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教育的目的是更好地推動社會的進步,助力個人美好生活的實現。很顯然,當下創新創業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尤其在雙創政策大力支持的新形勢下,學生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創新來實現。高職院校要積極順應時代的變化,積極地探索和創新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有效提升方法,通過更新教育理念,創新專業教育模式,全面夯實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素質,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行業挑戰。本文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以及當前高職財經類專業雙創教育存在的不足進行深入分析,并就提升雙創教育的有效策略進行簡要闡述,以供參考。
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重要性
現階段,社會和各行業的發展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當國家或是行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面臨的阻力會越來越大,同時各方面的瓶頸也會明顯地制約前進的腳步。很顯然,創新是突出重圍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的唯一途徑,無數的歷史實踐證明,一味地沉迷于當下的成績是行不通的,必須要在現在的發展基礎上不斷地尋求突破與新的增長點。唯創新者勝,很顯然,創新是改革開放持續深入的生命,更是國家命運發展所系,而這一切都需要依靠創新型人才來實現,人才是推進社會與技術進步的關鍵力量,所以說民族的創新能力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顯然已經成為推動科技更新,行業進步的重要推動力。而創業,是人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探索更多可能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的持續、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的目標不再重點關注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而是以雙創能力為代表的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為首要任務。所以,在當前社會高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在人才培育的目標與內容上,要充分結合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以及當前高校學生的思維和行為特點,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內容、實施方案等進行綜合考慮,并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通過著力培養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來實現學生個人更好的發展,以及更好地促進社會可持續進步。
高職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程,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基礎,更需要強大的實踐能力支撐,并且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落到實處、落到細節,不能停留在教材上或是口頭上,這就意味著除了對專業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加強培養之外,還要要求學生有其他綜合素質的支撐,比如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廉潔精神,以及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在日常的創新與創業過程中能發揮出有效的助力作用。因此,這也對雙創教育的理念與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在雙創教育上還存在著較大的進步空間,具體的問題與不足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雙創教育的模式落后,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學生的思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理念與技術瞬息萬變,很顯然,這就需要雙創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但是一些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素材還極為落后,還是沿用之前的方案與素材,已經與當下的社會形勢脫節,而且操作性不強,都是口頭教育。二是教育主體的綜合能力參差不齊,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都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動向,當前許多雙創教育工作的思想較為落后,自身本就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僅僅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教材,不僅缺少針對性,更是缺少時效性。三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個別學生對人生藍圖沒有具體的規劃,對生活方向沒有清晰的目標,無心進取,而且極易沉迷于網絡,無論是專業技能,還是創新意識都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四是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和機會較少,當前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普遍停留在口頭上,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搭建的實踐機會和平臺較少,這就導致學生的應用和輸出能力較弱,無法將所學轉變為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高職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有效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要加強財經類專業學生的雙創意識與雙創能力培養,首先教育工作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積極吸收和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從教學構思、設計、實施、運作等四個方面來不斷完善教學內容與教學實施的過程,以實際的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當下學生的思維與行為特點,對學生從理論知識、個人能力、專業應用能力以及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進行教學培養,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以突出學生的參與性與主體地位,同時,還要從學生的思維上著手,以新穎的課程設計以及課程實施路徑來拓寬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比如,利用微課等課件形式來提升雙創教育的質量與時效性,微課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而且針對性強,更貼近學生的思維習慣,更具有綜合性與指導性,更適合當前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
2.緊跟行業發展需求,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
創新創業之所以不易,是因為這個過程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創新、創業過程中可能面臨不可知的風險與困難,這就需要學生自身能力過硬,應對得當。所以,為了更好地實現雙創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須結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明確雙創教育的內容,對課程設計進行分級,一級一級的循序漸進,從專業能力、心理素質、環境認知、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等各方面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所以,僅僅依靠傳統的雙創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就需要積極打造第二課堂,在創新能力方面,利用互聯網的海量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創業環境的風險識別層面,利用現實案例讓學生及時了解創業的環境、機會以及風險,掌握基本的法律、財務、金融、稅務知識。在創業實踐層面,積極幫助學生了解創業的基本流程,營造創業體驗環節,如市場評估、融資、撰寫創業計劃書等,引導學生理性創業。
3.實行多角度評價,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要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必須基于“立德樹人”的目標出發。建立健全綜合評價體系,實行多角度、全方位評價是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深入開展的有效途徑。因為基礎教育的方法不一樣,教學的結果就會有差別,要多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要從溝通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心理素質、專業水平、思想品質等全方位培養出發,而不僅僅只是以專業成績為唯一評價標準。通過同學互評、家長點評、老師評價、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客觀、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以評價結果為參照,不斷研究和調整育人的方法和目標,以教學質量的提升來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社會的發展不會因個人的意志而轉移,想要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很顯然,具備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尤為重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會因個體而改變,教育也是如此,唯有積極順應形勢,結合當前社會高速發展下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以及學生的思維行為等綜合特點,針對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改革與創新,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才能真正意義上為社會建設輸出高質量的人才。而學生自身也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對自身清醒的認識,積極接收新的市場發展信息,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鞏固專業技能,讓自身與市場發展環境融為一體,為日后的就業、發展、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西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