后立苗(約機插后4 d~7 d)追肥時,分兩次使用掃茀特(30%丙草胺乳油)100 g/667 m2/次~120 g/667 m2/次的用量均勻撒施,讓田間水層自然落干;人插、拋秧在插拋后3 d~5 d,結合追肥用掃茀特100 g/667 m2~120 g/667 m2均勻撒施,讓田間水層自然落干;以上方法對單子葉雜草防效可達95%以上。③直播蝦稻田除草具體操作:播種時,反對啞谷下地(特殊情況除外),因為啞谷下地延長了出苗時間且前期不能封閉化除草,極易使田間形成只見草、不見苗的草荒現象;人工撒播時,要催芽至標準谷芽(根等谷長、芽半谷長),機播或飛播時要催至破胸,盡量排干田面明水后播種;播后24 h~72 h內均勻噴施掃茀特100 g/667 m2~120 g/667 m2進行封閉除草,田間濕潤管理至秧苗2葉1心后薄水層管理;隨后及時觀察雜草動態,根據田間具體情況,必要時須在直播后12 d~18 d內,在采取有效保護小龍蝦措施的前提下(主要是閘死田內埂),進行莖葉除草處理,用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防除禾本科雜草、氯氟吡氧乙酸防除闊葉雜草、苯達松防治莎草及部分闊葉雜草(具體用量,根據草齡及商品濃度而定);施藥前要排干水,趁晴天施藥,田間施藥后24 h~48 h復水,保水4 d~5 d,自然落干。
2)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①以預防為主:推廣使用25%的氰烯菌酯2 000~2 500倍液浸種10 h~12 h,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播前2 h~5 h,用銳勝(30%噻蟲嗪)按10 g藥劑與3 kg~5 kg稻種催出的谷芽混拌的比例進行拌種后再播種,此舉可有效防治水稻前期的惡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紋枯病、矮縮病、細菌性病害及稻薊馬等病蟲害;在抽穗前7 d~10 d,用康寬(20%氯蟲苯甲酰胺)10 g或亮泰(6%阿維氯苯)40 g~60 g+愛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50 ml+掃飛(80%烯啶·吡蚜酮)8 g/667 m2~10 g/667 m2,可防治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稻飛虱、稻薊馬等病蟲害。②在水稻生長全程中病蟲害的防治:紋枯病病株率達10%~15%時,用愛苗(30%苯甲·丙環唑乳油)20 ml/667 m2/次與愛可35 ml/667 m2/次~50 ml/667 m2/次輪換噴施防治;當田間或周邊出現水稻細菌性病害(包括基腐、心腐、鞘腐、條斑病和白葉枯病)時,須立即噴施獨定安(50%氯溴異氰尿酸)50 g或20%噻菌銅100 g/667 m2/次~140 g/667 m2/次等藥劑防治,針對發病田塊間隔4 d~5 d再噴一次;稻薊馬危害卷葉株率達5%~10%、稻飛虱百叢蟲量達1 200~1 500頭或蟲量達210~250頭/m2時,須用掃飛10 g/667 m2/次進行防治;防治螟蛾科害蟲時,可用康寬10 g或亮泰40 g/667 m2/次~60 g/667 m2/次進行防治;水稻僵秧,主要是因為受到水和土壤中的H2S、CH4等有害氣體的毒害,須立即曬田3 d~5 d,待田間出現絲裂,過一遍水后再復水進行正常田管,輔助撒施過磷酸鈣(按25 kg/667 m2)和葉面噴肥則有助于更快恢復生長。
2.6.3 蝦稻田施藥的注意事項
1)目前,無任何農藥正式登記在蝦稻田使用,為保證龍蝦安全,在選用農藥時須謹慎。
2)據多年的實踐,康寬、亮泰、掃飛、愛苗、愛可、掃茀特、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等高效低毒的農藥,在做到堵好內埂、周邊由外往里噴等對小龍蝦的安全措施后,是可以在蝦稻田使用的。
3)下列農藥嚴禁在蝦稻田使用:菊酯類、絕大部分有機磷類、阿維等。
4)前面所提及的在蝦稻田使用過的農藥,施藥前仍須謹慎使用,必要時棄稻保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