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寧潭鎮一個村莊豎起一塊“網紅村”的牌子,大量人員在村莊進行低俗、惡搞直播,被當地政府摘牌,相關人員被約談,引發輿論關注。但媒體調查發現,被約談后部分村民仍在直播,著裝、造型和舉止并無改變。對此,該怎么看?
集體審丑的狂歡——“網紅村”的牌子摘掉了,那些網紅依然存在,鬧劇還在繼續,這無疑是一種怪現象。但這也恰恰說明了“網紅村”并不是簡單的一個牌子,而是存在于多數人腦中的幻象。摘掉“網紅村”的牌子,更要打破“網紅”們腦袋中的幻象,不能以丑為美、幻想一夜暴富。
不能止于摘牌和約談——“網紅村”成低俗直播大本營,挑戰了法律底線,監管不能止于摘牌和約談。對于網絡直播中存在的低俗亂象,亟須精準治理。需要對《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實施以來的效果加以總結,將法律禁止直播的內容具體化,以不能違反公序良俗作為兜底法律條款,從而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
倒逼平臺加強管理——這一現象也警示網絡直播平臺,在發展技術的同時,要做好內控,不能放任主播傳播非法視頻,侵害他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權益。要建立網絡主播實名制及信息共享“黑名單”體系,加大對制作、傳播不良網絡信息行為的懲處力度。(綜合《半月談》《南方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