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瑋 汪國蓮 孫玉東 趙建鋒 王林闖 羅德旭



摘要:在淮安紅椒核心種植區,選擇種植戶常用的先紅一號為試材,在其結果期及盛果期追施0、15、30、45、60、90、180、240 kg/hm2 8個濃度的氮肥,辣椒果完全轉紅后采收測產,調查不同氮肥施用量對紅椒產量、裂果及果實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紅椒產量先增加,后減少,T3小區產量(9.32 kg)最高,與其他處理(除T4外)差異顯著(P<0.05)。同時T3小區裂果指數(15.3)、裂果植株率(47.92%)與其他處理比處于較低水平;商品果率(84.01%)在各處理中相對適中;果長、果寬、硬度、肉厚指標與其他處理差異不明顯。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呈上升趨勢,CK含量最小,T7處理含量最大;可溶性糖含量方面,T3處理最高,T7處理最低,T3處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維生素C含量 T3處理最高(40.83 mg/g),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T4~T7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有機酸含量方面,T3處理含量最高,T5處理次之,T3、T5處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
關鍵詞:淮安紅椒;氮肥;裂果;品質
中圖分類號:S641.3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15-0132-04
收稿日期:2020-12-23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7)3040];浙南作物育種重點實驗室(編號:2018SZCB01);淮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科研發展基金(編號:HNY201909)。
作者簡介:王瑋瑋(1982—),男,江蘇淮安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辣椒栽培育種技術研究。E-mail:88079385@qq.com。
通信作者:羅德旭,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E-mail:498782025@qq.com。
辣椒屬于茄科辣椒屬作物,其產量居蔬菜作物之首,全世界種植范圍較為廣泛[1]。淮安紅椒果實主要為粗牛角形,是江蘇省第一個成功注冊的設施蔬菜地理標志產品,色澤鮮紅光亮,維生素C含量高,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備受廣大消費者喜愛[2]。以淮安市清江浦區為核心的紅椒種植區,大棚設施化紅椒栽培面積達20 000 hm2以上,成為淮安及周邊地區現代高效農業主導產業之一[3]。
目前,紅椒種植戶通常采用活體貯存技術延長紅椒的采收期,來滿足市場對紅椒的需求。然而紅椒果實在成熟以后,容易發生裂果的現象,大大降低了紅椒的商品價值。氮是紅椒生長過程中所必需的大量元素,能夠改善其多項生理功能,作用大于磷、鉀元素[4]。氮肥施用量與辣椒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改善密不可分,但施用量超過一定值時,會造成辣椒落花落果、徒長、誘發病害、果實畸形、裂果,影響產量[5-6]。同時,辣椒果實中的硝酸鹽含量急劇上升,導致維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失常,影響辣椒品質。淮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位于淮安紅椒核心種植區,針對實際生產中紅椒存在的裂果及品質問題開展研究,通過對紅椒追施不同濃度的氮肥,旨在尋求合理的氮肥管理方案,降低紅椒的裂果率,提升淮安紅椒的品質。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先紅一號,從壽光先正達種子有限公司引進。
1.2 材料定植
試驗在江蘇省淮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科研創新基地塑料大棚內進行,土質為兩合土,肥力中等,陽光充足。2019年7月21日,在該院工廠化育苗基地的溫室移動苗床上,采用穴盤基質育苗,8月29日苗齡達8葉1心,將其定植于試驗大棚。試驗棚坐北朝南,寬6 m,長38 m,從大棚中間開道,東西兩邊對稱起壟做畦,東西各29個畦面,每個畦面長2.7 m,寬1.2 m,面積3.24 m2,畦面上鋪設地膜、滴灌帶,每畦面定植2行,每行8株,共16株,株距 30 cm,行距40 cm。
1.3 試驗設計
整地做畦時,基肥撒施有機肥7.5 t/hm2,含N、P2O5、K2O分別為12%、11%、18%的復合肥 375 kg/hm2,定植后至門椒結果前不追肥。門椒掛果、四門斗掛果2個時期,分別追施8個不同濃度梯度的氮肥(表1)。每個處理隨機挑選3個畦面進行追施,每個畦面設為1個小區,8個處理共24個小區,大棚內其他畦面作為保護行,不追肥。試驗過程中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其他管理同常規。
1.4 試驗調查
1.4.1 裂果指數 所有辣椒果自然條件下完全轉紅時,按照鞏振輝等的專利中辣椒離體單果果實鑒定分級標準[7],統計待檢各個氮肥處理下的3個畦面內,每個紅椒果實的裂果級數。
0級:果實表面光滑,無任何裂紋或裂痕;1級:果實表面局部有輕微裂紋;3級:果實表面有明顯密集小裂紋;5級:果實表面有明顯裂痕出現,最大縱裂裂痕長度小于2/3果實長度,或最大橫裂裂痕長度小于果實最大橫徑,裂痕深度小于1/2果肉厚度;7級:果實表面有嚴重裂痕出現,最大縱裂裂痕長等于或大于2/3果實長度,或最大橫裂裂痕長度等于或大于果實最大橫徑,最大裂痕深度大于1/2果肉厚度(圖1)。
按以下公式計算各處理的紅椒裂果指數:
裂果指數=∑(各級裂果果數×該裂果級別值)/(調查總果數×最高級值)×100。
1.4.2 裂果植株數及總裂果數 以1棵植株上紅椒裂果級別達到5級、7級的標準判定該植株為裂果,調查各處理3個畦面發生裂果的植株數量,計算裂果植株率;調查各處理發生裂果的紅椒果實總數量,計算該氮肥處理下單株裂果數。
裂果植株率=(裂果株數/3畦面總株數)×100%。
單株裂果數=該處理紅椒總裂果數/該處理裂果植株數。
1.4.3 產量調查 調查各處理3個小區具有市場銷售價值的商品果產量(裂果表現為0、1、3級)、畸裂果產量(裂果表現為3、5、7級),計算商品果率。
商品果率=商品果產量/(商品果產量+畸裂果產量)×100%。
1.4.4 品質調查 每個小區選擇3個有代表性的果實,使用游標卡尺測量其果長、果寬、肉厚,用硬度計垂直按壓記錄紅椒硬度,檢測紅椒可溶性蛋白質含量(考馬斯亮藍法)、可溶性糖含量(苯酚法)、維生素C含量(2,6-二氯靛酚法)及有機酸含量(滴定法),數據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并進行鄧肯氏新復極差法多重差異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氮肥施用量對紅椒裂果指數的影響
由表2可見,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處理0、1、3級裂果數整體逐漸減少,5、7級果數整體逐漸增加,裂果指數整體上也隨之增加。CK的5級、7級裂果數最少(28、2個),裂果指數最低(14.1),T6處理的5級、7級裂果數最多(59、15個),裂果指數最高(30.2)。T3處理為先紅一號裂果指數躍升的臨界點,當氮肥施用量超過45 kg/hm2時,裂果指數大幅提升,紅椒更易發生裂果。
2.2 不同氮肥施用量對單株裂果數的影響
由表3可見,各處理裂果的株數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動,裂果株數主要由參試品種的遺傳特性及其所處的栽培總體環境決定。T1處理的裂果植株數與T7處理持平,均為22株;T6的裂果植株率最高,達58.33%,其次為T4、T2,T5最低,僅為41.67%;總裂果數方面,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CK總裂果數(30個)最少,T6處理(74個)最多,其次為T4、T7處理;從單株裂果數上來看,各處理的單株裂果數與氮肥施用量呈明顯的正相關,T7處理(2.73個/株)最高。
2.3 不同施氮量對紅椒商品果率的影響
由表4可見,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處理小區產量及商品果產量先增加后減少,說明只有合理的追施氮肥,才能獲得高產。T3處理小區產量(9.32 kg)最高,與其他處理(除T4處理外)差異顯著(P<0.05)。T5、T6、T7小區產量較低,分別為8.00、7.48、6.95 kg,與CK差異不顯著;T1、T2、T4處理與CK差異顯著(P<0.05)。小區商品果產量上,T3處理(7.83 kg)最高,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T1、T4、T5處理與CK差異不顯著,T2、T6、T7處理與CK差異顯著(P<0.05)。畸裂果產量上,T1處理與CK差異不顯著,其他處理與CK差異顯著(P<0.05);T1、T2、T3間差異不顯著,T6處理畸裂果產量最高(2.37 kg),與T4處理差異不顯著,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商品果率方面,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商品果率總體呈下降趨勢,CK商品果率最高(85.73%),T6最低(68.32%)。
2.4 不同氮肥處理對紅椒外觀品質的影響
由表5可見,各處理間在肉厚方面差異不顯著,在果長、果寬、硬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各處理果長均高于CK,T6處理果長最長,與CK、T2處理差異顯著(P<0.05),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T3果寬最寬(4.47cm),與T2處理差異顯著(P<0.05),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T1處理硬度最硬,T3處理其次,T5處理最低,T1處理與T5處理差異顯著(P<0.05),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綜合來看,T3、T5、T6處理紅椒外觀品質相對較好,較高和較低的氮肥不利于提高紅椒的外觀品質。
2.5 不同氮肥處理對紅椒內在品質的影響
由表6可見,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各處理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呈上升趨勢,T7處理含量(1.06 mg/g)最大,T6處理次之,T6、T7處理與CK差異顯著(P<0.05)。T3處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T7處理最低,T3處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CK、T4、T5、T6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T3處理維生素C含量最高,T2處理次之,T1處理最低,T3處理比T1處理高14.46百分點,差異顯著(P<0.05),T4~T7處理間差異不顯著。T3處理有機酸含量最高,T5處理次之,T6處理最低,T3、T5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T3、T5處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P<0.05)。
3 結論與討論
淮安紅椒在生長過程中,追施適量的氮肥可以提高產量及品質,不同氮肥施用量對紅椒裂果有較大影響。本試驗中,T3處理施氮量在45 kg/hm2時,紅椒產量及商品果產量最高。低于45 kg/hm2時,植株長勢較弱,掛果個數少,導致產量較低;高于45 kg/hm2時,產量并未隨之增加,相反氮肥超過90 kg/hm2時,易出現燒苗現象,甚至造成死株。品質方面,T3處理紅椒果長、果寬較大,硬度較高,符合市場需求,同時蛋白質含量適中,可溶性糖、維生素C、有機酸含量最高,綜合表現最佳。
裂果是指果實成熟過程中果皮開裂的現象,是一種嚴重的生理病害,會影響果實外觀品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本試驗中,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參試紅椒裂果現象呈加重趨勢。筆者曾在夏季開展了相同的試驗,夏季的裂果指數明顯高于秋季,高溫成為導致紅椒裂果的主因。生產上,有農戶嘗試在紅椒轉色期噴施一定量的硼肥、鈣肥,來緩解紅椒的裂果現象,目前暫未取得有效論證。筆者建議種植戶夏季要選擇不易裂果的紅椒品種,從源頭上減少裂果現象的發生,秋季應重視氮肥的施用量,合理追肥。
參考文獻:
[1]Cao S,Yang Z,Zheng Y. Effect of 1-methylcyclopene on senescence and quality maintenance of green bell pepper fruit during storage at 20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2,70:1-6.
[2]曹錦華,閔紅星,朱學進,等. 淮安清浦區紅椒品種比較試驗[J]. 長江蔬菜,2012(14):36-38.
[3]王立華,錢 娣,王 瑋. 淮安大棚春提早紅椒品種比較試驗[J]. 蔬菜,2018(2):73-75.
[4]黃 科,劉明月,吳秋云,等. 氮磷鉀施用量與辣椒產量的相關性研究[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4(6):772-776.
[5]李士敏. 氮、磷、鉀肥料施用對辣椒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 土壤肥料,2005(1):14-16.
[6]陳 淼,鄧 曉,李 瑋,等. 不同施肥處理對辣椒產量、品質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4):104-107.
[7]鞏振輝,史卜航,羅德旭. 一種人工快速鑒定辣椒耐裂果性的方法:中國,201811091341[P]. 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