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海英
生活中,我們總是很容易囿于眼前的物景,也很容易習慣于眼前的茍且,哪怕烏飛兔走,歲月蹉跎。可夜深人靜時,又很容易心生不滿,于是更加心懷遠方的風景。倘若是這樣,尤其是在青春年少時,想要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不如去遠方。
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趁著青春年少,不如去遠方。江南好,風景舊曾諳。人生的未來,前面的路上,有什么在等待著我們,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都靜靜等待著我們去描繪、去發掘。
舟楫年代,阡陌上依稀稚小背影,王維的“咸陽游俠多少年”,行走江湖,風姿勃勃。
青春只一晌,不如去遠方。天才詩人李白,混搭著游俠、隱士、道人、策士的多重氣質,“仰天大笑出門去”,更是一個人去遠方的志向。
人多地少的徽州少年,稚嫩的肩膀,背著行囊,漂泊異鄉去經商。那時候,雄雞尚未打鳴,山還在熟睡,樟樹隱在晨霧里。當他坐在山頭回望,腳下是一片粉墻黛瓦的村莊。
古今少年,穿芒鞋,或手執一根竹杖。外表凜然,其實內心不夠強大,尚未脫精神哺乳期,那根竹杖是一種堅硬的支撐扶持,飄然遠行。
路上永遠是美好的,你出門去遠方時,要帶上四件東西。一要帶自信。切不可支支吾吾,心有怯怯;二要有方向感。腳立大地,仰望星空,胸中要辨清東西左右,要知道下一步自己該往何處去;三要不恥下問。不論是老者、青年、婦人,還是孩童,只要他站在路邊,都有可能知道你所要去的地方;四要像駱駝一樣善良,忍饑挨渴,眸子里映著的始終是前方的路。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趁著青春年少,不如去遠方。遠方總有一只春鳥,在枝頭婉轉啼鳴。回想起我的第一次出走,那還是18歲,去南京。游中山陵、夫子廟,在秦淮河邊轉悠,晚上卻在露天公園的長椅上過了一夜。
去遠方,身上本沒有那么多的羈絆。不會顧忌,衣衫敞散、油光滿面,汗流浹背地向前走去,可還是與許多風景錯過。那年,我在長江邊,想起家鄉的淮河,倒是想家了。當我小心翼翼試探著上前問路,誰知江邊的人異常熱情,不僅讓我登上了江船,還招待我們吃喝,真是萬分愜意。
青春只一晌,不如去遠方,你要去有水、有山、有海的地方,那里有愛的朦朧和寥遠,有青春的狂想和勃發。
走的地方多了,有時候,我們為了看風景,而不知此身漂泊何處。有一年,去黃山,滯留在一個小城,等車的間隙,我向夜的深處走去,發現游離于時光之外的另一種舒緩。我想起一個詩人的句子:“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是多么讓人頓悟的詩句。人生中很多的感覺和幻想,很多美好和成功,都和年少時對遠方的憧憬是分不開的,所以請記住,青春只一晌,不如去遠方。年少切莫守閨中,多邀佳友去遠方,趁著年少去遠方,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編輯??余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