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 黃照清 嚴晨宇 柳雨情 黃靖云 徐立群


【摘要】本研究自建中外學者藥學論文英語摘要語料庫,使用斯維爾斯學派語步分析法,對中外藥學論文的英語摘要進行語篇以及語言特征對比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學者英語摘要中存在信息不足、語步缺失、被動語態和人稱使用不當等具有共性的問題,本研究對此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藥學論文;英語摘要;語料庫;語步分析法
【Abstract】 This study built a corpus of English abstracts from pharmacology papers by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used the Swales school of move analysis method to compare the discourse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abstracts from pharmacology papers i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journ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Chinese scholars' abstracts, such as lack of enough information and necessary moves, improper use of passive voice and personal pronouns. This study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pharmacology papers; English abstracts; corpus; move analysis method
【作者簡介】姜成(1998-),男,江蘇泰州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本科,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黃照清(1998-),女,江蘇鹽城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本科,研究方向:醫學英語;嚴晨宇(1999-),男,江蘇泰州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本科,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柳雨情(1999-),女,江蘇江陰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本科,研究方向:醫學英語;黃靖云(1999-),女,江蘇南通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本科,研究方向:醫學英語;(通訊作者)徐立群(1967-),女,江蘇宿遷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醫學英語。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中外學者醫學論文英語摘要對比研究”(項目編號:201910315112Y)。
近年來,我國的醫藥學行業高速發展,發表的相關論文日益增多,其中的英語摘要作為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際檢索語料庫的重要信息源,構成了學術交流與傳播不可或缺的橋梁。目前為止,醫藥學界對英文摘要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提高,例如還沒有發現對藥學,特別是中藥學與國外藥學論文英文摘要的對比研究。本研究通過自建中外學者藥學論文英語摘要語料庫,對中國中藥學和國外西藥學的研究論文摘要進行對比研究,探討中西藥學論文英語摘要的共性和差異,使廣大藥學研究者充分了解中藥學和西藥學論文英文摘要的語篇結構和語言特點,使論文摘要緊跟國際學界最新文體變化,符合國際期刊對英文摘要的要求,能夠促進我國醫藥學研究者科研成果的傳播與交流。
一、研究方法
Swales 在1981年提出了IMRD四語步分析法,即“引言——方法——結果——討論”。語步分析法是斯維爾斯學派對學術語篇進行體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方法。Swales認為,語篇分析應該從語步著手,根據功能的不同將語篇分為若干個語步。當前,研究者們普遍采用 Swales 的語步分析模式對摘要進行語篇分析。本研究將沿用斯維爾斯學派的語步分析方法,對中外學者醫藥學論文摘要的語步進行對比研究。
1.語料庫建設。本研究自建了兩個小型的單語語料庫,分別是中國學者中藥學論文英文摘要語料庫以及外國學者中藥學論文英文摘要語料庫。本研究遵循Nwogu的科學采樣原則選取語料, 使用語料庫軟件Antconc 對所收集的語料進行檢索和統計分析。
(1)語料的收集標準。Nwogu提出的科學采樣原則要求樣本需要有可代表性、權威性和易接近性,中國學者英語摘要語料庫選取《中國中藥雜志》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的中國學者中藥研究相關論文英語摘要作為語料采集來源。外國學者英語摘要語料庫選取了PLAN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等知名核心期刊。所有英文摘要均取自以上期刊近一年的藥物研究論文。共收集中外學者論文摘要各40篇。
(2)語料庫的檢索和操作。本研究使用語料庫軟件Antconc,將收集到的語料先進行語步的分析和標注,再導入到語料庫中,利用Antconc的統計分析和檢索功能,統計兩個語料庫中各個語步的數量和占比,對語料進行宏觀和微觀分析。
二、分析與結果
1. 句數、句長、詞數分析。首先,對所選取的中外學者藥學論文摘要各40篇進行句數、句長以及詞數平均值統計,并運用SPSS對三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顯示:中國學者的藥學論文英文摘要的平均句數和詞數低于外國學者,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1,p=0.00<0.01)。國內學者摘要的平均句長略低于國外學者,但不存在顯著差異(p=0.24>0.05)。
句數和詞數較多,表明摘要的篇幅較長。較長的篇幅意味著更加豐富的內容,以及更大的信息量。這樣就可以使讀者更容易通過摘要大致了解論文的脈絡和主要內容。朱浩彤的研究也發現“國外醫學期刊摘要的信息量更為豐富,詞匯密度更高,用詞更加多樣化”。但李娟等的研究卻發現, “在英文期刊的摘要中短句使用更為廣泛,而中文期刊比較偏好使用長句”。這一結論與我們的發現相悖。嚴美娟的研究對中刊偏好使用長句這一現象做出了解釋,她認為中刊英文摘要中顯示長句子較多并非完全與事實相符,因為有些長句子與標點符號的錯用有關。而李娟等的研究沒有把標點符號的使用納入研究范圍。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學者在英文摘要的撰寫方面更加規范化,態度更加嚴謹,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因錯用標點而造成句子偏長的假象。
2.語步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外國學者的摘要大多包含IMRC四個語步,不僅如此,為了方便讀者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很多外國學者在摘要中還對語步進行了標注。相比之下,中國學者英文摘要語步的完整度明顯不如外國學者,Introduction語步和Results語步的缺失尤為嚴重。這表明,一些中國學者在撰寫英文摘要時,容易忽視背景介紹的重要性。在介紹完研究方法后往往直接進入結論部分而忽視Results語步,導致了中國學者摘要表達的信息不如外國學者完整,信息量也低于外國學者的摘要。
表1的統計顯示,外國學者的摘要篇幅長于中國學者,本研究認為,語步的缺失可以作為中國學者論文摘要篇幅較短的主要原因。
3.語態和人稱分析。通過對比,本研究發現,中國學者的英文摘要中被動語態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外國學者,英文摘要中幾乎一半的句子是被動句( 48 %) 。而英美作者撰寫的英文摘要以主動句居多( 39 %) , 被動句只占28 %。英語作為我國學者的外語,由于語用能力的限制,往往單純地依賴于被動語態體現學術論文的客觀性,而國外作者作為母語使用者,撰寫科研論文時能夠靈活多樣地使用各種句式、語態和句型滿足意義表達。
研究還發現,中國學者的英文摘要中以第三人稱為主,很少出現“我們”“我們的”等代表第一人稱的詞,而在國外期刊摘要中“we”“our”的使用頻率正在提升,這就使得句式更加鮮明,主動。國內學者普遍舍棄第一人稱,主要原因就是一直認為被動語態可以排除主觀因素,使論文顯得客觀,而第一人稱包含了主觀因素。這表明,我國學者沒有洞察國際學術界的語言變化,信息比較閉塞。另外,國內很多期刊至今還明確規定摘要中應當避免使用第一人稱,這也是造成國內學者在撰寫摘要時避免使用第一人稱、濫用被動語態的一大原因。
三、結語
本研究自建兩個小型語料庫,利用Swales 的四語步分析法,對80篇中外學者的藥學論文英文摘要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我國學者在英文摘要撰寫方面普遍存在篇幅較短、信息量不足、部分摘要語步不完整、濫用被動語態和人稱使用不當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本研究認為,我國學者在撰寫摘要時要注意摘要的信息量,應盡量以IMRD語步模式為標準,做到語步完整、條理清晰。在語態、人稱等微觀層面,要關注國際期刊語言使用的最新變化,使摘要的結構和語言符合國際學術領域的最新發展。同時,國內學術期刊也應改變落后的觀念,刊發的論文要求應與國際期刊要求一致。
參考文獻:
[1]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2rd ed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wogu 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2):119-138.
[3]朱浩彤.基于語料庫的中外醫學研究論文英文摘要的語類對比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2):3-6.
[4]李娟,田慧,崔珣麗.基于語料庫的中美運動醫學論文摘要對比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33):126-130.
[5]嚴美娟.中英文醫學科研論文摘要的比較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40-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