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伙根 王博 楊婧



內容摘要: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一批出自敦煌的藏文寫經,包括5卷《大乘無量壽宗要經》和5卷《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經》。這批寫經來源明確,其中9卷為衛聚賢舊藏,1卷為心道法師舊藏,后者是首次鑒別出明確屬于心道舊藏的敦煌寫經,殊為珍貴?,F將館藏敦煌藏文寫經編目公布,以供學界研究。
關鍵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敦煌;藏文寫經;衛聚賢;心道法師
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1)03-0134-05
Abstract:The 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s collection of Tibetan Buddhist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includes 5 manuscripts of the Sutra of Mahayanas Boundless Longevity and 5 manuscripts entitled Perfection of Wisdom in 100,000 Lines. Among the 10 scrolls of manuscripts, 9 pieces once belonged to Wei Juxian and 1 belonged to Master Xin Dao. The latter has recently been authenticated as having belonged to Master Xin Daos collection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which makes it especially valuable. The paper presents a catalogue of the museums Tibetan manuscripts for the use and convenience of further academic research.
Keywords: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Dunhuang; Tibetan Buddhist manuscripts; Wei Juxian; Master Xin Dao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前身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更名為重慶市博物館,2000年,為搶救保護三峽文物,對文物進行展示和研究,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在原重慶市博物館基礎上設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現擁有藏品11.48萬余件/套(單件超28萬件),珍貴古籍1.8萬余冊,所藏古籍中最為珍貴的當屬一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入藏、出自敦煌和高昌(吐魯番)的漢、藏文文獻。敦煌研究院段文杰、施萍婷、劉永增、馬德,上海師范大學方廣锠等國內敦煌文獻研究專家曾先后考察過這批文獻。西南民族大學楊銘先生早年在重慶市博物館工作期間,曾初步整理這批寫經并發表了相關成果{1}。
2018—2019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品部夏伙根牽頭成立課題組對這批敦煌高昌文獻進行了系統整理,并于2019年9月邀請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馬德、邰惠莉、勘措吉、萬瑪項杰等先生來館考察、鑒別這批敦煌高昌文獻。經過本次整理,確定敦煌高昌文獻33卷,均為佛經寫本,其中漢文23卷、藏文10卷。本文刊布此次整理的藏文寫經編目,供專家、學者使用。
一 藏文寫經基本情況
館藏敦煌藏文寫經有3個館藏號,經馬德、勘措吉等先生鑒別為10號。裝幀有卷軸裝、梵夾裝兩種,內容為《大乘無量壽宗要經》和《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經》,各有5件。這10件寫經中有9件(YB.t.001—009)是衛聚賢捐贈。衛聚賢(1898—1989),山西萬榮縣人,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1925至1927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國學大師王國維,曾任暨南大學教授、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長。1939年在上海成立說文社,創辦《說文月刊》。1941年曾隨于右任到甘肅敦煌莫高窟、萬佛峽等地考察,其所藏敦煌文獻可能是在此期間獲得,后曾出版《說文月刊·西北文化專號》。1950年,衛聚賢將其收藏多年的18000多件文物捐贈給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其中就包括數件漢、藏文敦煌文獻。翌年,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將衛氏捐贈的這批文物移交給西南博物院收藏。
這批藏文寫經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大乘無量壽宗要經》(YB.t.010),系重慶市博物館1963年購買所得,從其卷首題跋可知曾為心道法師所藏,后由心道贈予某張姓參謀長,為其母祝壽,寫經卷末還有時任國民政府甘青新監察史高一涵的題跋。心道(1905—1968),湖北省荊州松滋縣人,俗姓李,名安祥,是中國近代佛教史上一位重要高僧,為天臺宗四十三世傳人、法幢宗創始人。心道于1934年開始西行學密(宗),曾于1943年初到敦煌地區弘揚佛法,在此期間,獲得二十余件敦煌寫經(主要是藏文){2}。他將這些寫經一部分自己保存,一部分送給他人。后來這些寫經大多去向不明。據馬德先生介紹,在此之前,沒有明確鑒別屬于心道法師舊藏的敦煌寫經資料公布,由此可見,該寫經頗為珍貴。
二 藏文寫經編目詳情
館藏敦煌藏文寫經原分屬3個館藏號,即8157、8485、56905,此次整理后分為10號,為便于學界研究,本文以YB.t為前綴重新進行編目。其中,8157號編為4號即YB.t.001至YB.t.004,8485號編為5號即YB.t.005至YB.t.009,56905號編為YB.t.010。此編目號主要是為方便研究,不涉及館藏號的變更。除YB.t.010在楊銘先生的《重慶市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寫經題錄》中有簡單介紹外,其余9號均屬首次正式公布。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
白麻紙,卷軸裝。長135.8cm,寬30cm。天頭2.7cm,地腳1.5cm。每紙2欄,隔欄寬1.7cm,共3紙。第3紙第2欄9行,其他均為20行。首尾完整,有首、尾題及寫經人題記。
近代托裱,包首題簽:敦煌藏經高監察使等。灑金箋卷首,題跋為:“舜公參謀長,翊贊戌機,功溥邊陲,精研內典,扶掖佛教,婆心濟世,非僅以政事稱也。聞公之有今日者,得力于母教獨多,并悉其太夫人張母李老居士曾皈依佛門,誠信不衰,其所以庇蔭后昆,駢增福壽者,固有自也。茲以太夫人八旬晉八榮慶遙祝于蘭垣,謹以煌敦(敦煌)古藏(文)無量壽藏經申獻,慶祝之意云爾。蘭州大法幢寺方丈心道和南。”鈐方形陰文白字印“心道”。
卷末加裱灑金箋題跋:“心道法師持此經卷屬題,予(余)于漠(莫)高窟藏經素無研究,但觀其紙張及書法,當是一千年前之物。今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愿心道法師提倡,不論僧俗,多寫經卷,當為多辟藏經洞藏之,俾保持久遠焉。民國三十二年中秋節高一涵識,時客蘭州。”鈐方形陽文朱字印“涵廬”及方形陰文白字印“高一涵”。
附記: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馬德、勘措吉二位先生的悉心指導,在此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