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歲月荏苒,當年吟唱這一曲《小燕子》而紅遍大江南北的電影明星王丹鳳,已經去世兩年。王丹鳳一生感情順利、家庭幸福,丈夫柳和清出生名門,是著名攝影家。他們一起度過了65年風雨同舟的濃情歲月,超過一甲子的“鉆石婚”堪稱影壇佳話。
因戲結緣
從《新漁光曲》《紅樓夢》到被譽為“中國版魂斷藍橋”的《青青河邊草》,王丹鳳的演技不斷提高,知名度也漸漸上升,各大媒體競相報道。王丹鳳面對著的,是一個又一個光環。身處花花世界、紙醉金迷,王丹鳳卻始終潔身自好。在她的身上,沒有緋聞八卦,沒有名利糾葛,生性低調的她除了演戲,生活中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看電影和話劇。也正因此,以戲為媒,王丹鳳結識了當時身為金城大戲院總經理的柳和清。
兩人的戀愛談了好幾年,“那時候長輩們都很支持我們。甚至有位親戚直接來找我,問我和丹鳳為什么談了這么久戀愛至今不肯結婚,嚴厲地責問我是不是想玩玩。”其實,兩人的感情生活一直很幸福。不同于一般的公子哥兒,柳和清是個細心、體貼的紳士,對于自己和王丹鳳的感情,始終出于保護的目的,因而格外低調、謹慎,正所謂“閨中甜蜜事,少與外人知”。
影壇佳偶
1951年元旦,王丹鳳與柳和清在相愛長達7年后,喜結秦晉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電影》雜志,特意用了整整兩個版面的圖文,完整報道了王丹鳳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園大酒店舉行結婚典禮的詳細經過。婚禮隆重而熱烈,上海電影界的著名導演、演員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親臨祝賀。
從1951年到1956年,四個如花似玉的小千金相繼呱呱墜地,讓王丹鳳享受了為人母的幸福與快樂。然而,她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心愛的電影事業。
受到進步同行的影響,1952年12月,王丹鳳欣然加入到了新組建的上海電影制片廠。依舊為廣大影迷奉獻自己的作品,她被評為深受觀眾喜愛的“22大明星”之一,相繼拍攝了《桃花扇》《家》《女理發師》《護士日記》等諸多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夫妻同心
《玉色蝴蝶》是王丹鳳告別影壇的封箱之作,那一年,王丹鳳56歲。雖然淡出影壇,但王丹鳳并沒有賦閑在家。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她深入基層,參政議政。改革開放以來,王丹鳳從一個著名影星,成長為社會活動家,一個促進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
1985年1月20日,對于王丹鳳和柳和清來說,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倆應邀來到華盛頓,參加美國里根總統的就職典禮。作為電影界人士,恐怕沒有第二個受此禮遇。
或許妻子的成功激勵了柳和清。1989年,柳和清從上海電影制片廠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飲業。他獨樹一幟,崇尚素食,創辦“功德林上海素食館”,數年之后,居然奇跡般地大獲成功。從一間小店,發展到擁有香港銅鑼灣和九龍尖沙咀繁華地段兩間相當規模的素食館。
在有“美食天堂”的香港,素食居然可以做得風生水起,“功德林”如果位居第二,那么恐怕無人敢認第一了。
“功德林”生意正旺時,年過八十的柳和清、王丹鳳夫婦卻將“功德林”轉手讓給他人。兩人回到了上海,過起了隱居的生活,在故鄉頤養天年。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一生只愛一個人,顯得尤為珍貴。好的愛情,永遠都有長情的陪伴與無悔的守護。
(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