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延

很多人認為男單簽運不好,尤其是兩場16進8都很難打,但我的第一感覺是還好。不管抽簽如何,我們都是奔著金牌去的,所以不能懼怕任何對手,尤其是在淘汰賽初期的對手。結果,石宇奇用了30分鐘就贏下印尼的喬納坦,諶龍力挽狂瀾,擊敗了馬來西亞的李梓嘉。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這就是奧運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不能用以前的比賽做參考。男單是戰線拉得最長的項目,橫跨9天,但最多只會打6場球,所以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每日計劃。
與安賽龍比賽之前,我跟石宇奇說讓他放開打,把自己所有的東西發揮出來,但其實那場比賽石宇奇沒有完全做到。傷病也許沒有直接影響到他在那場比賽上的發揮,但傷病在過去兩年對他的心理和生理的影響是很大的,他這一路也很不容易。
諶龍對陣李梓嘉時第一局8比21輸了,對手的發揮出乎我們意料,但已經有兩屆奧運會經歷的諶龍在關鍵時刻知道怎么調整,如何站得住腳。我對于諶龍的技戰術和經驗等方面都不擔心,對他來說,對手不可怕,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所以我在教練席上一直都是鼓勵和提醒他。
有人說諶龍闖過李梓嘉就好打了,但我絕不會這樣想,因為不管你是16進8輸還是決賽輸,都是沒有金牌的,我們要想的是如何贏得下一場。具體而言就是落實細節,做賽后總結和賽前布置,協助他們完成熱身和放松,還有處理起居飲食、往返班車等問題。
老將新人都要依靠
決賽輸球后我的心情很復雜,沒有拿到冠軍肯定是遺憾的,但諶龍已經傾盡全力了,我為他感到驕傲。大家可能覺得我比較淡定,但其實我也會擔心和焦慮,但不會輕易表現出來,我解決擔心的方法就是多想、多寫、多做預案。
現在整個世界男單整體很有厚度,雖然冠軍的爭奪仍集中在排名靠前的幾位選手,但排名前30的球員間的相互勝負都很正常,中國男單在下一個周期的難度也會更大。對于諶龍,我們當然希望他能繼續為隊伍發揮作用,但這要取決于他自己;對于石宇奇,他還處在黃金年齡,希望他能克服傷病所帶來的心理屏障,要知道傷病是永遠會跟隨運動員的。
至于我們的年輕隊員,他們有朝氣,有拼勁,有實力,但需要經過賽事的鍛煉和打磨,需要心理層面和技戰術層面的成熟。疫情之下沒有國際比賽,小隊員們更應該抓緊機會提升自我,希望以雷蘭曦、翁泓陽、顧俊峰、李詩灃為代表的年輕人能夠盡快成長。

女單組出征前的首要目標是奪一塊獎牌,第二才是沖擊金牌。8進4是實現第一個目標的關鍵,重點是何冰嬌贏下了此前勝少負多的奧原希望,于是我們就要朝1 金1 銅這一最高目標進發。
兩種性格會師半決賽
半決賽前,夏煊澤指導和我一起對陳雨菲和何冰嬌講,這場比賽是公平公正的,教練員不會參與,但有兩個原則,一是不能受傷;二是要一致對外,輸贏都不能影響決賽以及銅牌戰和對手一拼到底的決心。
半決賽后,我們有點擔心何冰嬌的心態,但她保持了很強的斗志,很想拿一塊獎牌,以至于在輸球后非常惋惜。奧運延期這一年,何冰嬌對減體重下了狠心,這是好事,讓她更能跑了,但我們也擔心她的營養、肌肉極點和體能會出現變化甚至是問題,所以我們經過了長時間的溝通和調整,最終找到平衡點,促成了何冰嬌在最后這段時間的進步。
陳雨菲的性格很不一樣,她常被說不夠霸氣,但其實這是外界對她的誤解,她只是很難被激發。訓練時,我們會給她明確的目標和特定的壓力,慢慢讓她的整個風格變得沉穩且霸氣。比如說,她今年連續兩次在隊內模擬賽中輸給何冰嬌,但她最終很好地把壓力和焦慮轉化為沖刺期的動力。
金牌不代表重回巔峰
決賽勝利那一刻,我舉起了雙手,想往旁邊跑,卻下意識地伸手去拿筆記本,突然又想起應該要先慶祝,是真的不知所措。以前陳雨菲拿冠軍,我們一般就是擊掌慶祝,我非??酥?。但當真正實現了登上奧運會最高領獎臺的夢想時,我就不由自主地沖上去跟她擁抱慶祝了。
女單組的東京征途算比較順利,一步一個腳印地往上爬,沒有什么突發狀況,其實這也是我來女單組執教三年以來的縮影。隊伍在訓練時經常給姑娘們講中國女單的輝煌歷史,讓珍惜、努力、吃苦、勇敢成為女單組的文化。
陳雨菲為中國女單重奪奧運金牌,證明我們依然是一支強隊,不會因為近年的冠軍數少了就失去信心。不過,這不代表我們已經回到了以前的領先地位。陳雨菲的奪冠主要贏在技術和多拍能力上,勝在技戰術合理,但她的主動得分能力還有不足,綜合能力也還有進步空間。加上何冰嬌沒有拿到銅牌,這都在警醒我們不能自滿。
離巴黎奧運會已經不足三年了,中國女單拿下東京奧運會的金牌后要重新出發,可謂是時間短、任務重,我們還在爬坡當中,要一直努力。未來三年里,我有兩個希望:一是陳雨菲、何冰嬌和王祉怡三人還是能夠并駕齊驅,保持集團優勢,排名保持在前16名里面,越往前越好;二是后面的隊員要盡快成長,爭取有8名球員打進排名前32,鞏固和擴大我們的優勢,有更多的人保障頂尖選手奪冠,給對手更大壓力。

我在運動員時期就是打男雙的,相隔二十幾年重回國羽男雙組,是一種緣分,是隊伍的信任,對于我來說也是一次很難的挑戰。
三人齊心闖決賽
去年6月,我正式接管男雙組,面臨著沒有國際比賽和第二雙打的問題。今年年中,奧運積分賽只剩下三站,我們更迫切地想去搶積分。盡管當時印度的疫情嚴重,隊伍放棄集體征戰,我也提出自己帶著韓呈愷/ 周昊東去拼一拼。只可惜三站比賽最后被取消,我們也只有一對組合進軍奧運會。
因為我們只有一對組合,所以到達東京后的訓練比較特殊,有時是李俊慧和劉雨辰自己進行步法和輕技術訓練,有時是我站半場陪他們練,有時則需要混雙組的兩位男生一起打對抗。
他們都是很有經驗的運動員了,尤其懂得在大賽上如何調整狀態,他們在決賽前的每一場發揮都可圈可點。
其實,他們并不緊張,反而是我緊張。這不僅是我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還是我第一次作為國家隊教練帶隊員比賽。雖然我從來沒帶他們比賽過,但他們通過一場場勝利找到了信心和狀態,也給我找到了信心。
通過前面的比賽,我認為他們已經擺脫了2019年下半年的瓶頸狀態,小組賽中的耗能也讓他們出現了身體疲勞和反應,但幸好我們有一天休息,之后每天的力量和技術訓練都完成得很好,一鼓作氣沖進了決賽。
男雙搭檔重在理解
決賽的輸球的確很可惜,年初在泰國連奪三站比賽冠軍讓對手有了很強的自信心,加上之前連續贏了三對大種子,他們士氣很足。相反,我們在第一局一直領先卻沒有拿下,到了第二局心態發生了變化,進攻無法得分下越來越心急,陷入了無法調整過來的局面。
決賽的失利也反映出我們隊員的調整能力和打逆風球能力還不強,包括對自我的訓練要求、對搭檔的信任等都有待加強,這正是男雙組今后要提高的地方。剛接管男雙組時,張軍主教練讓我先觀察他們訓練一周,慢慢熟悉隊員。我便熬了好幾宿去了解隊員和主要對手。隨著深入溝通,我慢慢摸索到組內存在的問題,開始針對性地在搭檔配合與訓練氛圍上下功夫。
奧運會抽簽時,我、李俊慧、劉雨辰就在一個房間里喝茶、聊天、看直播,抽得好簽后還彼此碰一下杯加加油。越到后期,我們三個人的關系越融洽,其他隊員也是。我知道男雙是容易出現矛盾的,年少氣盛的隊員之間肯定易有摩擦,但只要冷靜下來換位思考,我們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一年過去了,我覺隊員們相處得更融洽了,更能互相體諒和理解,訓練的氛圍也好了很多?,F在的隊員都很有個性,能力都很強,如何在發揮長處的同時理解和成就搭檔,這是教練員和運動員共同面臨的課題。

這次女雙組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我和姜京珍教練都到了東京,主要是考慮和隊員有更好的溝通。
心態與自信是關鍵
出征前,我們期待陳清晨/ 賈一凡能奪冠,也期待杜玥/李茵暉能創造驚喜。抽簽后,大家都說“凡塵”所在的小組是最強的,當時清晨也半開玩笑地說怕自己出不了線。其實,她那樣說是心態好的表現。果然,她們沒包袱輕裝上陣,第一場就打了泰國組合一個16比0,誰也沒想到。
杜玥/ 李茵暉前兩場也是贏在心態好,但到了對陣韓國組合時,她們太想贏、太想拿這個小組第一了,反而沒有發揮好。在8進4時,她們又跟波莉/ 拉哈尤打滿三局,應該是有機會贏球的,可惜最后沒咬住比分。如果那一場贏了,女雙的整個局勢會完全不一樣。
這次奧運會暴露出姑娘們在心態和自信心方面仍有一些問題,像“凡塵”8進4對陣福島由紀/ 廣田彩花時,第一局她們放棄了自身的打法,下意識地想用慢速調動腿上有傷的廣田彩花。然而,廣田彩花更喜歡這種慢節奏的拉吊,因為球速慢了,她的移動難度越來越小,她搭檔的保護范圍卻越來越大,她們反而贏了第一局。從第二局開始,“凡塵”回到正軌,打出了自己的特點,最終贏了。
決賽也是一樣的,其實不是“凡塵”想贏怕輸,而是她們太重視對手了。決賽前,她們看了一整晚對手的比賽錄像,從奧運會一直看到2019年的比賽。是的,她們潛意識里做好了最困難的準備,但卻把對手想得太厲害,反而忘掉了自己也有優勢。
巴黎的希望會更大
總體來說,印尼隊拿冠軍是大家都沒想到的。在日本隊一雙受傷、二雙壓力大等有利情況下,清晨和凡凡迎來了很好的奪金機會。我想她們在領獎臺上的痛哭不全是因為沒拿到金牌而悲傷,還是因為沒打出自己的東西,感覺輸得憋屈。
看見她們痛哭,我們也只能安慰和鼓勵,畢竟她們還年輕,這是一個寶貴但比較慘痛的經驗教訓。女雙組四位姑娘在成都集訓時幾乎都哭過,因為太長時間沒有比賽,沒辦法檢驗自己的訓練,難得有一次模擬賽卻打不好。我們有時還會安排男隊員和她們打對抗,她們肯定是贏不了的,就會更加焦慮和懷疑自己。不過,哭過了,她們都很有決心,都很想在奧運會上拼出一片天地,這是我們在這屆奧運會上欣喜看到的長處。
這枚銀牌是對女雙組的肯定,也是鞭策。巴黎奧運會已經不遠了,下一個周期,我們希望有更多隊員加入到競爭奧運資格的行列中。我們女雙的后備人才還是比較多的,加上主力們也還很年輕,我認為巴黎奧運會我們女雙組的希望會比東京更大。

出征之前,我最擔心的就是隊員的傷病,因為他們幾個都有不同程度的傷病,只是一直控制著。我并不太擔心他們的實力,因為幾年下來的成績和表現擺在那里,只要正常發揮,我們就有奪冠的實力。所以,控制傷病是我們在備戰沖刺期最注意的一點。
站上賽場就贏三分
我常跟他們講,能站在場上,我們就贏了十分里面的三分。因為運動員最怕的就是傷病,即使是馬林有這么專業的團隊護航,她也兩次遭遇大傷病,所以我們即使是帶傷比賽,也不應該心虛。
再者是他們心態,其實這是老生常談了。因為所謂“雙保險”的說法已經說了幾年,只要是比賽,
他們就要面臨這種輿論壓力,何況是奧運會。其實,他們四人都在不同階段出現過原因不同、程度不同的焦慮情緒。說實話,我在成都最后的備戰沖刺期也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但不能表現給運動員看,我們只能一起做好每一堂訓練課。
來到東京后,我竟然每天都睡得挺好,基本上沒有失眠,我也沒有感覺到他們四個有明顯的焦慮。可能這也證明了我們的訓練基礎好,隊員對比賽和勝利的渴望已經超過了壓力本身。
激動之后再出發
小組賽時,我們和主要對手都有些緊張,但我們兩對組合一直到最后一場都能呈現出平穩和亮眼的水平,這反映出他們的訓練積累和強大的抗壓能力。半決賽王懿律/ 黃東萍對日本的渡邊勇大/ 東野有紗那一場應該是我最激動、內心最緊張的比賽,因為我對另一場“雅思”對中國香港的鄧俊文/ 謝影雪比較有信心。
至今我都不敢去想象,如果東萍他們沒守住,讓對手進了決賽,后果會如何。那一場球真的很難打,他們完全是靠意志品質拿下的勝利。我很少會在比賽中表現出激動的情緒,但贏下那場球后真的完全釋放了,他們也說沒見過那么激動的楊導。
這一屆包攬金銀牌給我們的下一屆奧運會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雖然現在距離巴黎奧運會只剩下不到三年時間,但誰能去承擔這個沖金任務,現在也說不好。我覺得競技體育就必須在競爭的環境下精益求精,誰都有這個機會,小隊員可以沖擊大隊員,形成“搶班奪權”的壓力;像雅瓊和東萍這樣的老隊員也必須繼續進步,才能保持競爭力。未來,我們希望可以多爭取女隊員進組,嘗試更多的新老配對或全新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