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5歲的小吳愁眉不展,他感覺女友對“網紅”產品著了魔——天天網購各種“網紅”零食、衣服、護膚品,外出吃飯喝水要去“網紅”店,在家下廚也要參照“網紅”食譜做。雖然有點極端,不過,小吳女友對“網紅”產品依賴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
近日,浙江省工商局發布《上半年消費訴求情況分析》稱,在該省上半年受理的消費投訴和舉報中,有近1/6與“網紅”產品相關,主要反映的問題有直播內容夸大宣傳、質量問題、商標侵權、成交量作假等問題。
有媒體報道,為了打造“網紅”產品,推手們真是腦洞大開:線上花錢刷“贊”,線下雇人在門店排長隊,夸大產品的功能;虛構各種奇葩的榮譽,自抬身價;合成加盟代理商“喜提車房”之類的照片,虛假炫富。有些營銷手段已經涉及到違反廣告法。
一位自媒體人日前爆料稱,生活方式類的博主如旅游、美妝、時尚等,數據造假非常普遍。在中國時尚類榜單50強的博主中,至少11位博主的數據存疑。
此外,“好評”造假也不新鮮。據某資深寫手透露,在一些熱門社交平臺上,都有職業買手、網絡大V等通過寫“用后感”制造“網紅”產品,但實際上寫手并沒有用過這些產品。
目前,國內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約束“網紅”產品推手們所采用的營銷手法,但對社交平臺提出了一些規定。如《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為“網紅”產品提供服務的網絡平臺,有責任和義務對其采取監管措施。
(據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