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我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也得到了迅猛提升,在其推動下,新農村的建設也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體制改革進程中,多數鄉鎮已經打破了傳統耕作這一生產方式所帶來了局限,實現了朝著新型生產生活及管理內容的規劃發展。針對此,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對消防安全的規劃與建設,導致鄉鎮區域的消防安全存在隱患。基于此背景,本文針對體制改革進程中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體制改革;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
一、當前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多頭管理,消防工作效率低下
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當前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中,普遍凸顯出管理主體較多的問題,由此很容易造成“多頭管理,最后誰也不管”的狀況。通常情況下,消防安全監管較為多見的管理主體有應急局、公安派出所、專職消防隊等,然而隨著消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公安不再屬于消防監管體系,由此減弱了派出所或鎮政府等單位的消防監管工作。另一方面,對消防救援單位來說,其本質上并不能直接開展消防工作,而是需要提請政府相關單位的領導,在戰略部署指導下落實自身職能,這就使得其工作質量與效率無法得到提升。總的來說,鄉鎮消防工作的開展,必須要通過縣市、鎮級等各個層級的重視與指導,才能確保對工作目標的實現[1]。
(二)權責不平衡,執法力度有待提升
對實際開展的消防安全監管工作來說,鄉鎮街道需要進行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并在實際排查成果下進行聯合執法與整治,這就使得其實際上也背負著一定的事故責任。但實際上,多數街鎮一級都十分缺乏對消防監督執法機構的建設,而政府單位又會因為不具備消防執法權限,導致無法直接進行消防安全隱患與漏洞的勒令整改,使實際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經營單位的整改效果無法達到標準,導致嚴重消耗了鄉鎮消防監管人員的積極性與工作責任感。
(三)網格人員素質差,執法隊伍價值難實現
鄉鎮街道實際建設的消防安全監管體系人員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直接影響到實際的工作質量與成效,但針對實際情況來看,鄉鎮消防網格工作人員多為臨時工,其不具備專業的消防基礎知識以及消防監管工作,導致消防工作中的巡查能力以及執法力度都不夠到位,且所述人員在消防巡查或執法工作中,存在敷衍態度及形式主義。此外,還有部分人員存在顯著的畏難情緒以及選擇性執法或是按部就班完成工作指標等現象。與此同時,多數工作人員在巡查中發現消防隱患,卻無法落實監管與整改追蹤,使得執法隊伍的實際價值難以發揮。
(四)網格人員缺乏編制,專職人員不足
鄉鎮消防安全監管體系的工作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編制及崗位數量核查,在此基礎上,就職人員一般為勞務派遣人員、村民、兼職等,缺乏專職人員,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及工作強度高等問題。甚至很多工作人員存在一身多職、一職多能等現象,使得消防安全監管體系的執法人員穩定性與高效性難以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并非專業的消防工作人員,因此對該工作在認識上存在不足及思想上不重視,使得工作水平以及職業素養無法滿足消防安全監管工作的需求,為鄉鎮消防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與進步帶來嚴重的阻礙[2]。
二、體制改革進程中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的改革優化策略
(一)優化消防監管機構設置
對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的優化最重要的就是對消防監管機構的完善配置。首先,體制改革背景下,鄉鎮街道需要進行應急管理部門的設置,從而落實對轄區內消防安全監督管理的工作。其次,重視綜合網格的實體化運行與發展,并實現消防安全在管理范圍內的劃分。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重視對網格工作人員的培訓,并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與問責機制,確保各單位及工作人員對自身職能的全面落實。再次,還需要推進一級消防網格化工作,全面配置小型及微型消防站,實行全面的消防監管。再次,公安單位需要加強與鄉鎮街道消防工作的協助與監督,為鄉鎮街道的消防安全提供保障。最后,政府專職消防隊伍需要按照合理的工作規劃安排落實轄區內的消防活動,盡可能地挖掘清除消防隱患與事故威脅,并嚴格遵循縣級以上救援機構的調度與安排,充分發揮自身價值。
(二)構建消防安全委員會
消防安全委員會的建立對優化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手段,相關人員需要依托所處區域政府部門的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組織架構與人員安排,建立消防全員委員會,并針對其中的工作例會、聯合會商、執法和信息傳遞等工作進行規范與約束,確保其價值發揮。
(三)合理賦予消防監督執法權
消防監督執法權限的配置,對實際開展執法手段以及消防追責等問題都有著緊密的影響,因此縣級政府單位需要落實對鄉鎮街道綜合執法以及消防救援機構的權限賦予,避免因權責難統一所造成的消防執法手段難落實等問題的出現。與此同時,鄉鎮消防安全監管體系執法隊伍所實際承擔的消防職責及安全管理職責需要進一步明確,并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專職消防隊,確保消防力量的穩定性,并在日常工作中能進行消防安全等工作的宣講及巡察,清除鄉鎮街道的消防安全隱患[3]。
(四)重視網格人員執法能力提升
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執法成效,基于此,相關單位需要重視網格人員執法能力的提升,需要定期開展基礎知識及消防法規等內容的培訓,并加強與上級專管部門的溝通交流,設置合理的崗位資格考試。此外,還可以邀請行業專家進行宣講與指導,更好地保障業務能力,滿足工作需求。
(五)提請核定人員編制
針對鄉鎮消防安全監管體系工作崗位還需要核定合理的編制數量,這一工作可以將鄉鎮安監站人員崗位編制作為參考,并通過縣級編制機構牽頭落實,除此之外,針對省級、市級等層級實現對人社、編辦、公安等單位的協調規劃,結合實際情況增加編制數量,并相應的落實對晉升通道、工資福利待遇、評先評優等工作的優化,不斷提升消防安全監管體系執法隊伍的穩定性與高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制改革進程中,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的完善與優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相關人員需要采取科學可靠的措施開展工作,確保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的作用充分發揮,為鄉鎮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消防基礎。
參考文獻:
[1]盧針鋒.體制改革進程中鄉鎮街道消防安全監管體系的探索[J].今日消防,2020,5(07):100-101.
[2]趙澤文.基于消防安全責任制的消防監督管理體系的建立[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3(10):76-78.
[3]高鵬.城鎮化進程中消防安全管理體系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8(04):56-57.
作者簡介:
曹建軍(1986.05—),男,漢族,江蘇興化人,大專,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消防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