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撫仙湖位于云南省澄江市,它是國內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最大的高原深水湖、第二深的淡水湖,形似葫蘆,湖面海拔1722米,最大水深158.9米。
在這一帶,一直以來都流傳著“湖底有一座古城”的傳說。甚至有人說撫仙湖所在的澄江市原名就是“沉江”,意在影射沉入水中的古城。這個傳說在2000年前后被證實:在撫仙湖的東北部,湖底的確存在一定規模的古建筑群遺址。
自2000年有關“撫仙湖下似有大型建筑群”的消息見報以來,專家們多次進行水下考古發掘,用聲納掃描手段,確定了湖下石構件分布在2.4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地質學家、巖石學家等研究確定,它們雕琢痕跡明顯、比例協調,并非天然形成,當為人工雕琢構件。
在遺跡中,最令人驚嘆的是高達19米、用規整的大石塊建成的高臺式塔形建筑。該建筑每兩級大臺階之間都由多級小臺階相連,臺階盡頭,是一條用紅砂石鋪筑的石板路,上面刻有很多神秘浮雕——與其類似的建筑還見于洪都拉斯的科潘瑪雅遺址。
中國高原湖泊研究專家張虎才教授做過多年的研究,最后得出:湖底的水下建筑是一個與三星堆文明同時期的古文明遺址,遠早于西漢——大約4000年前,氣候變化,湖面水位上漲,人類逐漸從此處撤離;大約2300年前,人造遺跡完全沉入湖底,形成了今天的水下奇觀。 (摘自《環球人文地理》)